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

B族链球菌(GBS)是新生儿感染的首位致病菌,造成新生儿较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因此采取动措施预防GBS感染至重要。疫苗是预防GBS感染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的热点。已研究了大量的GBS候选疫苗。GBS疫苗的发展历了三个阶段——荚膜多糖疫苗、荚膜多糖结疫苗、蛋白疫苗。中文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英文:groupBstreptococcalinfectionofnewborn在新生儿期......
目录

概述

中文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

英文:groupBstreptococcalinfectionofnewborn

在新生儿期因B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i,简称GBS)感染起的疾病为新生儿B链球菌感染。B链球菌与围生期感染系密切,20世纪70年代已明是新生儿血症膜炎的一个重要病原。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在肺炎血症膜炎等患儿105例中,确定GBS感染27例,占25.9%。

流行病学

GBS寄居于母亲泌尿道肠道的黏膜,孕妇带菌率4%~40%不等,带菌多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带菌也多,有40%~70%,新生儿从水平传播变为带菌者占8%。影响母亲带菌的因素有:济条件差、年龄小、性为等另外培养基的选择(肉汤优于琼脂)、取材次数和部位(宫颈、阴道、尿、直肠等),和新生儿取材部位(出生时外耳道优于孔、脐部、肛门直肠部等)也影响检出率。据报道母亲带菌可呈慢性(36%)暂时(20%)、间歇(15%)、未定(29%)。妊中期GBS阳性至分娩时可变为阴性;或由阴性变为阳性。孕妇带菌者多无症状,也可发生晚期流产早产死胎、低出生体重儿、羊膜早破子宫膜炎、绒毛膜羊膜炎等GBS也是产褥感染的重要病原,以上因素均可影响新生儿带菌。

新生儿感染多为母婴垂直传播,如羊膜早破可致上感染,或接触了产道的细菌,而羊膜完整者胎儿吸入了受羊膜炎污染的羊水,也可致病。少数新生儿感染为水平传播,但晚发的GBS感染罕见在婴儿室

早发型感染(≤7天,平均生后20h发病)由母带菌的型妊娠并症而定据报道活产儿发病率0.7‰~3.7‰,带菌母亲的新生儿有血症者0.5‰~2.0‰,宫感染者50%在出生时有症状。<1500g者发病率2‰~2.6‰,>2500g者0.8‰~1.8‰足月儿在早发感染中占50%。晚发感染(>7天,平均24天发病),活产儿发病率0.5‰~1.8‰,无产科危险因素者,最晚发病可在3个月。

病因

链球菌根溶血与否分为α(不完全溶血)、β(完全溶血)、γ(不溶血)三种。Lance-field据抗原结构不同将B溶血性链球菌分为18个族、其中A族(GAS)咽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并与湿热肾炎等有;GBS则与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有。GBS据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原(S物质)不同,分为至少6个清型:Ⅰa、Ⅰb、Ⅰc、Ⅱ、Ⅲ、Ⅳ型,不能定型者与新生儿疾病无新生儿早发感染可由任何清型所致,晚发感染中90%为Ⅲ型所致

发病机制

早发型感染由于低出生体重儿防御机制不成熟鶒,母亲带菌多,GBS起局部羊膜炎罐网,羊膜自该处破裂而诱发早产羊膜早破<19h的发生率为0.7‰,≥30h者为18.3‰。羊膜完整者胎儿也可受感染,羊膜液含有较低水平的型特异GBS抗体、补体、吞噬细胞和其他非特异性防御成分,是很好的GBS培养基,胎儿吸入受感染的羊水,可导致胎儿和以后新生儿的肺炎血症血症休克罐网。

清GBS特异荚膜多糖抗体IgG水平>2µg/ml时,可加强白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并能杀死GBS未成熟儿缺乏来自母体的型特异抗体,易发生GBS感染,一旦发生,可使未成熟儿本来已有的调理吞噬作用的缺陷进一步受累。

早发型GBS感染是以血症肺炎动脉高压为其特征,血症后期可发生周围中性粒细胞减少部粒细胞浸润管通透性增加、功能障碍压下降、中压升高和DIC。

晚发型GBS感染的发病与患儿早期带菌有,当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破坏了黏膜屏障,GBS便乘虚繁殖,产生大量GBSⅢ型荚膜多糖抗原,或母亲自身抗体减少等原因。GBS骨髓炎的发病是由于早发型GBS血症,虽无症状,但可将细菌接种入受伤的骼(肱骨)中而后起局限性的骨髓炎,患儿可无全身症状。由于患儿已产生少量抗体,中Ⅲ型特异IgG抗体升高,可使感染局限于干骺端。

临床表现

GBS与新生儿婴儿感染

近二十年来,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的GBS感染为新生儿感染的首位,发生率分高达61%、28%、30%,病死率达20%~50%。申阿东等报道由GBS起的新生儿肺炎占25.71%[15]。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疾病、晚发疾病及复发疾病。由早发疾病起的新生儿病死率为11.1%,晚发疾病者为27.8%。

1.早发疾病(early-onsetdisease,EOD):指生后一周发生的GBS感染,占新生儿GBS疾病的80%[16],以暴发性肺炎和脓毒血症为特征,常伴发膜炎。要表现为生后半小时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紫绀、呼吸暂停、呼吸窘迫,X线以炎性浸润性状阴影及云絮状改变为。由窒息压、DIC起的死亡占40%~60%,最常见于发病12~24小时早产儿常在6小时发生。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代谢紊乱。据随访,15%~30%的膜炎存活者出现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17]。产科高危因素:生殖道GBS感染,尤其严重感染孕妇发生EOD的危险比未感染者高29倍;低水平的抗荚膜多糖抗体;分娩过GBS感染婴儿;孕期GBS血症;多产次;早产、破膜时间长、产时发热者EOD发生率增高7倍。

2.晚发疾病(late-onsetdisease,LOD):常发生于生后5天~16周,可由产时垂直传播、院感染或其它因素所致,90%为Ⅲ型GBS。常为隐匿性发病,最初表现为膜炎症状,如发热昏睡呕吐囟门张力大等,其它尚可有脓毒血症关节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及无症状血症等。LOD受感染者多为有产科并发症的早产儿,发病率为足月儿的7倍,因脓毒血症死亡者高达90%,足月儿在5%以下。

3.复发疾病(recurrentdisease):指新生儿GBS血症膜炎等治愈后,过一段时间间隔发生了与GBS有的新的临床疾病,并从液、液、脑室液中找到GBS。发病高峰在生后90天,发生率在0~8.8%。Chua等6年的研究表明,约6%的早发疾病和4%的晚发疾病会复发[18]。复发疾病常为血症血症膜炎。原因有:(1)GBS初次感染所用抗生素疗程短,量小,未达杀菌浓度,停药后同型细菌反跳。(2)外源不同清型GBS的侵入,称为重复感染,可为院感染。(3)新生儿口腔GBS感染起母亲乳头炎,继而起复发感染。(4)Ⅲ型GBS可长期存在于粘膜表面,早产儿免疫功能不成熟,使复发感染机会增加。

并发症:早发型可见窒息、持续胎儿环、胸膜炎、水肿膜炎脑室膜炎。晚发型可并发骨髓炎、泌尿系感染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确定诊断需靠细菌培养阳性(自液、液、尿液、局部病灶中)而皮肤和黏膜的阳性只表示带菌。

细菌的抗原诊断进展很快,不论用过抗生素与否,均可用抗原检测法,常用的有乳凝集、协同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对流免疫电泳的准确性较好,对GBS含量少的标本则优于抗原检测细菌培养。

特异性GBS抗体升高可以提示近期GBS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抗去氧核糖核酸酶B(DNAseB)只对GAS的诊断有助,不适用于GBS。

GBS的检出率依赖于多项因素,多数者建议从宫颈、阴道及肛周联取材以提高阳性率。多数者认为,越接近产时筛查GBS阳性率越高,故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对孕35~37周的所有孕妇进检测。检测要有细菌培养和抗原测定。

1.细菌检查:GBS对培养基要求较高,肉汤选择性培养基可显著提高阳性率,是明确GBS的基本手段。首选SMB或Lim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由菌落态、溶血特性、显微镜下所见及生化反应可以确定链球菌,采用族和型特异性清进免疫试验可最后确定GBS。中国已有自制抗清用于鉴定GBS。Field采用阴道分泌物涂革兰染色快速诊断GBS,诊断符率较高,有一定实用价值。

2.细菌抗原检测:近年用于GBS检测的有乳微粒凝集试验(LA)、协同凝集试验(COA)、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及酶联免疫试验(ELISA)等,前两种国外均有商品试盒出售。GBS全身感染时抗原检测阳性率可达50%~80%,甚至100%。

3.特异性抗体检测: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培养6小时的标本,敏感度和特异度分为49%和9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为89%和92%,标本直接检查敏感度较低。

4.分子生物检查:有人用冲场凝蚀电泳法(PFGE),限制性酶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核酸探针法及核酸切酶法等检测GBS,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均未能应用于临床。

其它助检查:

应常规做X线检查了解情况做电图、电图检查,必要时做CT检查,B超等检查。

检查:

核糖核酸染色

葡萄

感染途径

早发型GBS肺炎母婴配对的GBS菌株的清型均一致,清型为III/R;核酸杂交结果表明,其毒力因子ScaA、ScpB、glnA、α和β基因段大小均相同;RAPD检测结果明,GBS菌株RAPD的DNA指纹图完全一致。晚发型GBS膜炎患儿液和中分离的GBS菌株清型、毒力因子基因段大小、RAPD的DNA指纹图谱完全一致,而与母亲阴道携带的GBS菌株RAPD的DNA指纹不同。从分子生物角度明,早发型GBS是由母亲阴道携带GBS起,传播途径为母婴垂直传播;晚发型GBS与母亲阴道携带GBS菌株无,可能与生后水平传播有

治疗

1、杀菌治疗

GBS对青霉素敏感,可作为首选药,实验室中青霉素和庆大对GBS有协同作用,有的作者认为临床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连续使用可见好转,甚至液变为无菌。罕见耐药(4%~6%),其最小抑菌浓度较敏感菌(0.01~0.4µg/ml)大16~32倍,耐药者可能与治疗过晚和反复感染

用药:GBS膜炎的治疗是青霉素每天30万U/kg,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每天300mg/kg。治疗48h后再查液是否仍有细菌(90%在36h无菌),若仍有细菌生长,有的作者建议继续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持续治疗2~3周,或提示有硬膜下积脓、脓肿脑室炎、硬膜窦化脓性栓塞。

GBS对万古霉素、半青霉素、头孢三代和β酰胺类抗生素等均有效,但不能明比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更好。

2、复发治疗

预后预防

预后:

早发型GBS的病死率是10%~40%,极低出生体重儿、粒细胞绝对值<1500、Apgar评分低、压呼吸暂停、持续胎儿环伴严重青紫、抗生素使用过晚等,则病死率最高。持续胎儿环若用体外膜治疗者病死率明显下降。早发和晚发膜炎无并症者病死率较低(10%~20%),影响膜炎死亡的因素包括休克昏迷液蛋白超过3000mg/L(300mg/dl)健康搜索,惊厥难以控制、粒细胞减少等。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占20%~30%,包括智力低下、瘫痪惊厥反复发作难以控制,视丘下功能障碍、皮质盲、积水、耳聋偏瘫等此外,神经发育障碍占15%~25%包括轻度智力低下、皮质轻度萎缩癫痫语言发育迟缓和其他的习困难等。北京儿童医院早发型病死率27.8%,晚发型11.1%,膜炎2例病情甚严重,家长放弃治疗。

预防:

GBS型特异抗原为其荚膜多糖,提纯的Ⅰa、ⅡⅢ型可用作菌苗,孕妇在妊娠30周若实无GBS抗体者,注射Ⅲ型GBS菌苗后,孕妇和新生儿脐均可产生抗体,新生儿的抗体可持续1~2个月。但多糖抗原对孕妇只有54%有免疫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时青霉素用来预防并不适宜,因为50%的婴儿已在宫受感染,出生时或生后6h即有症状对照观察在预防血症和减少死亡面均无效除非在双胎中一个已受感染而用于另一个无症状者。

对高危带菌孕妇早产发热破水(大于12h),或疑似绒毛膜羊膜炎者,选择性药物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的早发感染。在妊娠26~28周时检查孕妇是否GBS带菌对带菌者在分娩时用氨苄青霉素治疗(首2g以后每4小时用1g),可减少新生儿的带菌和感染。另一法是产妇临产时用快速抗原检测法(在5h出结果)来检查产道GBS对带菌多者用氨苄治疗。

预防GBS感染要集中于给新生儿保护性免疫(/被动)或从母婴双消除GBS带菌状态(药物预防)着手。

一、药物预防及治疗

孕期药物预防指对已临产胎膜早破者,分娩前给以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母体GBS感染和新生儿早期疾病。过多年实践,国际上用于推广的案有两种[20]:

案Ⅰ:所有孕妇于孕35~37周取阴道下1/3、肛门直肠分泌物作GBS培养,结果阳性及有感染高危因素者给以青霉素G。这一案为ACOG和AAP所肯定,但尚未有大样本试验支持,Rouse等估计此案使近30%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