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高肩胛症

先天性高肩症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畸。特征是处于较高的位置,患侧肩关节高于健侧,患肢上活动受限,可同时并有肋骨、颈、胸椎的畸。1863年由Enlenber首先描述。1891年Sprengel报告4例,并讨论病因,故本病又称Sprengel畸先天性高肩症除表现患侧位置高以外,还表现为上肢的外展、上功能受限。疾病称:先天性高肩症 (Sprengel畸) 所属部位:......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先天性高肩症 (Sprengel畸)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儿科

症状体征:体型异常

病因病理

1、原因

这是胚胎期间肩带下降不全的结果。户带在胚胎期间是颈椎旁的一个肢,自胚胎的第四个月起逐渐从对应的颈4-颈6的位置下降至第2-7肋间。由于某种原因,肩带的正常下降过程受阻,就成高肩。可发生在一侧或者双侧。本症真正原因前不明说很多。如:

(1)与遗传因素有

(2)与羊水量过多起宫压力过高有

(3)与组织缺损或和椎体间的异常关节

各种因素要影响胚胎早期,尤其是颈柱及上肢发育下降阶段。如于胚胎第3月未完成下降进程,降至胸壁后侧,则会成高肩症。

2、病理改变

胚胎发育过程中,肩带随之下降,同时的横径与垂直径的比率逐渐减少。但由于下降过程中断或受阻,使处于胸廓后较高处,肩肿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发生了态变化。

常见的病理改变可分成两个面:

肉的变化。前者是位置高,最高时与枕骨相接触,上部向前弯超过胸廓部呈钩状,缘及下角向移,甚至与相邻的颈椎与上胸椎的棘突有性、软性或纤维性连接。成全部性连接的称为肩椎(omo-vertebralbone),上角与颈椎棘突与横突之间有一纤维束和软性的束带,称之为肩椎桥。有的在桥与之间有发育较好的关节,有的仅见一些纤维组织连接在桥与之间。体一般发育很小。除外,可柱侧凸、椎体缺如、肋骨肋间隙变窄等畸

肉的变化。的诸组肉部分或完全缺损,菱形变得纤细并有不同程度的挛缩或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要为患儿在1岁之后即能发现患肩增高,“高”即是指与肛廓相互系而言,呈耸肩短颈的外,肩关节外展上功能明显受限,患肢肩肉不发达,年龄稍大的患者可柱及胸廓发育小,下角升高,上下径变短,横径变宽。肩关节的外展上受限,与的部位置及发育不无系。如

1、肩带的高度超过胸廓高度,上角甚至向前弯

2、侧缘紧靠椎体棘突。

3、肩椎拆。

4、周围诸的异常。

X线表现可见患侧发育较小,下角升高,上界可超过胸廓高度,的腋缘与柱缘之间(横径)宽度增加,下角转向腋部,上缘转向柱,可见柱有桥相连以及其它的胸颈椎及肋骨。功能障碍取决于畸的程度,Cavendlish据畸程度分成四级。

一级:畸不明显,两肩在同一水平,穿衣后外观近于正常。

二级:畸较轻,两肩接近同一水平,但穿衣后可以看出畸,颈蹼处可见隆起肿块。

三级:中等度畸,患肩关节可高于对侧2~5cm,畸则很容易看出。

四级:严重畸,患肩很高,上角几乎与枕骨相抵,有时常并有短颈。畸的分级对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检查诊断

本病要是采用X线检查

X线表现为位置升高,抬高的上角居第1胸椎至第4颈椎,发育较小,正位近似或三角,其上角变尖,下角收且逆时针旋转。患侧发育较小,下角升高,上界可超过胸廓高度,的腋缘与柱缘之间(横径)宽度增加,下角转向腋部,上缘转向柱,可见柱有桥相连以及其它的胸颈椎及肋骨

鉴别诊断

本病依据临床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无需要鉴

但临床上需据畸的程度,判断功能障碍的级,对于这一点的鉴,对本病的治疗有直接的作用。有据畸程度分成四级。

一级:畸不明显,两肩在同一水平,穿衣后外观近于正常。

二级:畸较轻,两肩接近同一水平,但穿衣后可以看出畸,颈蹼处可见隆起肿块。

三级:中等度畸,患肩关节可高于对侧2-5cm,畸则很容易看出。

四级:严重畸,患肩很高,上角几乎与枕骨相抵,有时常并有短颈。畸的分级对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疾病治疗

对于本病畸不严重、功能障碍不显著者,不考虑手术治疗,可作些被动和动的上肢活动,如外展、上、下压及收,伸展牵短缩的肉,改善和增进肩的外展和上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畸严重,功能障碍明显的患儿。患者除了的升高外,还并有其他的性及软组织,故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手术时间

年龄以3~7岁时手术效果较好。年龄太小则不能耐受手术。8岁以上者,手术时过于注重矫正畸,常神经牵拉而造成损伤,同时组织发育接近成熟,缺乏弹性,对位置的变化适应性差,故功能改善收效甚少,应慎重考虑。

2.畸程度

对畸严重并有功能障碍者应考虑手术,功能障碍不显著而仅有外观畸可不考虑手术。

3.并症

并有其他柱及肋骨严重畸,估计术后功能改善不大,可不考虑手术治疗。

4.手术原则

是松解周围软组织,使下降至正常位置,切除阻碍下降的性、性连接,注意避免管、神经损伤。

5.手术

常用的手术法有上部的肩椎桥切除术、大部分切除术、下移固定术、下移术。

术后护理

一、术后护理

1、理护理

据患儿年龄特点,制定出结患儿实际情况的理护理措施,使其情绪稳定。检查治疗时动作轻巧,多安抚患儿,多给予爱护、夸奖,提高痛阈,取得患儿配。同时向家长讲明患儿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加强对患儿的支持。

2、石膏外固定护理

术后为促进石膏凝固,防止石膏、断裂,石膏应完全暴,冬季可用烤灯照射,在石膏未干前,避免用手指在石膏上压凹陷,致使该处组织受压,密切观察石膏绷带松紧度及上肢环情况,包括术侧肢体末梢环,皮肤感觉、温度、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患儿术后U石膏托保护2周,石膏固定牢固,无变及断裂发生,石膏绷带松紧度适宜。

3、头部沙袋固定

术后出现轻度头颈偏斜,但胸锁,突未见明显挛缩,考虑为长期高肩使一侧肉紧张所致,采用睡眠时头部用沙袋固定在中立位,患儿配良好,1个月后头颈偏斜情况明显好转。

术后训练

1、功能康复训练

外固定期的功能训练:术后早期(1~14d)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黏连、僵直及预防肉萎缩等并发症。沈蓉[5]认为,术后第1天就可以进功能锻炼。为此,负责医院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患肢的被动按摩按摩时由上至下按摩三角三头及前群,每日2~3次,每次30min,此法对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也有一定效果,在切疼痛缓解情况下,指导患儿患肢屈指、握拳及伸屈腕、肘关节的活动,每日3~4次,每次5~10min,可以预防关节黏连,促进患肢环,减轻肿胀

2、外固定拆除后的功能训练

手术14d后,拆除U石膏托,始进功能锻炼,要进关节前后左右的往复摆动运动,每日3~4次,每次5~10min,每分钟15~20下,并逐日增加运动的次数和摆幅。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松黏连,为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恢复期的功能训练

术后4~5周始训练,的为预防软组织孪缩、关节黏连、创伤关节炎等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法:卧位旋操练法,患儿仰卧,肘部紧贴身旁,手掌向上,前逐渐向外,直至手触及床缘,重复数次;爬墙运动,面墙而立,患肢的食、中指在墙上爬动,后做环旋运动,使患肢上抬,待不能再往上爬时,做好标记,保持于该位置至疲劳为止,每日3次,每次重复5遍,立位操练,患者站立,弯后患肢自然下垂,先做前后甩动,后做环旋运动,活动由小到大,每天操练3次,每次至少5min,自由活动,最初可做一些小游戏,如玩滚球、投圈等。

疾病预防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键。同时应该注意到,高肩症最要还需进手术后的护理,其重点是正确指导患儿肩部功能锻炼,良好的康复训练对恢复和改善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早期指导患儿动锻炼,并配被动功能锻炼和局部按摩,同时指导家长共同参与,熟悉训练法、步骤,持之以恒,可以提高疗效进患儿早日康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柳絮

下一篇 柳穿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