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儿童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somnipathy)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为异常,后者包括睡眠走、睡眠惊恐、不宁腿综征等本章着重讨论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征、发作性睡病以及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征。中文睡眠障碍 英文:sleepdisorders  ......
目录

病因

中文睡眠障碍 英文:sleepdisorders  :催眠状态;dyssomnia;SD;sleepingdisturbance;somnipathy

概述

睡眠障碍(somnipathy)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为异常,后者包括睡眠走、睡眠惊恐、不宁腿综征等本章着重讨论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征、发作性睡病以及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征。

睡眠生理

1.睡眠的阶段最初由Loomis(1937)和Aserinsky(1955)等通过电图研究确定了睡眠周期。要分为下列阶段:

(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又称慢波相或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可分为下列各期:

Ⅰ期:处于倦睡状态。α波指数减少,律变慢,逐渐成低电位2~7Hz波。眼球可有缓慢飘移动作鶒。此期轻刺激仍能使α波重新出现。

Ⅱ期:浅睡期以梭波和K复波的出现为特征。前者为短暂的低电压13~15Hz的规律性活动,每段持续0.5~1s;后者为短暂的高电压慢波先为负相后为正相受环境刺激时较易出现此外可出现颅波,即中部间歇出现的高电位尖波或慢波。

Ⅲ期:深睡期。高电位(>75μV)δ波(1~2Hz)自、中央部扩,占各导联20%~50%时程。

Ⅳ期:高电位δ波可多达50%以上。(2)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REM)相:除眼外全身进一步松弛,虽眼睑但眼球呈爆发性的快速运动,此期对环境刺激的觉醒阈值最高,又称反常相电图去同步化,例如呈低电压和高频放电模式,偶见10Hz的α波爆发。

在正常中青年人的睡眠中,睡眠历Ⅰ~Ⅳ期、约70~100min要以Ⅲ、Ⅳ期为睡眠期后,身体活动的增加和EEG从Ⅳ期进入Ⅱ期往往提示第一个REM相的到来,如是为一周期。每夜睡眠大致过4~6个周期健康成人的REM约占整个睡眠的20%~25%;儿童较长;在老年人中则Ⅲ期和REM期均见缩短Ⅳ期更很少出现。2.睡眠中的生理变化与清醒状态下EEG易出现非同步化放电不同,在NREM睡眠期皮质神经元易出现同步化的放电,REM期EEG复去同步化。睡眠中的绝大多数精神活动和梦境均发生于REM期,此时受试者易被唤醒,唤醒后常可回忆梦中情景。而在Ⅲ、Ⅳ期则不易唤醒,且完全的清醒常需5min或以上。睡眠时机体生理活动发生一系列改变。对其他系统亦有影响。在SWS中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基础代谢率率、压降低,呼吸加深变慢,瞳孔缩小,液分泌增加。REM时,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压升高,率呼吸不均匀,瞳孔扩大,外阴充睡眠如何赋予部休息,尚无深入的认识,仅能从反面,即长期缺睡可以致许多神经精神症状。此外,由于SWS早期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可能促进蛋白质的成,从而和记忆的储存有。3.年龄与睡眠系人的睡眠时间与年龄系密切,新生儿每天需16~20h,儿童约10~12h,10岁时平均睡眠时间下降至9~10h,成人7~8h,80岁以后复增至9~10h。成人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上个体差异甚大,约在4~10h之间,个人每天睡眠仅需1~2h,要与遗传因素、早期生活条件,尤其是身体和理状态有密切系。觉醒及睡眠各期的生理变化概括如下表1: 流前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资料失眠约占人群的20%~40%,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睡眠呼吸暂停综征的发病率占总人的1%~4%各个年龄均可发病,40岁以上的男性最为多见;发作性睡病发病率国外报告在0.02%~0.06%,香港报告在0.01%~0.04%;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征又称Kleine-Leine综征(KLS),则是一种罕见的综征。

病因

前认为要的“睡眠中枢”位于下丘前区鶒即视交叉上核,该区病变除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外,还可导致体温及进食活动的改变。

小孩纸为啥失眠

  1.晚上会常哭闹,这就会影响睡眠,从而导致失眠的出现,而孩子哭闹大多是因为孩子感觉不舒服,有可能是患病了,也有可能是尿布湿了等等,所以家长们要在孩子睡前做好各面的准备,防止孩子出现失眠

  2.如果睡觉的房间声音嘈杂或者灯光太亮,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另外还要保房间温度的适宜、床铺舒服,帮助孩子尽快入睡。

  3.有的孩子甚至认为睡觉就是死亡,从而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时家长就要多和孩子进沟通,好好的安慰孩子,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

  4.不良的饮食也会导致小孩子出现失眠,比如过饥或过饱、吃兴奋性的食物等,所以在睡前要让孩子少吃零食,以避免孩子出现失眠,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DNR神经免疫修复疗法”是解放军防空兵医院专家们过数十年科研攻首创的全国治疗精神疾病前沿疗法,已取得国家权威部门认可和临床验,并被允许投入医使用。DNR神经免疫修复疗法在治疗长期失眠、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精神障碍、神经头痛神经衰弱精神疾病疗效显著,专业权威。

发病机制

上对睡眠的探讨,始于找“睡眠中枢”,位于下丘或第三脑室侧壁的病变能够产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释醒-睡周期。当前认为和睡眠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至少包括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网状系统等。牵涉的递质包括乙酰多巴胺去甲上腺素、腺苷、γ-氨基丁酸、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类如S因子、δ睡眠导致肽(DSIP)等。例如健康搜索视交叉上核及其相联的网膜-下丘束,具有自身律性活动功能,在动物中为醒-睡周期的起步点,在人类可能为复杂的起步机构的一部分又如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破坏桥的缝际核可以抑制REM的发生,同时破坏中脑的缝际核则SWS消失;蓝斑和蓝斑下区含有去甲上腺能神经元健康搜索,在觉醒和REM中放电频率增加而SWS中则减少破坏蓝斑和蓝斑下区也可使REM消失。神经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浓缩成药,注射后能产生SWS。

实验室检查

1.了解睡眠障碍的最重要法是应用电图多导联描记装置进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因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诉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电图多导联描记对于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2.各种量表测定如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间多相睡眠图(nocturnalpolysomnographicrecordings,NPSG)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等。NPSG最适用于评价源性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征和周期性腿动或常性深睡状态如REM为紊乱或夜间头动。对于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失眠的评价则无裨益。MSLT常在NPSG后进,用于评价睡眠过度。该法常可发现发作性睡病中的日间过度睡眠和入睡初期的REM期。MSLT应该在患者正常的清醒周期中进,并随后观察一个正常的夜间睡眠

其它辅助检查

在询问病史和重点神经系统查体基础上,其他必要的有选择性的助检查项包括:

1.CT及MRI等检查。

2.常规、电解质、糖、尿素氮。

3.电图、部B超胸透。

临床表现

睡眠障碍的临床分类:1.国际上睡眠功能障碍的分类并不规范,各国诊断标准亦不统一。要的分类又包括睡眠障碍和深眠状态两大类

(1)睡眠障碍:

源性睡眠障碍:如睡眠过度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征、不宁腿综征、周期性腿动②外源性睡眠障碍:如不良睡眠卫生和睡眠律紊乱(跨时区睡眠律紊乱、工作变动综征)

(2)深眠状态包括非NREM、睡眠症REM为障碍健康搜索

2.美国睡眠障碍中的分类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中协会出版的《睡眠和觉醒障碍的诊断分类》把与睡眠的问题分成四大类。

(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这是最为普遍鶒的睡眠障碍业已确定,失眠症有三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碍和白天倦怠的诉。①入睡障碍性失眠入睡困难②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以频繁的夜间易醒为特征③终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这些类型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出现,但在环境允许睡眠健康搜索的情况下出现通宵失眠者比较少见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过度嗜睡性障碍的另一常见类型是睡眠呼吸暂停。系患者在熟睡中反复出现呼吸停顿,并突然惊醒以恢复呼吸。此类睡眠障碍的特征是患者早晨醒来感到精神不振和昏昏欲睡。亦可视其为入睡或保持睡眠的障碍。凡失眠以及白天明显嗜睡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存在的可能。

(3)睡眠-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起的暂时性生理奏紊乱和上班时间更改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一种较为持久的症状睡眠相延迟综征,即长期不能鶒在期望健康搜索的时间入睡。具有此种症状的人,在不需要严格遵守时间程序时,如周末或假日中却能安睡。看来睡眠的起始和长度受种属特异性生物律的影响当这些律不同步时,便出现睡眠障碍。

(4)深眠状态:指一些出现在慢波睡眠即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间的临床表现,但其睡眠过程本身并无异常其中之一是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及成人的癔症患者。梦游常发生于睡眠Ⅲ、Ⅳ期中。即患者在夜间睡过一段时间后,会从床上坐起甚或离床而四处走动,为较呆意识恍惚,问之不答或呼之不应,走动一阵后又睡,次日不能回忆。儿童的梦游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鶒。其他这类睡眠障碍还包括睡中惊恐、遗尿和夜间磨牙。儿童中比较普遍的夜惊约在睡眠健康搜索一小时后出现,其特征是突然尖叫。成人健康搜索的夜惊是梦魇,可以使人惊醒,好似感觉到胸部被什么东西压住一样此种情况都发生在睡眠Ⅳ期中。如果梦魇不醒,常常没有梦境的回忆。遗尿亦多半出现在夜间睡眠前1/3阶段的ⅢⅣ期中。有各种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参见本章以下各小

并发症

睡眠障碍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状失眠也可能导致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一系列改变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亦有影响。长期缺睡可以致许多神经精神及亚健康症状。如烦躁、抑郁、警觉和活动能力下降自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障碍等;甚至会降低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反之躯体功能障碍可以是睡眠障碍的诱因,也可能是睡眠障碍的并发症。

诊断

为明确诊断睡眠障碍,临床医生必须具有高素质,详细询问病史,进仔细的体格检查,并借助于必要的助检查健康搜索。必须熟悉各年龄段个体的正常睡眠周期,在婴儿期,一昼夜大致可分为3个期即清醒期NREM睡眠和REM睡眠;幼年期的睡眠则为间歇性;青少年的睡眠则变得很有规律:入睡后很少醒转,睡眠潜伏期短夜间睡眠质量高。在青少年这种正常的睡眠模式中,δ波睡眠出现频率最高,在前半夜的睡眠中约每45~90分钟出现1次。成年人睡眠质量和时间均可有下降,睡眠后醒转次数增加老年人中,δ波睡眠可完全缺失,睡眠时间缩短健康搜索,睡眠的坚实性丧失,入睡后醒转次数更多,但白天却有更多的小睡以补充足够的全天睡眠时间。多相睡眠图记录能确确定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来自何处。一般情况下完整的NPSG研究比日间小睡研究更有参考价值在总结NPSG研究的资料时鶒应归纳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以确定睡眠的有效性应具备REM睡眠、δ波睡眠的记录亦应常规记录活动、警觉、清醒、呼吸暂停、换不足、睡眠潜伏期和REM潜伏期。诊断要依靠病史,MSLT可发现患者在1天的数小时中可有数次小睡,总的日间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正常或缩短,特征性的表现为以REM为起始的睡眠(SOREMPs),SOREMPs出现的越多,越有助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发现两次以上的SOREMPs一般即可诊断为发作性睡病。但1次以上的SOREMPs对该病诊断的特异性不是绝对的。律失常、无计划地变动工作、慢性睡眠剥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周期性腿动等均可出现2次或以上的SOREMPs,临床上均应注意鉴

鉴别诊断

各类型睡眠障碍的不同特点健康搜索在以下各小中分叙述 治疗: 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应施用不同的治疗法如睡眠呼吸暂停多见于肥胖压和任何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狭窄的患者。美国的临床家认为对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的最有效治疗是气管术治疗失眠症最常用的法是应用安眠药如苯丙二氮杂类和巴比妥类药。值得注意的是安眠类药物中有的易成瘾,有的与同服时有危险。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需较大量才能入睡。此外,长期应用安眠药本身能产生睡眠障碍。故失眠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做到尽可能地理应用安眠药物。

预后

睡眠健康搜索是人的生理需要,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实验发现,持续性剥夺睡眠的动物数周后将会死亡,而不管其饲养状态如何鶒。尽管人类被剥夺睡眠后健康搜索是否死亡还不清楚,但出现一些与失眠不同的症状已被公认。当人被剥夺睡眠60~200h时,将导致睡眠增加、疲劳易激惹力难于集中鶒,熟练的运动功能丧失,自我照顾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工作能力衰竭;睡眠被继续剥夺时,将出现频繁的短促睡眠(microsleep),各种错误不断出现,最终会出现定向力障碍、错幻觉、妄想以及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短暂的眼球震颤、眼球快速运动障碍、手部震颤眼睑下垂面部无表情、言语迟钝错语。EEG显示α活动下降,眼时α波不再出现,癫痫阈值下降,或癫痫发作。液中17-OH和儿茶酚胺浓度增加。部分人鶒在持续睡眠剥夺后可出现精神障碍。但不全睡眠剥夺则表现不同,如某些被持续性阻断REM睡眠的个体可表现为与REM-睡眠剥夺的动物相似的活动增多、情感旺盛、性功能增加等。其机制尚不明了。应用安眠药治疗失眠症通常有效但睡眠障碍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状,故其预后各不相同。 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健康搜索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0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搜索的题是“睡眠健康”。产生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如某种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情感因素、生活式(过多饮咖啡)以及环境因素(噪声、拥挤或污染)等等只要找出问题所在,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从而重新建立规律的睡眠

症状

 国外医专家均指出,儿童睡眠障碍是由睡眠时间不足及一系列相症状构成。相症状包括打呼噜、头哽、呼吸暂停、睡眠不安、呼吸、多汗、肢体抽动、磨牙、梦话、梦游、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式: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多见于婴幼儿,睡眠常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讲梦话等。有的不愿上床睡,要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2)夜惊: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

检查

怀疑有睡眠障碍的儿童首先要检查有无鼻炎息肉、扁体炎及体肥大等病史和体征,以便及时治疗与处理。

治疗

 须了解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法和对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定时间睡觉。避免睡前任意兴奋活动或看惊恐的电视,减少习负担过重。对于梦症儿童须防止越窗跌伤等意外。对于反复出现睡眠障碍的儿童,睡前可服适量安定或硝基安定,见效可连续治疗1~2周,如睡眠正常后可逐渐停药。龄儿童可用服小量阿米替林治疗,睡前服12.5~25mg,每晚1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儿童期情绪障碍

下一篇 罗汉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