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狼杷草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L.) ,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柱状或具钝棱而稍呈四对生,下部的较小,不分裂;叶片无毛或下面有极稀疏的小硬毛。头状花序单生端及端,具较长的花序梗。总苞盘状,条或匙状倒披针,先端钝,具缘毛,状,苞片或卵状披针;托条状披针,约与瘦果等长,面有褐色条纹,边缘透明。无,全为筒状两性花药基部......
目录

形态特征

茎

高20-150厘米,柱状或具钝棱而稍呈四,基部直径2-7毫米,无毛,绿色或带紫色,上部分枝或有时自基部分枝

叶对生,无毛,叶柄有狭翅,或长椭披针,边缘有锯齿。上部3深裂或不裂,部的小,有时不分裂;中、下部的叶片羽状分裂或深裂,裂3~5,卵状披针至狭披针,边缘疏生不整齐大锯齿端裂通常比下者大,叶柄有翼。

花

头状花序单生端及端,直径1-3厘米,高1-1.5厘米,具较长的花序梗。总苞盘状,外层苞片5-9枚,条或匙状倒披针,长1-3.5厘米,先端钝,具缘毛,状,苞片或卵状披针,长6-9毫米,膜质,褐色,有纵条纹,具透明或淡黄色的边缘;托条状披针,约与瘦果等长,面有褐色条纹,边缘透明。无,全为筒状两性花冠长4-5毫米,冠檐4裂。花药基部钝,端有附器,丝上部增宽。

种子瘦果扁,楔形或倒卵状楔形,长6-11毫米,宽2-3毫米,边缘有倒刺毛,刺通常2枚,极少3-4枚,长2-4毫米,两侧有倒刺毛。果期10月。

分布范围

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河北陕西新疆四川云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

生长环境

狼杷草适应性强,山坡、山谷、溪边、草丛及路旁均可生,喜温暖潮湿环境。生于水边湿地、沟渠及浅水滩,亦生于路边荒野,常发生在稻田边,是常见杂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功效清热解毒治感冒、扁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炎、泌尿系感染结核盗汗闭经,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

主要变种

矮狼杷草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L. var.repens(D. Don.) Sherff 1753

这一变种不同在于:瘦果楔状条,长5-8毫米,部宽约2毫米,边缘光滑或仅具纤细的疏刺毛,刺2-3枚,有倒刺毛。高通常10-20厘米。披针不分裂的单叶或3-5裂,两侧裂披针生裂披针,边缘均具不规整的粗齿

产中国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新疆等省区。生于路边荒野。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印度尼泊尔均有分布。

发生规律

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出苗,发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流水与粪肥传播,越冬休眠萌发

综合防治

要危害

  1. 与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能。杂草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而且生长优势强,耗水、耗肥常超过作物生长的消耗。杂草的生长优势强,株高常高出作物,影响作物对光能利用和光作,干扰并限制作物的生长
  2.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杂草较多的农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时由于大量用工,增加了生产成本。
  3. 杂草是作物病害和虫害的中间寄不少杂草是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病菌和害虫常年在杂草上或寄生或过冬,次年春天再迁移到作物上进危害。
  4. 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由于杂草的直接和间接(病虫害传播)危害,会明显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

  1. 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盖,提高地膜和土表温度,烫死杂草幼苗,或抑制杂草生长
  2. 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机等农具,在不同时间和季耕作,对杂草有杀除作用。
  3. 轮作这是改变杂草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的重要农业措施。
  4. 人工除草适生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因此,对苹果园四周及果园要适时中耕2-3次,把杂草消灭在幼苗阶段。
  5. 防除可用克芜踪,拉索、扑草净、敌草隆等除草防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重症肌无力

下一篇 狼把草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