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偏头痛

小儿头痛是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病症,患儿年龄多在6岁~12岁。其特点为:颞部疼痛,以跳痛、剧痛或阵发性加剧为;发作时间短,一般持续2~3小时,很少超过12小时;多为双侧性头痛,多伴有头晕恶心腹痛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管性头痛,多在单侧,每次发作性质与过程相似,间歇期正常。可伴发恶心呕吐、视觉改变以及对光和声音的过度敏感等症状。 流: 在小儿神经科门诊初诊......
目录

概述

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管性头痛,多在单侧,每次发作性质与过程相似,间歇期正常。可伴发恶心呕吐、视觉改变以及对光和声音的过度敏感等症状。 流: 在小儿神经科门诊初诊病人中,22%的患儿以头痛诉,其中约1/2为小儿头痛头痛鶒的流调查由于调查的年龄范围、诊断标准及调查式不同,调查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特是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小儿头痛发病年龄多为6~10岁,平均7.5岁;但6岁以前发病也不少见,文献报告有5个月起病者健康搜索。鶒一般来讲,在6~12岁儿童中,头痛的患病率为2%~5%;此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14岁左右患病率约为10%;成人患病率为10%~30%。在所有儿童中,头痛的发病率为3%~7%青春期前男女发病率相等或男略多于女,青春期后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病因前认为头痛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成的局部颅管对神经-体液调机制的阵发性异常反应。紧张、恐惧激动、睡眠不足候变化、噪音、闪光刺激、某些特殊食物的摄入如奶、巧克力等因素,均可诱发头痛发作 发病机制: 头痛真正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提出了许多说,但头痛发作时颅、外管舒缩障碍已被实1.遗传因素现认为头痛与遗传有,其阳性家族史为50%~80%双亲都患头痛健康搜索的其子女患头痛的约占70%;单亲患头痛的,子女的患病机会约50%;单卵双胎共同发生率为50%以上。这些都表明遗传因素在头痛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多基因遗传但基底动脉头痛和家族性偏瘫头痛例外,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偏瘫头痛的致病基因可能定位于19p13.1~13.2。Ducros等于1997年将家族性偏瘫头痛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q21~23提示该病具有遗传异质性。2.管源说认为头痛的先兆症状与颅管的收缩有,随后由于颅外管鶒的扩张管周围组织产生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而诱发头痛。20世纪90年代Olsen进一步发展了管源说,提出有先兆和没有先兆鶒的头痛管痉挛程度不同的同一疾病3.神经说认为头痛神经功能变化是首要的,流量的变化健康搜索是继发的。(1)神经递质假说:5-HT在头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使管壁产生无菌性炎症或通过受体使管收缩导致局部流下降头痛。β-啡肽甲硫啡肽、P物质、儿茶酚胺、组织管活性肽和前列环素等神经递质,亦与头痛的发生有。(2)扩性抑制假说:是指各种因素刺激大脑皮质后出现鶒的由刺激部位向周围组织呈波浪式扩展的皮质电活动抑制。这种抑制以波的式非常缓慢地通过皮质区,皮质扩性抑制伴有明显的大脑流减少(持续2~6h)。此假说可以充分解释头痛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但不能成功地解释头痛。4.三叉神经管反射说鶒是指三叉神经传入纤维末梢释放P物质及其他神经递质,过传出神经作用于颅管,头痛管扩张。头痛作为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管反射,伴有疼痛控制通路中的段性缺陷,使得从三叉神经核来的过量冲动发放以及对三叉丘束或皮质延髓束来的过量传入冲动发生应答最终脑干与颅管发生相互作用。5.其他说有头痛病机制尚有低镁说高钾诱导管痉挛说、自神经功能紊乱说及大脑细胞电流紊乱说等。 ; 实验室检查: 肠道症状重者可至代谢性酸中毒,应做钠钾、氯、钙,pH等检查。 其它助检查: 应做电图和流图检查,可发现异常。 临床表现: 小儿头痛的临床表现与成人基本相似,但与成人比较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小儿头痛发作时的症状不如成人鲜明,但肠道症状非常突出小儿头痛的临床特点是:①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发作次数较频;②双侧头痛多见,偏侧头痛相对少见;③视觉症状头痛为搏动性较少见;④肠道症状突出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⑤有家族遗传史者多见;⑥伴夜尿夜惊、夜游症晕车晕船者多见。1.有先兆的头痛旧称典型头痛多数患儿先兆先于头痛发生鶒,少数与头痛同时发作,偶尔在头痛后发作,个病例只有先兆而没有头痛发作。先兆以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眼前出现不同状的闪烁暗点、“冒金星”城垛样闪光视物模糊不清、偏盲、黑矇等,亦可出现视幻觉视物变或变色,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头痛发作往往始于一侧颞部、眶上或眶后偶尔出现在部或枕部,呈搏动性(跳痛)或胀痛,可扩展到半侧头部或全头部,亦有左右交替发作者。头痛时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面色苍白等健康搜索。头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小时或更短长达1~2天,一般持续2~3h鶒。发作后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头痛可每天发作一次,或数周、数月至数年才发作一次。2.没有先兆的头痛旧称普通型头痛,最常见,是青春期前儿童最常见的头痛发作式。头痛前没有明确的先兆,但常有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嗜睡、疲劳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常为双侧颞部疼痛大约一半患儿头痛性质为搏动性头痛程度比典型头痛轻,持续时间0.5~2h。70%有恶心呕吐腹痛肠道症状。3.特殊类型的头痛(1)偏瘫头痛头痛始或头痛不久出现头痛对侧肢体瘫痪可伴有瘫痪肢体麻木,持续时间长时可致瘫痪肢体抽搐偏瘫一般较轻,持续数小时至1~2天,重者可达数天,一般均能完全恢复。可分两类:家族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性可表现为典型、普通型和偏瘫头痛的交替发作(2)基底动脉头痛:多见于儿童(女孩多于男孩)或年轻女性。有明确的起源于双侧枕脑干的各种先兆症状,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矇等;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等鶒甚至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先兆症状多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而后出现枕部搏动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发作持续数小时。有时头痛也可先出现或与诸多神经症状同时发生。(3)瘫痪头痛:多在12岁以前发病,有时见于婴幼儿。眼眶部疼痛伴有动眼神经完全性或不全性麻痹,部分病例同时累及滑车和展神经,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瘫痪可在头痛前或后或同时发生,以上睑外翻最常见,重者眼外全部瘫痪,伴瞳孔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瘫痪可持续数天至数周。(4)可能为头痛先驱或与头痛的周期性综征:即过去所称的头痛等位症,是指临床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而当时头痛只是次要症状,甚至不出现头痛鶒的一组综征。特点是周期性发作,与头痛发作有相似的间歇期及相同的诱发因素,应用治疗头痛的药物有效。要包括良性阵发性眩晕,周期性呕吐(再发性呕吐)健康搜索,头痛,儿童交替性偏瘫健康搜索,阵发性斜颈等 并发症: 常伴有呕吐腹痛健康搜索,伴夜尿、夜惊夜游症、晕车晕船者多见。特殊类型的头痛出现头痛对侧肢体瘫痪瘫痪肢体抽搐,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瘫痪,伴瞳孔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阵发性斜颈等。 诊断: 头痛的诊断,前还没有一个客观的生物指标,据临床症状及阳性家族史加以诊断。至于助检查一般对头痛的诊断是不必要的,其价值在于排除非头痛疾病。1.没有先兆的头痛1988年IHS制定了没有先兆的头痛诊断标准是至少有5次发作符下列条件:(1)头痛发作持续4~72h。(2)头痛至少具有下列4项中的2项特点:单侧头痛搏动性头痛;中度或重度头痛,影响日常生活;日常体力活动(如上楼梯)时头痛加重。(3)头痛时至少有下列2项中的1项表现: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及畏声。(4)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检查未发现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健康搜索,如有其他疾病需有据说明与头痛发作无2.有先兆的头痛诊断标准至少有2次发作符下列4项条件中的3项:(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明有限局性大脑皮质和(或)脑干功能障碍。(2)至少1种先兆症状的发展时程在4min以上或多种先兆症状依次出现(3)先兆症状持续时间均小于60min。(4)先兆症状头痛之间的自由间期小于60min(有时头痛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始)。此外,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检查应未发现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有其他疾病需有据说明与头痛发作无。3.儿童诊断标准HIS制定的头痛诊断标准过于繁琐及严格,不便于临床工作时应用并且此诊断标准是面对整个人群的,由于小儿头痛症状诉、发作式与成人不尽相同(比如小儿的发作时间较短,单侧性和畏声在小儿较少见),故有不少针对儿童的修改性意见。比较认同的有以下几点:(1)发作头痛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2)偏侧头痛。(3)头痛性质呈跳动或搏动性、刺痛性。(4)短暂时间后能完全缓解。(5)有视觉、感觉或运动性先兆。(6)在一级亲属中有一个或更多成员有头痛头痛特征如具有以上几项中之3项以上则较支持头痛的诊断。4.普遍认同的诊断标准迄今尚无一致公认的头痛诊断标准,但以下几点受到普遍的赞同:(1)反复发作性的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起的头痛。(2)具备以下6条中的3条:①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时或不头痛时有发作性腹痛。②偏侧头痛。③搏动性头痛。④短期休息或睡眠后缓解。⑤有视觉异常等先兆。⑥有头痛家族史。这比较符Prensky提出的小儿头痛诊断标准。 鉴诊断: 与癫痫相鉴健康搜索,家电图改变特点和发作特点可助鉴。 治疗: 治疗的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健康搜索的症状预防头痛的复发。1.一般治疗发作期宜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静卧休息,一般患儿若能入睡,醒后头痛可自缓解。2.药物治疗通常应早期给予止痛及镇静药物轻-中度头痛选用解热镇痛药,中-重度头痛选用麦角胺制普坦类药物。伴恶心呕吐者可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或氯丙嗪;伴眩晕或头晕者可用地芬尼多(眩晕停)或莨菪碱等治疗鶒。(1)解热镇痛药鶒: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健康搜索,paracetamol)10~15mg/(kg·次)、阿司匹林(aspirin)每次10~15mg/kg布洛芬(ibuprofen)每次5~10mg/kg、奈普生(naproxen)每次5~10mg/kg等,在头痛早期服用有效(2)麦角胺制:如麦角胺、双氢麦角胺等,对颅外动脉有收缩作用常用的复方麦角咖啡因(每麦角胺1mg和咖啡因100mg),龄儿童用量每次1,对终止头痛发作有效。但必须在先兆一出现或头痛刚出现时(发作早期)服用鶒,否则无效。(3)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普坦(sumatriptan)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收缩颈动脉作用为治疗头痛急性发作有效而昂贵的药物。但其在小儿头痛中的应用验有限。3.仍有头痛发作者的药物预防仍有头痛发作者可酌情给予下列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断:常用普萘洛尔(得安)(propranolol)量为每天2mg/kg,分3次服。为防止压及率减慢不良反应发生,应从小量(每天0.5~1mg/kg)始,缓慢加量直至可以耐受疗程一般6~12个月,病情控制后缓慢渐停以免发生症状反跳现象有哮喘病史者用。(2)组胺受体阻断:常用赛庚啶(cyproheptadine),量为每天0.2~0.4mg/kg,疗程6~12个月或更长(3)5-羟色胺受体阻断:常用苯噻啶(pizotifen)兼有组胺受体拮抗作用。量为每次0.5~1mg,2~3次/d。青光眼用。(4)钙通道阻滞药:常用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量为每晚睡前服2.5~5mg鶒,一般疗程2~3个月。(5)其他药物:丙戊酸钠(valproicacid),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可乐定(clonidine)健康搜索,苯乙肼(phenelzine)阿米替林(amitrptyline)等。 预后: 头痛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据对确诊的73例头痛儿童30年观察随访,在发病始6年缓解率为62%,在30岁时缓解率降为40%(部分人再发),但大多数发作程度轻,频度较儿童期少,30%病人自始至终头痛。近年有报道小儿头痛发作过程中有时并发梗死被称为头痛(migrainousapoplexy),其机制不明可能与聚集后的成有。 预防: 1.清除诱因头痛的预防第一步就是要消除或减少发作的诱发因素,如避免情绪紧张劳累、睡眠不足、声及光刺激,不进食含奶食物等。2.药物预防可酌情给予下列药物如β受体阻断(普萘洛尔)、组胺受体阻断(赛庚啶)、5-羟色胺受体阻断(苯噻啶)钙通道阻滞药(氟桂利嗪)、其他药物丙戊酸、卡马西平可乐定苯乙肼、阿米替林(amitrptyline)等。法见治疗中所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狼喉靥

下一篇 狸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