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
目录

疾病描述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病理病因

  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尿路感染等起,其次与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是出于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单方遗尿症的历史。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1970年有人曾膀胱压测量法研究63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少30%。1992年我院对44例遗尿儿童作膀胱B型超声检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

  睡眠过深

  据不少家长反应,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理,使遗尿久不愈。

  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拉尿,最后也没有看看是否已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因为孩子有时排了尿,有时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这样反会造成孩子排尿紊乱,不可能成规律。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性格特征

  迄今,虽然尚无足够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成羞怯、自卑、孤独、向的性格。

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建立理的生活制度

  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应养成孩子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

  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

  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治疗方法

  为疗法

  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控制排尿的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的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时服药12.5mg,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用同样的量每2天睡前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再以每3天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以至停药,总疗程6个月。适用于觉醒障碍型。采用小氯丙咪嗪治疗。其作用机制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个患儿在治疗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未处理约1-2周可自消失。

  2.奥昔布宁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服2.5~5mg,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成的抗利尿激素弥凝,睡前服0.2mg~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4.麻黄素,睡前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型。

  联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奥昔布宁三联药物是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效果确切的药物疗法(参考资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年7月第23卷第7期·135 ·)。适用于混遗尿症。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有效率与下述的SNM神经疗法接近,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以上药物属于处用药,氯丙咪嗪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所示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计算。

  如果患儿的遗尿现象一旦有所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也提示,在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遗尿睡眠

  近年来,对遗尿症患儿作睡眠电图检查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尿床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快动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

  遗尿可有一系列的过程,其始是躯体不安宁,张力增加,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电图上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大约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难将遗尿的孩子唤醒有时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裤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儿童对尿床过完全无记忆。

  因为尿床的人常在“湿梦”之中,如在梦中掉到了河里而醒来,以致人们长期以为尿床是在做梦时发生的,其实尿床当时并不在梦中,多数遗尿症孩子在发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现过眼快动睡眠,而大多数是在尿床之后2小时,才出现第一阵眼快动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动睡眠4-6阵,而遗尿症患儿在尿床的当晚,只有眼快动睡眠2-3阵。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梦的眼快动睡眠,实验研究明,尿床在前,做梦在后,衣服被单潮湿的感觉,被编入了尿床者的梦境,这就是“湿梦”。衣裤和被单被及时换干了的儿童,不做“湿梦”。

  许多人梦见过尿急找厕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厕所的梦”,在焦急中醒来,可能裤子与被单被尿湿了些,但大部分尿还在膀胱里,没有解出来。这是由于膀胱充盈的信号被编入了梦境,是正常人的梦,遗尿症患儿通常是不做这种梦的。

  儿童遗尿为疗法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建立条件反射,从治疗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控制排尿的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的控制能力。

  儿童遗尿症的临床分型】

  江苏省江阴市桥诊所遗尿专科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把该病分为四型,对选择治疗案时具有参考价值。

  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常>1次,伴有白天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障碍。治疗案为使用具有低频冲理疗ZY-F型遗尿治疗仪+抗硷药(奥昔布宁)。

  觉醒障碍型: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障碍。以使用ZY-E型遗尿治疗仪为,可酌情使用氯丙咪嗪或丙咪嗪。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调障碍。治疗案为去氨加压素+ZY-C型遗尿治疗仪。

  混型:a.昼夜尿频+觉醒障碍,b.昼夜尿频+夜间多尿,c.觉醒障碍+夜间多尿。治疗案为SNM+三联药物疗法。

  遗尿症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器械效正等法。物理疗法无药物的付作用,不易复发,是联国卫生组织倡导的首选法。器械校正尿床前国尚未广泛应用,在美国有应用夜尿警报器校正的。它是通过长时期的“尿床即被叫醒”,成一种条件反射,来达到治疗的的。一般治疗约需半年以上。2006年始,我国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相产品,如:相当于美国夜尿警报器的尿床提醒器、用于成年人的穴位按摩遗尿治疗仪、用于儿童的TENS低频冲型遗尿治疗仪。

  SNM(sacralneuromodulation)疗法即骶神经疗法,国外者于2001~2005年采用该法治疗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紊乱,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神经疗法采用了神经刺激即TENS特色疗法,简单易,效果肯定,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法。

  上海复旦大附属儿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儿科分于2006和2007年(参考资料: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年04月第5卷第2期,2007年10月第6卷第5期)对低频电流SNM疗法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进了临床研究,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法,其治疗原理认为是:增加膀胱神经至中枢上传入通路信息、提高神经兴奋性、明显改善睡眠觉醒碍、增加膀胱容量、抑制逼尿不稳定收缩造成的膀胱过度活动。江苏省江阴市止遗电子研究所于2006年研制成功了具有我国自知识产权的TENS特色疗法治疗设备~ZY-E和ZY-F型遗尿治疗仪,该低频冲型遗尿治疗仪是在原有TENS治疗设备的基础上叠加了定时和尿液感应自动控制电路,治疗的时机是在夜间的膀胱充盈期自动进,即时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用时,把微型仪器放在专用裤的小袋里,整夜监视和治疗过程实现自动化,既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避免针灸等侵入性痛苦,既能达到在医疗机构进神经治疗之的,又便于足不出户在家自助治疗。既能在清醒状况用作SNM骶神经治疗,又能在睡眠状态用来自动进TENS特色疗法,还能提前或尿床当时提醒患者,防止尿湿床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遗尿症同样有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