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

Austin型幼儿硫脂病也称Austin型异染性白质养不良,是硫脂病和黏多糖贮积症的联疾病。其特征为轻度Hurler综征面容,多发性发育不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智力明显低下。眼底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呈带灰色变色,以后甚至失明。(一)发病原因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苷脂硫酸酶)缺乏是本病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半乳糖酰......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苷脂硫酸酶)缺乏是本病的病因

(二)发病机

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苷脂硫酸酶)缺乏,它是一种芳基硫酸酯酶,具有3种同工酶,即芳香基硫酸酯酶A、B和C。该基因位于22q13。正常时,苷脂硫酸酶催化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乳糖酰硫酯和硫酸半乳糖酰神经鞘氨醇硫。由于本病病人体缺乏苷脂硫酸酶,故上述几种苷脂分解不全,可因过多沉积于而致病。

本病的病理改变以中枢神经白质和周围神经最为明显,其他器官组织也可发生。组织某些神经元丧失,星细胞增殖,皮质较深层有微质反应,皮质细胞结构尚保留。白质显示神经磷脂明显丧失,而“U”神经纤维相对完整,少突细胞数量减少,在残留的少突细胞及管周围巨噬细胞可见有沉积物质。在小脑齿状核、下丘、丘、基底神经桥、脊髓前角细胞、神经神经细胞和网膜神经细胞,可见有细胞质包涵体,其含有异染性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异染性物质呈黄、绿二色性,这种物质PAS染色呈阳性,苏丹黑染色也呈阳性。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包涵体为亲水性,其中大多数位于溶酶体。包涵体大小不等(>1µm),大多数是由一种透明基质的同性或水平成层结构所组成,每层厚6~8nm。另一种包涵体是由无定物质组成,这种包涵体外包有一层薄膜(3~4nm),系由基质产生。细胞外有大的球颗粒物质,在显微镜下,这些物质具有异染性。

神经和周围神经病理改变为段性脱髓鞘性变,在Schwann细胞有异染性物质沉积。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种物质为多性,并由“斑马小体”构成。异染性沉积物质还可存在于小管及管上皮细胞、分泌腺细胞、肝脏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

临床表现

从9个月到2岁始出现临床症状。最早表现是为异常,烦躁不安,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或出现步态异常,多数病例可出现张力低下,偶尔也可出痉挛性截瘫。病变持续一年以后,患儿就不能站立,反应迟钝亦更加明显,可有语言障碍,张力增高(下肢更为明显),深反射减弱或缺如,共济失调可进一步加重,并可出现间歇性肢体疼痛等。到3~4岁时,患儿即卧床不起,出现四肢瘫,并可发生眼球震颤小脑病变体征。抽风神经萎缩及反应迟钝更加明显。眼底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呈带灰色变色,以后可以失明。除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有多发性发育不良起的骼畸、面容呈轻度Hurler综征特征等。

诊断

本病据临床症状要为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可获得诊断。

检查

尿中硫酸乙酰肝素增多。在周围液中白细胞有异染性包涵体。组织细胞包涵体的生化分析为神经苷脂增多,并以GM2和GM3神经苷脂为,硫酸乙酰肝素亦增多。

X线检查:X线表现类似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但其改变程度较轻。

鉴别诊断

在鉴诊断面需注意与其他几种黏脂贮积症相鉴

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眼球震颤小脑病变体征,抽风神经萎缩失明,还可有多发性发育不良起的骼畸共济失调,偶尔也可出痉挛性截瘫

预防

提高人素质,展婚姻和生育指导,努力降低人群中遗传病发生率。针对个体,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遗传病后代的出生(即实优生)和遗传变异的发生,采取通常的措施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和遗传病的早期治疗。

治疗

(一)治疗

无特效疗法,要是对症治疗。

(二)愈后

愈后不良,多在4~6岁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埃利希体病

下一篇 文殊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