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儿童遗粪症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又称功能性大便失,属排泄功能障碍。本症是指4岁或4岁以上儿童,非器质性因素或因躯体疾病所起的排便障碍常反复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解大便,而大便状正常。是一种慢性为问题,病因复杂。流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大大超过其就诊率,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1.精神因素精神创伤、惊恐和紧张等精神因素的存在亦是造成遗粪的常见原因,有时可作为一种对父母不适当管教的“反抗”而存在。2.......
目录

病因

1.精神因素

精神创伤、惊恐和紧张等精神因素的存在亦是造成遗粪的常见原因,有时可作为一种对父母不适当管教的“反抗”而存在。

2.其他因素

有的儿童自幼无良好排便习惯,或者病前曾生过其他重病,有的是由于母子系不良或家不和睦,系紧张所致。

3.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

此类患儿常伴有语言,习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妨碍了正常排便习惯的养成。

4.教育法不当

家长教养式不良而未能获得正常控制大便的能力。

5.理社会因素

约20%的患儿遗粪与生理性便秘

临床表现

患儿已长到能控制大便的年龄阶段,但常反复出现不能控制排出大便,多数是拉在裤子,大便状正常,且呈反复发作,轻者1月几次,重者1日几次,且无器质性原因,也无腹泻。这类患儿平素小、害羞、敏感、情绪紧张、不活泼。

检查

便常规、常规、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肠道CT检查、肠道功能动力检查。

诊断

遗粪症的诊断标准:

1.年龄4岁以上的儿童。

2.每月至少有一次遗粪,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3.每次自或不自地将大便拉在不该拉的地,如裤子,地上。

4.大便的质地和态正常,一般多发生在白天,尤其在幼儿园或校多见。

5.排除由腹泻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的病变,以及因精神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而导致不能自的排便。

鉴别诊断

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意识障碍腹泻或肛门括约功能障碍所起的器质性大便失

1.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缓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困难为要特征的一种综征。

2.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一种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直至昏迷;另一种是以兴奋性增高为特点,表现为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的状态,包括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3.器质性大便失

腹泻或肛门括约功能障碍所起的器质性大便失

并发症

有些患儿在遗尿的同时也会遗粪,此时诊断为遗粪症,也就是说,遗粪症会并发遗尿症。

治疗

找原因,针对有因素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家治疗和咨询,加强对患儿卫生习惯的训练和教育指导。

1.为疗法

可采用正强化法,当患儿能正常排便,不弄脏裤子时,给予表扬、奖励。当仍出现不自的排便时,不可对其斥责,不可恐吓,而应加以安慰,使其精神放松。事实证为疗法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法。

2.助治疗

必要时可焦虑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

3.通便治疗

预防

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的基本措施。

1.导。

2.改善饮食结构理安排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消除不良情志因素刺激、稳定情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