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缺乏神经病
维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
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现在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缺乏症
发病机理

胡萝卜素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胡萝卜红薯、黄色南瓜深绿叶蔬菜、黄玉米和番茄等一些水果中也含丰富的胡萝卜素。现成的维生素A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乳制品和鱼类均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鱼肝油中维生素A浓度特别高。
酒精中毒时乙醇脱氢酶主要参与乙醇作用,使维生素A转变为视黄醛减少锌缺乏常与酒精中毒共存,妨碍维生素A的动员利用。慢性酒精中毒所致吸收不良使膳食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在粪便中的丢失量增加。长期服用石蜡油可因维生素A脂溶性溶解使其缺乏,其他导泻剂使食物快速通过肠道,在肠道吸收减少,引起维生素A缺乏。
临床表现
维生素A缺乏可分为两类:
1.临床维生素A缺乏本病的早期症状是夜盲,由光亮处进入低照度环境后分辨物体的时间延长严重者在黑暗中完全看不见物体,称夜盲症慢性酒精中毒者夜间经常发生摔倒和交通事故可能与潜在的夜盲症有关。
长期严重维生素A缺乏患者除出现夜盲症外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发育的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结膜干燥,严重者角膜干燥(干眼病)。球结膜颞侧有Bitot斑形成是角化细胞置换结膜上皮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及正常上皮细胞所致尚可有角膜溃疡或瘢痕等临床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估计,全球280万0~4岁儿童有临床维生素A缺乏。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维生素A缺乏是青少年失明的主要原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角化也可表现为泪腺涎腺及胃腺等分泌功能下降。
β-胡萝卜素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减少可能与上皮癌特别是吸烟者肺癌的患病率增加有关。严重患者可有脑发育迟滞和肌病、多发性神经病或嗜睡等,婴儿维生素A缺乏可产生良性颅内压增高。
2.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即血中维生素A降低,而无上述临床表现,貌似健康的人群,据估计全球有2.51亿儿童存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这些儿童虽无维生素A缺乏的临床表现,但抵抗力低生长发育迟缓,易于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疾病且较严重,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维生素A过多症:常在过量摄入动物肝脏、鱼肝油、含维生素A的糖果或药片后发病,表现为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及皮肤干燥等症状。
检查方法
预防方法
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其次重要的是应注意公共卫生与环境卫生,如防止寄生虫感染、痢疾、肝炎、胃肠道炎症、肺炎、呼吸道炎症、长期慢性腹泻等,以避免疾病干扰维生素A的吸收、储存、利用与加速维生素A的消耗。在必要时,还应利用中草药与野菜,如每天服用铁扫帚野菜30g,白菊花、谷精草、枸杞子各10g煎服,也可防止维生素A缺乏。定期做膳食调查与了解一个时期的膳食摄取情况,如发现有一较长时期的膳食中缺乏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即应补充。平时眼睛无疾患,如发生经常霎眼或时常用手擦眼,即应考虑干眼症。夜间视物模糊或看不见,应考虑夜盲。皮肤干燥,发生角化则应考虑皮肤干燥症。在此情况下,应作进一步的生化与功能性诊断。
疾病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病的治疗比较单纯,而原发性维生素A缺乏症的预后是良好的,关键要及时发现与及时治疗。若病变已发展不到可逆的程度,如干眼病已发展到角膜穿孔,则再治疗也无用。幼儿患维生素A缺乏症,每日口服维生素A3000μg,症状可很快消失。若急性严重缺乏维生素A,以致角膜接近穿孔者,则应用浓缩维生素A每日肌注15,000~25,000μg,同时眼部滴入维生素A油剂以保护角膜与巩膜,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这样在一周内眼部症状可显著减轻,角膜也可恢复透明。新的水溶性维生素A乳剂,不论是口服或肌注,作用更为迅速。若维生素A缺乏是由于胃肠道吸收的干扰,则用水溶性维生素A更为有利。寄生虫感染、痢疾、慢性腹泻、胆囊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继发的维生素A缺乏症,则除补充维生素A以外,还需进行治疗。当维生素A缺乏与恶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有关时,则必需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需补充维生素A,才能凑效。因单补充蛋白质会使维生素A需要量增加,并促使肝中少量储存维生素A的动用,因而形成更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