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本病征在使用肝素后发生,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系免疫机制所致,因为肝素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能与肝素和血小板结合,激活补体,使血小板合成血栓烷A2并释出ADP等使血小板聚集,同时还释出血小板第Ⅲ,第Ⅳ因子,参与内源系统凝血并有抗肝素作用,肝素还具有抗血管内皮合成前列环素(PGI2)作用,小剂量肝素可阻断蛋白C的激活,均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肝素不纯也是一种可能因素,目前观察的结果,从猪制备的肝素使用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几率为0%~8.2%,而牛肺制备的肝素可高达7.5%~26%,是制剂纯度抑或其他原因尚在探讨之中。
症状
饮食
预防
治疗
检查
1.血小板减少血液检查外周血血小板显著减少,再用肝素后,血小板再次减少。
2.血小板聚集因子肝素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因子,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即可出现,并持续数月,是一种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阳性率约70%。
诊断鉴别
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并能除外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于血小板减少的同时若伴有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本病征做出肯定性诊断,若能测定患者血清中肝素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因子或血清素释放试验,诊断就更为可靠。
与DTC相鉴别。
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