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cholecystitis)系感染、胆汁刺激、液向道反流,以及红蓑和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起的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炎。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右上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的腹胀,右上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伴嗳泛酸等消化不良症......
目录

病因

1.胆囊管梗阻

此在急性胆囊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因结石寄生虫、先天性的狭窄而成梗阻及先天性总管畸发。由于胆囊管梗阻,大量胆汁淤积于胆囊,部分水分被囊壁吸收,致使胆汁浓缩,盐浓度相对增加,刺激胆囊黏膜,胆囊的化性炎症。约9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是由于胆囊管梗阻或胆囊排空障碍所致,胆囊结石泥堆积于胆囊颈部是导致梗阻的重要原因,因此急性胆囊炎有结石性和非结石性之分。

在小儿,结石胆囊炎少见,近些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非结石胆囊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多种因素所致。如胆囊管过长、扭,但囊管管腔被蛔虫、黏液、胆囊带蒂息肉等阻塞或道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胆囊排空紊乱等因素使胆囊管痉挛或梗阻致胆汁瘀积。在国农村地区,蛔虫症及所致的道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

2.细菌感染

细菌侵入是急性胆囊炎的又一重要病因。细菌侵入途径要有:①由十二指肠总管上侵入,最常见的有蛔虫钻入管,携带细菌进入;②门静胆囊,多见于危重症时肠道菌群移位;③淋巴管胆囊;④动脉胆囊动脉胆囊,少见。胆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繁殖。致病菌要为肠源性细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变杆菌、类杆菌等,多为混感染。

3.其他

急性胆囊炎者可急性腺炎,可能与流异常导致胰酶反流被胆囊胆汁激活、损害胆囊黏膜所致。此外,非结石胆囊炎可发生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以及长期食和应用TPN等发生的胆汁瘀积的基础上,这些病例在发病时,大多数有胆囊成。有报道黏稠的胆汁泥可刺激胆囊上皮分泌前列腺素I2和E2,继而介导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病儿可发生机会性微生物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征(AIDS)的巨细胞病毒或隐孢子菌感染。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要表现为上腹痛,初为阵发性疼痛,局限于上部剑突下,以后腹痛逐渐加重,可扩大至右上,呈持续性胀痛;如为胆囊管梗阻,则疼痛呈绞痛,阵发性加重,大龄儿童可述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大多数病儿伴有恶心呕吐。可有高热、寒战,高热可惊厥。患儿精神不振、谵妄,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黄疸少见,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可出现中度黄疸红素浓度<60μmol/L),是由于道周围的炎症和水肿、膨胀的胆囊直接压迫管所致。当红素浓度>60μmol/L时,提示有总管结石的存在,或为Mirrizzi综征,后者是因位于Hartmann囊结石的梗阻压迫总管所致。

体格检查呈急性病容,式呼吸减弱,右上有明显压痛,在大龄儿童无紧张时,Murphy征阳性(因右肋缘下触痛导致的吸抑制),有时还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伴有触痛。腹膜炎时可出现右上紧张或全压痛和紧张,个严重病例以脓毒性休克要表现,治疗后出现腹胀、全压痛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

检查

1.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有。一般情况下,红素无明显变化,当清总红素>60μmol/L时,应考虑有总管结石的存在,或为Mirrizzi综征。

2.B超检查见胆囊明显增大,胆囊水肿增厚呈双层征,胆囊有絮状物或泥样沉积,胆囊外可有积液。B超检查的Murphy征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3.在B超检查后诊断仍不能确定时,可道同位素扫描。有人认为应用羟吲哚乙酸(HIDA)道闪烁造影术是急性胆囊炎诊断的金标准。在静注射同位素标记的HIDA后进部扫描,急性胆囊炎病例在注射1或2小时后胆囊腔不吸收任何有放射活性的同位素,使之在扫描检查时不能发现胆囊。偶尔,胆囊的急性炎症可有延迟的填充,导致假阳性结果。

诊断

一般据上或右上疼痛及右上压痛的病史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在以脓毒性休克情况下来就医的患儿,也要考虑到有本症的可能。有腔渗液者,可作诊断性腔穿刺,如抽出绿色渗液则可确诊为胆汁腹膜炎。

鉴别诊断

1.急性病毒性

患儿有肝脏肿大,功能改变如转氨酶增高,而白细胞数增高不明显。B超检查显示肝脏肿大明显,胆囊可有增大但胆囊壁无水肿增厚。

2.急性腺炎

疼痛以上部或左上为明显,范围较广。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尿淀粉酶淀粉酶明显升高,B超检查能发现腺肿大、水肿

3.急性胆囊炎伴发腹膜

应与其他原因所致腹膜炎如阑尾炎、腺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伤寒肠穿孔等疾病相鉴。除一般病史、体征及X线检查外,B超检查和诊断性腔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

并发症

1.胆囊积脓

病儿抵抗力较强,加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局限,胆囊积脓,胆囊肿大,多数病儿有全身炎症反应,如发热寒战等。部体征于右上可扪及包块,有明显压痛。

2.急性弥漫性腹膜

为坏胆囊胆囊穿孔,而胆囊周围器官组织粘连包裹不全,胆汁漏入腔所致。若漏出的胆汁仅局限于胆囊周围而被粘连包裹时脓肿腹膜炎为局限性;若胆汁弥漫于腔,则成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可有较高的死亡率。

3.急性腺炎

可为急性胆囊炎时因Oddi括约痉挛所致,多为水肿腺炎。

4.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

急性坏胆囊炎时,炎症侵向邻近器官十二指肠结肠,当炎症穿透肠壁后十二指肠瘘或结肠瘘。通常,瘘成后因脓液排入肠腔使胆囊压力骤减,使胆囊炎症缓解,而成慢性瘘。

5.脓肿

见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化脓性炎症侵入胆囊肝脏组织。少数并有管炎,管源性脓肿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要适应是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要措施有饮食、肠减压、吸氧、静补液纠正和维持体液平衡和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者可以解除痉挛和镇痛。消炎痛可逆转胆囊炎症和胆囊收缩功能的失调,可适量应用。大部分患儿短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若出现体温持续不降、腹痛加重或患儿一般情况不改善或恶化,应立即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1.适应

① 化脓性坏胆囊炎;② 单纯性胆囊非手术治疗病情恶化者;③有上述并发症出现;④急性腹膜炎,高度怀疑胆囊病变,非手术治疗无好转者。

2.术前准备

应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静应用广谱抗生素,改善休克等措施。

3.手术

(1)腔镜胆囊切除术要适应于并有胆囊结石的单纯性胆囊炎或反复发作的非结石性单纯性胆囊炎。因患儿Calot三角脂肪沉积少,解剖清楚,操作较成人更便,更快捷,而且该式患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当。

(2)B超导下皮穿刺胆囊置管流术要适应于化脓性坏胆囊炎、病变局限且患儿一般情况较差时。流通畅后,病情会很快得到改善。但应注意:①穿刺进针途径应以进入胆囊为宜,此可避免胆汁漏入腔造成胆汁腹膜炎;若胆囊肿大明显,且周围组织包裹明显时,可选择直接皮进入胆囊的途径,但置入的流管管径应较粗大,确保流通畅。②对婴幼儿,应在全身麻醉下进

(3)胆囊切除术由于化脓性或坏性炎症所致的胆囊周围的水肿和粘连,手术中应仔细操作。沿肝脏面进解剖分离,应注意胆囊总管、右管和十二指肠的密切系,避免大出管、肠道的损伤。当胆囊切除难以进,应及时改简单有效的胆囊造瘘术。④胆囊造瘘和流术。胆囊穿孔并有胆汁腹膜炎者应胆囊造瘘和流术。术中应注意腔冲洗以尽量减少胆汁的刺激,应注意盆腔的流。

总之,手术式可据患儿一般情况及局部情况决定,如系化脓性或坏胆囊炎,病情允许时则作胆囊切除。如病变局限于胆囊而小儿一般情况不良者应选择胆囊造瘘术。若同时伴有总管梗阻炎症或穿孔时则需总管流,同时行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