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腔静阻塞综征是由于下腔静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成等原因起的下腔静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发生阻塞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相同。Budd(1846),Chiari(1899)提出了阻塞发生在段的下腔静,称为阻塞综征,或Chiari-Budd综征。(一)发病原因 多种原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肿栓等均可造成下腔静......
目录

病因

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多种原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肿栓等均可造成下腔静的阻塞性变化

  1.下腔静阻塞的首要原因是成欧美国家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液高凝状态要来源于下肢深静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其次是盆腔成原发性下腔静成临床上罕见

  2.发育异常 下腔静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起先天性的下腔静隔膜阻塞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孔的日益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在日本非洲发病率较高约占下腔静阻塞病例64%国随着认识的提高和腔静造影的广泛展病例日趋增多

  3.肿 原发性下腔静下腔静阻塞的另一原因从Perl在1871年首例报道至1985年文献记载共93例绝大多数(95.7%)是下腔静平滑肉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增加

  4.炎症和肿 腔或腹膜组织的炎症和肿可使下腔静周围粘连扭或肿侵犯压迫均可造成下腔静阻塞

  此外下腔静本身的炎症可导致管腔狭窄而影响其通畅性

  (二)发病机

  1.发病机

  (1)先天性异常:即下腔静先天性发育不全静成膜样物阻滞液运或者静一段变成狭细而阻塞

  (2)肿下腔静原发的肿例如平滑腹膜后肿小儿以胚胎多见由于肿压迫而致下腔静阻塞

  (3)栓性疾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栓性疾病前者原因不明后者由于特发性腹膜纤维脱水红细胞增多症液凝固性增强均可成为阻塞的诱因或原因

  2.病理改变

  (1)正常途径:下腔静由左右髂总静在第4~5椎之间的平面汇而成沿动脉右侧上膈肌的腔静孔进入胸腔于相当于第9胸椎稍上进入下腔静分为3段:

  ①下段:汇入处以下部分

  ②中段:介于汇入处之间的部分

  ③上段:汇入处以上部分下腔静征大都是指平面以下的下腔回流障碍

  (2)侧支环:下腔静有丰富的侧支环可分4组:

  ①下腔静与上腔静之间的浅层和深层两组交通支

  ②下腔静与门静之间的交通支

  ③上腔静与门静之间的交通支

  ④下腔静干三段之间的交通支

  当下腔静由于某种原因而流受阻时其侧支环逐渐扩张

  (3)下腔静阻塞时:其流可通过下列途径流入阻塞近侧的静

  ①起源于总髂外和髂总静壁浅旋髂深和髂浅深分支和肋间静回流

  ②起源于髂总静升静或会同髂或下面几对肋间静回流左升静与左衔接汇入半奇静;右升静以下汇入下腔静亦通过段静汇入奇静下腔静阻塞时左右升静都是要侧支可以扩张得很粗

  ③生殖静(包括妇女的阴道子宫卵巢或男子的睾丸)汇入卵巢睾丸起源于盆的小静丛都可以处于明显的扩张状态即使下腔静结扎术后栓子仍可通过卵巢而流入近侧

  ④其他次要的侧支有椎静等可在下腔静阻塞早期急性期发挥分流作用

  (4)高位下腔静阻塞:使下腔静的回流受到严重障碍它不仅起两下肢以至阴囊的明显肿胀更可导致脏器(如和全肠道)处于高度淤状态回心血量也因之而锐减使右缩小左也由于长期得不到充分供而相应缩小从而在解剖上成一个小心脏在功能上贮备功能不足

症状体征

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据阻塞部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表现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环的状况轻度阻塞可无明确的症状或为原发病变的症状所掩盖;一旦完全阻塞症状和体征可很典型

  1.上段下腔静阻塞(下腔静部) 病变累及或以上平面则可有下腔静高压门静高压(包括肿大腹水食管张和上消化道出等)和贮备功能不足(包括动则心悸促)三组临床表现肝脏的回流障碍临床表现类似急性或慢性的外性(Chiari-Budd症候群)塞表现为腹水肝脏肿大功能障碍常并高醛固酮症水钠潴留增加等急性阻塞可因急剧进腹水脑病而死亡下腔静阻塞综征多数病人功能较好白球蛋白倒置或功能异常者约占1/3可能由于此症细胞病理改变为继发性且程度较轻之故

  倘若为肿所致之下腔静阻塞则临床上有肿本身表现的肿块和疼痛脏器浸润或转移的肝大黄疸消化道功能障碍及咯血胸痛

  2.中段下腔静阻塞(流入部) 脏疾患压降低脱水等为栓性阻塞的诱因栓阻塞一般多发生于流入部为多如果病变累及或以上平面则导致高压流量减少功能障碍可使—并阻塞而肾病征的表现表现为脏肿大并可有蛋白尿血尿如进入慢性期则因长期蛋白尿全身水肿固醇增高等久之可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竭以及出梗死

  3.下段下腔静阻塞(以下) 下腔静下段的阻塞所起的症状要是下腔静高压状态:

  (1)下肢静郁滞:两下肢以至阴囊明显肿胀每于走运动后加剧平卧休息后减轻下肢浅张皮肤出现养性改变如皮肤光薄毛搔痒湿疹如果阻塞延及到髂静及大腿静则两小腿可有色素沉着和溃疡发生甚至久不愈的溃疡尤以两下肢足靴区最为明显亦可有步障碍下腹痛

  (2)浅表静扩张:胸壁皮下下部及侧部静的扩张向均朝向头侧大多是竖直长链状直径可达10mm以上有时也可盘成团似静样改变张静一般位于胸前壁也可位于胸侧壁和后

  凡是出现双侧性下肢静功能不全和胸壁广泛性浅张的病人都应想到下腔静征的可能

  询问病史时常有早已存在的下肢深静成的症状如发病年龄轻且病程长应考虑下腔静;病程短病情迅速发展应该想到原发性下腔静或外源性压迫如腺肿压迫下腔静的可能性其特点是阻塞位置常在中段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尿

  体检时应注意胸壁浅静向观察法:病人仰卧在前壁上取两条张静一条在脐上一条在脐下用两手食指压于静径自上而下压陷以使静液排空然后分放松食指观察静充盈时的向正常时下部静流由上向下上胸部静流由下向上如果下腔静阻塞胸流由下向上若为上腔静阻塞则胸流由上向下借此可以作为鉴

  于病变部位的判断有利于治疗案的选择凡是阻塞位于下段可仅有下肢和生殖器及下肿胀浅静怒张位于中段者尚有脏受累的依据;位于上段阻塞则以Budd Chiari综征为症状

检查化验

应该做哪些检查

  1.液检查 可有转氨酶增高钠增高酐增高尿素氮增高等

  2.尿液检查 可有蛋白尿血尿

  1.下腔静造影 是最可靠的诊断法对显示下腔静阻塞的部位范围腔抑或腔外阻塞以及侧支成的情况可以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双向下腔静造影是诊断下腔静阻塞的可靠检查法在沟部作一小切大隐静分支插入导管可避免损伤在电视屏幕导下插至下腔静有阻力处导管退出10~15mm再浅静将另一导管插至房再至下腔静近端远端导管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泛影葡胺40ml同时导管手推20ml造影并连续拍造影可清楚显示阻塞部位程度以及侧支环的状况

  (1)腔阻塞征象有:

  ①阻塞端呈杯断现象

  ②阻塞部位呈充盈缺损

  (2)腔外阻塞的征象有:

  ①下腔静阻塞部成角

  ②狭窄段较广泛与正常段逐渐过渡

  ③或下腔静呈扭的轮廓等

  2.静肾盂造影 若发现输尿管受压移位则应怀疑特发性腹膜纤维症如见有输尿管凹陷现象则可疑及侧支环的静

  3.CT检查 由部肿所致阻塞采用CT检查可明确阻塞的平面范围另外对病变性质也能大致做出诊断CT结对比的应用可清楚显示不同平面的管管腔确诊断腔静阻塞部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侧支环通路静扩张度等

  4.B超检查 B超检查在诊断下腔静阻塞中起重要作用中山医院19例下腔静阻塞的病人B超检查结果与下腔静造影基本相同1例下腔静并上腔静阻塞X线造影显示下腔静在第9胸椎上缘水平处阻塞因上腔静阻塞无法插入导管造影不能确定病变范围但B超检查发现在心脏约20mm处下腔静有4mm厚的隔膜B超检查准确便甚至有时可弥补造影的不足并可筛选病人作下腔静造影的要检查法可见肝脏肿大腹水

  5.核素静造影 用2~5毫居里99mTc注入下肢浅静可以了解下腔静阻塞部位程度和侧支环状况此法安全而简单许多专家都报道了各自的成功

鉴别诊断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在鉴诊断中应与晚期吸虫病硬化缩窄性心包结核性腹膜炎相鉴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据各自的临床特点不难做出诊断鉴诊断发生困难时采用B超或下腔静造影即可做出确诊

  于病变范围的判断:凡是阻塞位于下段的仅有下肢生殖器和肛门部位的表现;位于中段者尚有脏受累的依据;位于上段者将出现以阻塞为症状

  上段下腔静阻塞应注意与硬化所致者相鉴;中段下腔静阻塞应与肾病征相鉴

并发症

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上段下腔静阻塞常并高醛固酮症造成水钠潴留等中段下腔静阻塞可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竭以及出梗死下段下腔静阻塞可有步障碍等

预防保健

应该如何预防

  对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液凝固性增强的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预防本症的发生

治疗用药

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本病征前尚无特殊有效治疗

  1.急性期治疗 如果下腔静的阻塞是由于下肢或盆腔深成繁衍所造成在急性期时可采用抬高下肢应用抗凝祛聚药物如肝素双香豆素衍化物低分子右旋醣酐双嘧达莫(潘生丁)等借以防止栓进一步扩展为消除水肿宜低盐饮食并服用利尿药物如出现栓塞症状应考虑做下腔静结扎下腔静滤网成术以防栓塞再发

  2.慢性期治疗 对慢性期病人如侧支环能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仅须作对症处理尽可能保护下肢如多抬高上肢避免体力劳动外穿弹力袜等对慢性阻塞尤其是静流入部以下的阻塞则非手术的适应因为阻塞部位有发生再通的可能下肢发生环障碍尤其发生溃疡可用不全交通支结扎术皮肤移植等治疗

  (二)预后

  发生并症者影响预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