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
疾病常识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好发于婴幼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脐膨出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3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概述
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acromphalus-macroglossia-megasoma syndrome,AMMS)是先天性脐膨出的特殊类型。1861年Bubl曾对这种病例进行过描述,但没有提到巨舌改变,1963年Beckwith和1964年Wiedemann分别对该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故一般又称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在胚胎第6—10周时,由于腹腔容积尚小,不能容纳肠管,因此中肠位于脐带内,形成暂时性脐疝。待至第10周后,腹腔迅速增大,中肠退回腹腔。而胚胎体腔的关闭,则由头侧皱襞,尾侧皱襞和两侧皱襞共四个皱襞,从周围向腹侧中央摺叠而成,并汇合形成未来的脐环,如果在上述发育阶段,胚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体腔闭合过程停顿,就可产生内脏突出畸形。当四个皱襞中某个皱襞的发育受到限制,就产生不同部位的发育缺陷;
2、生后即发现脐带根部突出一肿物。肿物大小不一,与脐部缺损直径大小有关。小者仅在脐根部稍突出,大者缺损直径可达10cm以上,突出肿物如新生儿头大小。脐部缺损直径在6cm以上者称巨型脐膨出。生后脐膨出表面囊膜透明,透过囊膜可见其中突出的器官。6-8h后囊膜逐渐混浊、水肿增厚,2-3d后和脐带一起干枯。囊膜的基底部为正常皮肤,略高于腹壁,并有向囊膜爬行趋向。囊膜与皮肤交界部易发生裂隙,并可发生感染扩散至腹腔。如在产前或分娩过程中囊膜破裂,脱出内脏可有水肿、充血及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等变化。发生囊膜破裂者多因脱水,腹腔感染而全身情况不佳;
3、也有相关病例研究发现,本病可能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能为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作者认为本病表现为低血糖,胰岛素及生长激素增高,是内分泌异常所致;
4、可伴多发性畸形,巨舌以肌肉肥厚为主,肌纤维数量增多,发育正常,生长较缓慢。胰腺胰岛的结构基本正常,但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胰腺腺泡和胰管增生,使血糖降低,病儿出现低血糖。肾皮质内肾小球形成过程持续,集合管扩大和形成不良,肾髓质锥体部结构不良。睾丸有间质细胞增生,卵巢滤泡囊肿,垂体中性粒细胞增生。肝脾肿大,有大量髓外造血灶和髓样化生细胞散在,偶见肝脂肪浸润;脐膨出合并其他畸形的发病率高达60%,如消化道畸形、心血管畸形、肢体畸形、先天愚型及合并染色体综合征如13-15。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可伴多发性畸形,组织病理示:巨舌以肌肉肥厚为主,肌纤维数量增多,发育正常,生长较缓慢,胰腺胰岛的结构基本正常,但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胰腺腺泡和胰管增生,使血糖降低,病儿出现低血糖,肾皮质内肾小球形成过程持续,集合管扩大和形成不良,肾髓质锥体部结构不良,睾丸有间质细胞增生,卵巢滤泡囊肿,垂体中性粒细胞增生,肝脾肿大,有大量髓外造血灶和髓样化生细胞散在,偶见肝脂肪浸润。
临床表现
临床上男女均可发病。主要特征为脐膨出、巨舌和巨体。患儿出生后即显示出许多畸形外观,体格较一般新生儿明显巨大,舌头巨大,常伸出口外,活动笨拙,影响正常的哺乳动作及咬合,嘴并不增大。腹部膨大脐膨出或脐疝。生后1个月内可呈消瘦,皮下脂肪明显减少,但后几个月则生长逐渐加速,甚至接近巨大畸形。至1周岁左右,表现吐字不清、言语障碍,下颌突向前方。低血糖发作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长,较难矫正,以后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出现抽搐、意识丧失。低血糖发作在出生后1个月内最为频繁,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在3~4个月后可逐渐停止,但也有持续至2~3岁者,也有不出现低血糖发作者。据统计,低血糖的发生率约占33%~50%。内脏肥大也常见,特别是肾、胰腺及肝脏,心脏也可有不成比例的肥大。此外,还可有颜面的火焰状母斑,耳郭畸形,颜面中央发育不全,膈肌缺损,阴蒂肥大,隐睾,肠扭转及母体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部分患儿可有轻度智能低下,小头畸形等。如能幸存至小儿期,则可有半身肥大症。个别患儿可罹患恶性肿瘤,如肾上腺瘤、Wilms瘤、精原细胞瘤、肝母细胞瘤以及腹腔肿瘤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降低,血浆皮质醇及甲状腺素(T4)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静脉滴注葡萄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应用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及D860试验均可引起胰岛素明显而持久的分泌,从而诱发低血糖发作。周围血红细胞增多。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治疗,新生儿期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和喂养。同时给予纠正低血糖的治疗,单用葡萄糖静脉滴注很难维持血糖至正常水平,必要时可加用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应持续至低血糖发作停止后,一般须1~3个月。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同时采用牛奶及固体饮食,多次进餐的喂养法以减少低血糖发作。对于脐膨出或脐疝可采用疝修补术等,巨舌可行舌部分切除术等整形手术。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除轻症者外,极少成活,通常于1~4个月内死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