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过敏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症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各种有机物尘埃,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埃微粒(直径10m)所起的超敏感性反应起。因此又称为外源性变应性炎(extrinsicallergicalveolitis),1932年有人首先提出农民,是由于暴于......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症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起超敏感性脏炎的有机物尘埃较常见者有以下几类

1.嗜热性放线菌来源于发霉的干草,甘蔗,室湿器,空调器等。

2.真菌如霉菌,链格孢属等,来源于大麦,木纸浆等。

3.动物如鸟,啮齿动物等,来源于鸽子,长尾小鹦鹉斑鸠等。

(二)发病机

许多因素决定有机物尘埃吸入的性质,首先是宿的反应性,变应性个体对有机物尘埃起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而非特应性个体则由有机物尘埃起Ⅲ型变态反应,沉淀抗体是其特异性改变,第2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抗原的性质和来源,可能最要的是尘埃微粒的大小,进入的最大的微粒为4~6m,如多数是10m以上的微粒,它们挂在上呼吸道,就没有足够的小微粒达到和损伤,第3个因素是暴于有机物尘埃的情况,严重但间断暴者与不太严重的长期暴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一般认为是Ⅲ型变态反应(由于免疫复物的沉着),但活检未发现Ⅲ型变态反应的组织损害所特有的管炎,因此,有人支持Ⅳ型变态反应(迟缓反应)观点,因为它的组织损害在急性期是以壁为的淋巴细胞浸润,继而是单核细胞浸润和在的非干性巨细胞肿,后期是组织纤维化和机化的阻塞性细气管炎,与Ⅳ型变态反应一致,但亦有报告指出Ⅱ型变态反应及非免疫机制均参与此症的发病。

本病多见于吸入抗原3~6h后始出现症状,6~8h达高峰,24h左右消失,如接触含真菌之稻草起的农民,对鸟粪中动物蛋白过敏的饲鸽者等,有人报告患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和过敏肺炎的发生有一定联,如饲鸽者多发生于白细胞带有HLA-A1.8者,提示有一个与组织相容抗原系统有联的免疫反应基因存在。

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接触抗原后立即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不适等症状外源性变应性病因;亦可因反复或持续接触抗原使起病缓渐,呼吸困难呈进性加重,体重减轻,重者出现发绀等。X线胸在急性期呈中、下非野弥漫性、细小、边缘模糊的结状阴影,如离病原体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吸收。慢性期呈部比满性间质纤维化,伴多发性小囊状透明区的蜂窝

饮食

多吃一些养含量高的食物,要还是需要补充体缺少的养。

预防

最好的预防是过敏的环境,要措施是离接触致敏原,让严重暴者戴罩,用高压和高温处理有机物,防止其生长

治疗

过敏原、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30-60mg/d,用药1-2周),是终止急性发作的最好法。对于慢性已纤维化的病例,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

对严重发作的病例可以给予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具体的量和治疗时间前尚无结论,但大多数者给予泼尼松(强的松)服,量为每日40~60mg,2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为4~6个月。泼尼松(强的松)能降低急性期持续时间和死亡率,但不能预防慢性EAA的发生。对慢性EAA病人也可给予小激素治疗,但临床效果差异很大。

检查

1.常规化验常规化验很少有诊断意义,急性发作时,末梢象呈白细胞升高(15~25)109/L,伴中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免疫检查可用于单纯的Ouchterlony双相凝技术检测,清中发现有致敏原之特异沉淀素IgG,有助于诊断,但大量暴于致敏原无症状者,也能有对特异抗原的沉淀抗体,丙种球蛋白可升高到20~30g/L,伴IgG,IgM及IgA升高,IgE水平正常,清补体正常,类湿因子可为阳性。

1.胸部X线所见依据病型而不同,急性型常有弥性小肉浸润的或间质性肺炎,亦可见小结状沉淀物,在慢性病例,浸润互相融,X线改变mdash;般在3~6个月后吸收,但重症者可持续存在。

2.功能检查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功能失常,包括活量低,顺应性降低,弥能力减低,无明显道阻塞及管阻力增加,局部通气流比例失调和动脉氧饱和度下降,后者在运动时更为明显。

诊断鉴别

据其非特应性IgE水平正常,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气管痉挛等,可以除外Ⅰ型变态反应,过敏肺炎第一次发作易与病毒性肺炎相混淆,注意鉴

并发症

呼吸,环功能衰竭;纤维化和通气功能不全;全身性管炎或清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棱子芹根

下一篇 新生儿反应低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