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柴胡细辛汤

目录

《中医伤科学讲义》:柴胡细辛汤

柴胡细辛薄荷、归尾、地鳖虫、丹参、制半夏川芎泽兰黄连

功能治:去瘀生新,调和升降。震伤。

临床应用:外伤后遗症《中医杂志》(1982;1O:11):石某某,女,29岁,1979年9月8日初诊。患者于1978年不慎从高处摔下,与石头相撞而外伤。头、后及两颞部疼痛如裂,家属视病情严重,特来求治。患者伏驴上而来,精神欠佳,动弹不得,自己不能上床。诊视:头项强痛,头昏,畏恶寒,汗出如洗,面色黧黑,胸脘痞闷,泛泛欲吐,默默不愿言,眼球发红并有牵性疼痛。形体消瘦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唇紫绀,爪甲发黑,舌苔微黄,中间黑,弦涩。诊为外伤后遗症。处柴胡细辛汤加石菖蒲。7后诸症减轻,上紫草10g,5诸症大减。继用上7为粗末,早、晚各冲服15g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半再未复发。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中医伤科讲义》

现代·《中医伤科学讲义》:柴胡细辛汤

组成:柴胡(6克)、土鳖虫(9克)、丹参(9克)、制半夏(6克)、泽兰(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细辛(6克)、薄荷(6克)、黄连(3克)。

用法:水服,每日2次。

功效:祛瘀生新,调和升降。

治:治头部内伤(震荡)昏迷苏醒后或无明显昏迷,所致的头晕头痛、嗜卧、泛泛欲恶等,淡,苔白,弦细。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震荡、外伤征、颞动脉炎、头痛神经头痛等病症。

1.震荡:随机分组,治疗组47例给予柴胡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5例给与吡拉西坦服治疗,疗程7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7%,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04年第10期)

2.外伤后综征:柴胡细辛汤治疗外伤后综征患者60例,与盐酸吡硫醇治疗30例随机对照,疗程14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第5期)

3.颞动脉炎:本加减治疗颞动脉炎患者102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68例,显效27例,好转7例。(《甘肃中医报》1999年第1期)

4.头痛:随机分组,治疗组47例给予柴胡细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5例给与西药(谷维素十吲哚美辛)治疗,疗程45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总有效率93.6%,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福建中医药》2001年第3期)

5.神经头痛:本加减治疗神经头痛患者61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愈21例,好转3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0.2%。(《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第4期)

解:柴胡细辛汤为治疗头痛常用柴胡细辛薄荷理气机,祛止痛;川芎,功善疏通,能上,下海,活,善治头痛当归,通止痛,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泽兰丹参当归祛瘀、通止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全共奏活行气、逐瘀通窍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现代动物实验表明,柴胡细辛汤加减能够改善损伤模型大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功能缺损。

歌:无。

摘录:现代·《中医伤科讲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柴胡紫苏饮

下一篇 柴胡羌活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