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概述
由黑暗色真菌(包括双极霉属,分枝瓶霉属,分枝孢子菌属,德勒霉属,外瓶霉属,产色芽生菌属,瓶霉属,支孢霉属,Ochroconis,鼻毛癣菌属,线形担子菌属和万氏菌属)引起的皮下组织,鼻窦,脑及其他组织的感染。
病因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着色真菌侵犯皮肤及皮下组织所致的侵性肉芽肿性真菌病,主要致病菌均为土壤底生菌。可通过皮肤外伤进人体内,可自体接种,血行播散。此病多发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病程迁延不愈,可造成肢体残疾。
症状体征
后期着色孢菌病病变具有特征性的外观,但早期病变可能被误诊为皮肤癣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培养,与众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特殊的皮肤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相区别.普通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组织标本很易辨认出暗色真菌,表现为分隔的,反映出其自然黑色成分的棕褐色小体.Masson-Fontana黑色素染色可确定其存在.为鉴定致病菌种需作培养。
检查化验
1、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可见棕色、分隔厚壁的抱子即“分裂体”,未见茵丝。真菌培养有暗色真菌生长。
2、组织病理检查:只侵犯表皮、真皮,不侵犯皮下组织。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真皮内有小脓肿。在小脓肿和异型多核巨细胞内可见不同形态的棕黄色硬壳细胞(厚壁抱于)。
鉴别诊断
1、疣状皮肤结核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手、足、上臂等暴露部位,有外伤史,皮疹早期为单个暗红色的丘疹或疣状结节,质硬.以后皮疹逐渐扩大呈乳头瘤样增生,表面可有浅表溃疡,中央形成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为表皮疣状增生,真皮结核样肉芽肿。真菌直接镜检为阴性。
2、足茵肿常有外伤史,好发于经常接触泥土者。皮损为暗红色浸润性肉芽肿件斑块,可形成瘘道,从中能排出颗粒。真菌直接镜俭可见足菌肿颗粒。
并发症
治疗用药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