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疣 (wart)是人类乳头病毒(HPV)所起,是由病毒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以往认为这些疾病是慢性良性疾病,但发现HPV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恶性肿,如皮肤癌舌癌宫颈癌等,因而起人们的重视。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状损害。常见的有、扁干传染性软尖锐湿等。中医称之为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
目录

疾病简介

疣(yóu)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态及部位不同而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面、手、前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称乳;发于足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或线瘊。隋·《诸病源候论·候》云:“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里,粗强于肉,谓之。”本病西医亦称,一般分为扁平传染性软、掌跖疣和丝状尖锐湿等,由于病毒分型有100多种,症状略有区,但治疗法都基本一致,医上常用激光、冷冻等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医亦称之为据皮损态及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扁瘊、跖疣乳、丝状等。其特点是皮肤有赘生物,多无自觉症状。本病应与扁平苔藓、鸡眼胼胝等相鉴。各种的治疗以外治为,皮损多的与扁瘊可配治可用泌清。风热,治宜养清热解毒用治瘊加减;肝郁,治宜疏肝化痰软坚,用治加减。扁瘊之风热毒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结,治宜桑菊消汤加减;热蕴,治宜清热活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

病因介绍

多由风热搏于肤而生:或怒动肝火,筋不荣,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

疣中医认为,本病系阴不足,失荣养,不和,枯生,筋外发于肤,或毒之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肤而成。

现代医认为,为病毒性皮肤病扁平尖锐湿均由乳头病毒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是由传染性软病毒(属痘类病毒)起,表皮细胞含有软化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疾病分类

俗称瘊子。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手指、手等处。初起时为针尖大的丘疹,逐渐增大到豌豆大或更大些,多呈,高出皮表,表面角化粗糙,灰黄色,有的表面角化性突起呈刺状,故又称刺瘊。初起多为一个,可渐增至数十个。一般无何不适,但长在甲缘或足底者可有疼痛。外观为丝状突起者称丝状,常见于眼睑及颈部;外观为几个指状突起聚集在共同的基底上者,称为指状病程慢性,约65%可在两年自然消退。 其病理变化为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在周围向呈放射状向中延伸。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大的空化细胞。电子显微镜下此种细胞核可见大量病毒颗粒。初起的状略表皮角化增厚不著,应注意与传染性软相鉴,后者中有凹陷,略具光泽。的治疗要是用水晶膏(用生石灰、浓碳酸钠溶液、糯米制成,含氢氧化钠)腐蚀,外用水杨酸、冷冻、激光、电凝固等。

跖疣

长在脚底的,因受压迫而陷入皮,初起为一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黄色、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单发或多发。病理变化基本同,但整个损害陷入真皮,角化过度更为明显。棘层上部细胞的空成亦较明显。跖疣需与鸡眼胼胝相鉴鸡眼为单个淡黄色角质栓,周围有透明黄色环,中部光滑,皮纹至此消失或向周围绕,压痛明显;跖疣粗糙,有在小黑点,皮纹至此中断,以刀削去角质,常可见乳白色软芯及小出点。跖疣的治疗基本同,但少用外科切除,以免瘢痕成。

疣扁平

好发于面部、手、前等处,多突然出现。要侵犯青少年。为米粒大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浅褐色或正常皮色。数较多,多数密集,偶见条分布,有时突然自消退,愈后不留疤痕,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病理变化可见角化亢进,棘层肥厚,表皮上部细胞空成。扁平有时可与扁平苔藓相混淆,后者有特殊的紫色,表面有网状细纹。扁平常用的治疗法是外用1~5%氟尿嘧啶软膏、0.1%维生素A酸膏,液氮冷冻,乌洛托品、氧化镁、薏苡仁、左旋咪唑等。

临床症状

由于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扁平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初起为米粒大、半球丘疹,中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不定,少数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可挤出白色样物。

初起为米粒大小,微黄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或多角乳头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有时可自身接种。

寻常疣  传染性软

传染性软俗称“水猴子”,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的传染途径可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也包括了性接触的容,对于成人发生于阴部的传染性软多是由于性接触起的。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本病好发于外生殖器、肛周、沟及胸部。

本病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软病毒,属豆类病毒。呈“砖型”,大小为300nm×310nm,在普通显微镜下也可看到。其结构类似于天花病毒,核酸为DNA,衣壳完全对称,外包以囊膜。

传染性软的传染途径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公共池或游泳池传染,成人多通过性传播。有人认为有家族性遗传过敏素体的人对此病毒比较敏感,易于泛发。儿童和青少年易发。

传染性软的临床特点

(1)本病的潜伏期是2~3周,接触传染性软的患者,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

(2)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肛门、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损害数多少不等,在不融处。

(3)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丘疹,中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软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样物质,此称为“软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5)少数患者其损害偶尔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损害有时可长大到10~15mm,此种巨大的损害多为单发,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应。

(6)一般过6~9个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续3~4年,甚至个皮损可持续5年以上。病程与数,愈后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出现斑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附近有皮损时,可起慢性结膜炎,软消退后,此种湿疹结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觉轻度瘙痒,可由于搔抓等原因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样损害,甚至起更严重的疾病如肾炎等。

并发症状

有的症状细菌感染后可出现红肿,化脓,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但有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瘙痒感,若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等症状

疾病诊断

疣一、相当于西医的,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初起为一个针尖至绿豆大的状赘生物,呈半球或多角,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稿,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指、手,也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时可将指甲起,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生于头皮,手指或足间的如指状突起,称指状。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

二、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黄豆大小,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色,数较多,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可因搔抓使皮损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面、手、前及肩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有时可自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三、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状丘疹,呈半透明状,渐增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渐变软。呈灰色珍珠色。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样物质。数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常呈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好发于面、躯干、四肢、阴囊、肩及眼睑等处。自觉微痒,过徐缓,可自消失。

四、跖疣皮损初起为小的发亮丘疹,渐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黄或污灰色,中央稍凹,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因足底受压,皮损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状角质物,边缘可见在小的、紫黑色点,数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好发于足前后受压处及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五、丝状中年妇女较多见。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颈项、眼睑等处。

检查方法

传染性软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是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向下延伸并被结缔组织包裹状囊体,在棘层细胞胞浆有称为软小体的病毒包涵体。

尖锐湿实验室检查

疣  1.白试验:用5%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色,(十分实用而简便的办法)

2.碘黄试验:用鲁戈氏液涂后3分钟,发黄者可以确诊为尖锐湿

3.皮损活检:发现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较可靠的办法)

4.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感染,常见的是HPPV6,11型,前多应用快速敏感及特异性很高的聚酶链式反应,阳性率可达80%左右,当真性和假性尖锐湿困难时,可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进,此法是前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鉴手段,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传染性软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是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向下延伸并被结缔组织包裹状囊体,在棘层细胞胞浆有称为软小体的病毒包涵体。尖锐湿实验室检查1.白试验:用5%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色,(十分实用而简便的办法)2.碘黄试验:用鲁戈氏液涂后3分钟,发黄者可以确诊为尖锐湿。3.皮损活检:发现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较可靠的办法)4.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感染,常见的是HPPV6,11型,前多应用快速敏感及特异性很高的聚酶链式反应,阳性率可达80%左右,当真性和假性尖锐湿困难时,可用HPV-DNA原位分子杂交进,此法是前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鉴手段,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疾病鉴别

疣一、扁平苔藓与扁瘊相鉴。扁平藓多发于四肢伸侧、部、部,皮损为多角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多数丘疹可融成斑,色暗红,一般瘙痒剧烈。

二、鸡眼跖疣相鉴鸡眼好发于足底、足缘及受压部位,为表面角层过厚所构成的的角质栓,尖端伸人皮,底呈于皮外,如鸡眼状,压痛明显,步履疼痛。

三、胼胝跖疣相鉴胼胝也发于部受压处,为表皮角质层成增厚,中部最厚,愈向边缘愈薄,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皮纹清晰。

四.患病严重者,身上多处长病菌,看起来像树,有“树人”之称。

辨证论治

治法

疣

(一)风热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弦数。

辨证分析:风热搏于肤,或肝虚,筋不荣,故结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弦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养清热解毒

方药:治瘊加减。咽喉疼痛者,加牛蒡于以解毒利;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

(二)肝郁起日久,质地较硬,色暗褐;伴性情烦闷易怒,胸闷不适,纳食不香;淡红,苔白,弦。

辨证分析:肝郁不畅,津液,凝结为结,留于肤,故起日久,质地较硬,色啫褐;肝郁则性情烦闷易怒;凝则胸闷不适,纳食不香;淡红、苔白、弦为肝郁凝之象。

治法:疏肝化痰软坚。

方药:治汤加减。

疣

扁瘊

(一)风热毒蕴突然发病,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芝麻至黄豆大,淡红色或正常皮色,自觉瘙痒,搔抓可有新皮损出现;舌红,苔薄黄,滑数。

辨证分析: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搏于表,经络不畅,则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淡红或正常皮色;盛则痒,搔抓可有新的皮损出现;舌红、苔薄黄、滑数为风热毒蕴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结。

方药:桑菊消汤加减。

(二)热蕴瘀病程较长,皮损黄褐暗红;可有烦热黯红,苔薄白,沉缓。

辨证分析:热蕴结肤,经络不畅,气滞瘀,故病程较长,皮损黄褐暗红;热蕴结扰,则可有烦热黠红、苔薄白、沉缓为热蕴瘀之象。

治法:清热活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大青紫草马齿、生薏苡仁等。

乳、跖疣、丝状均不需服药物。

外治法

各种均可选用马齿木贼草、香附苦参白鲜皮等中药,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皮损落,注意鸦胆子等重要由于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会烧灼患部留下疤痕,一般不建议采用。

针灸治疗

体针

(一)取

阿是

阿是位置:患处。一般为母,即多发中最先发生或体积最大者(下同)。

(二)治法

阿是常规消毒,取28号0.5~1长不锈钢毫针(多用耳针),在母面中点垂直进针。为了减轻针刺时疼痛,可先以左手捏紧之基底部,使之苍白后再刺入。针刺入后应快速进针底部,深度约5分左右,随即重力快速捻转30次,并作紧提插泻法,使患者有酸麻胀感。然后提针至与皮肤表面交界处,使针尖在绕1周,扩大针孔,迅速出针,放1~2滴,压迫止即可。如为椭或外欠规则之,可沿其平面最长径,于体与皮肤交界处,加刺1针,穿透对侧,亦可留针10分钟,然后将针逆转1圈,至15分钟时,取针出少量。如不出,可用双拇指挤压之基底部使出,外贴橡皮膏。先隔4天针刺1次,以后每隔15天针1次,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55例,痊愈248例(97.25%),无效7例(2.75%,包括中断治疗4例),痊愈率为97.5%[6~8]。本法要用于治疗,疗效较为可靠,但针刺某些部位(甲旁及部等)较痛。

穴位注射

疣  (一)取

池。

:足三里、海。

(二)治法

药液:注射液、注射用水。

必取,配选1,每次仅针一侧肢体,左右交替。上述药液,任选一种。以5毫升注射器抽入药液4毫升,然后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当患者感觉在酸、胀或沉重感时,缓缓注入药液,每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0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0例,痊愈34例(85.0%),有效3例(7.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9,10]。本法用于

火针

(一)取

阿是

(二)治法

可用电子火针,也可用一般火针。如为电子火针,先接通电源,打电子火针治疗仪指示灯,医者持火针针柄,打,待火针头部发热后即可操作。如为一般火针,可在灯上烧红针头后治疗。法为将针头对准母体中部位,迅速烧灼,直至体基底部;或对准基底部快速平刺拔出,深度约为底的2/3,米型交叉进针,使变成灰白色,过7~14天,体可自落。烧灼过程中,一般火针要多次加热。如为乳头状,则先将乳头状物往外牵拉,再将针烧红横放,从部切割,数秒钟可割除,然后以碘酒涂擦,盖以料,用布固定。局部,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共用火针治疗589例,治愈率为89.7~100%[4,11,17]。本法用于

艾灸

(一)取

阿是

(二)治法

有两种,分直接灸和线香点灸。直接灸法,选好母之后,常规消毒并在下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麻。然后,在周围贴一圈布,仅暴体以保护正常之皮肤。在局麻后2~3分钟,于端用麦粒大小或与体等大之艾炷燃灸。每次仅选1个1~2次灸治后,端焦黑,稍微肿胀部皮肤灼红,治3~5次后,多可松动,以镊子夹住体,将其拔除,再以消毒之手术刀轻轻刮净基底,并在浅凹的创涂擦2%龙胆紫或5%的降软膏,用纱布包扎,直至痊愈,创一般3天可愈。线香点灸法,手持点燃的卫生香,将头对准端,如鸡啄米似的一落一起进灸灼;也可待患者有灼热感再移动灸点,反复灸灼,当灸至灸着于的残体表面,患者即刻反映有热传入,或灸呈焦硬,上去有轻浮感时为度。灸后一般毋须处理,待7天左右,残体自然干枯、落。

(三)疗效评价

此法为对古代法的继承,据临床近200例的实践,其中71例用线香灸,用直接灸法有100余例,均获痊愈。创多无疤痕。复发率约为10%左右。而体较大或较深者,须多灸几次或改用它法[12,19]。本法用于

电针

(一)取

阿是

阿是所在经脉之邻近腧

疣  (二)治法

先以5分长之毫针阿是(即母之基底部),获得针感后,再用1.5~2毫针,选一配针刺得气,接通电针仪,正极接,负极接配,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8例,结果痊愈35例(92.1%),无效3例(7.9%)。无效病例中有2例为中断治疗者,总痊愈率达92.1%[13]。本法用于的治疗。

耳针

(一)取

、皮质下、门、分泌。

:面颊、缘中、阿是

阿是位置:为廓上与皮损部位对应处。

(二)治法

每次取2~3,配1~2刺激法可采用毫针刺、针、激光照射或磁珠贴等,毫针刺在选定得敏感点后,速刺入,有胀痛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仪光纤维导管直接照射,输出功率6毫瓦,离50~100厘米,每照射5分钟。体针和光针,每次两侧均用,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埋针法为以揿钉式针,用无齿镊夹持,垂直进针,以不穿透软为限,贴上小方布固定,嘱患者每日自压2次;压法可用磁珠(380高斯)或王不留子置于0.7×0.7厘米布上,贴在所选定之上。每日自压3~4次。埋针和压法,每周2次,每次一侧,两侧交替。上述四法,可任选一种亦可在一种效不显时,改用另一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扁平患者共291例,痊愈为165例(56.7%),显效27例(9.3%),有效56例(19.2%),无效43例(14.8%),总有效率为85.2%[14~16,22]。本法用于扁平治疗。

穴位电疗

(一)取

阿是

(二)治法

先暴阿是体,把及周围皮肤,用碘酒消毒,再用75%碘。用超短波电疗机治疗,输出端连接一1.5毫针,持针处用绝缘材料固定。先预热1分钟,然后把输出拨到2至3档,即可使用。医者一手持针,一手捏起的基底部,将针尖对准的周围向中间刺5~7针,大的可多刺几针,然后 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布固定,一周不得沾水,使逐渐落。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86例,均一次治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一例感染及功能障碍[20]。

割治

(一)取

阿是

(二)治法

患部用碘酒常规消毒,盖无菌洞巾,用2%普鲁卡因2ml局部麻醉,具体操作法有二种,1、取取体中央凹陷处为进针刀点,刀线与肉走向平,用4型小针刀直刺深达基底部,然后针体与皮肤成30度角,刀尖紧贴基底部呈潜铲剥分离。2、在体边缘任何一点进针刀,针体与皮肤平面成5~15度角刺至另侧边缘,不刺穿对侧皮肤,共4~5刀,术毕出针刀,针眼处压迫刻,用棉球盖好,无菌包扎,嘱病人3天手术部不可着水,以免感染。7~15天可自选落修复。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2例1~2次治疗后,全部治愈[21]。

要参考资料】

[1]姚修,等。艾灸胼胝100例疗效汇报。护理杂志 1960;(4):135。

[2]吕美珍。针刺”治疗青年扁平41例的结果介绍。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4;(1):20。

[3]魏少柴治疗41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报 1986;(1):33。

[4]徐笨人。便携式电子火针治疗皮肤病126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8;8(4):6。

[5]西谷郁子(李红捷译)。灸及艾的燃烧生成物局部涂治愈赘2例报告。国外医(中医中药分册) 1988;10(6):49。

[6]苏敬泽。针刺及其原理的探讨。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6;19(1):21。

[7]高云亭。针刺治疗15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8;7(3):47。

[8]罗秀宣。针刺48例。中级医刊 1986;:60。

[9]杨瑞鹏。穴位注射治疗15例。中国针灸 1982;2(6):46。

[10]张生理。注射用水穴位注射治疗四川中医 1985;3[7]:52。

疣  [11]马志超,等。鞍钢火针。中国针灸 1987;7(5):55。

[12]胡维正。艾绒直接灸治皮肤赘四川中医 1986;4(10):封4。

[13]刘良杰。电针治疗跖疣38例。中国针灸 1985;5(1):27。

[14]邱再晶。揿针治疗青年扁平102例。中国针灸 1983;3(3):35。

[15]戴秋孙。耳针治疗面部扁平46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杂志 1986;7(3):9。

[16]佩芳。He-Ne激光照射治疗扁平25例疗效观察。中级医刊 1984;(3):41。

[17]姬云海。火针治疗39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 1992;13(11):27。

[18]周菊明。针刺法治疗多发性102例。新中医 1994;26:37。

[19]魏明丰,等。“香”灸治疗临床观察。针刺研究 1992;17(4):256。

[20]王喜宽。超短波电疗186例。中国针灸 1993;13(3):18。

[21]李云山。小针刀治疗鸡眼98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6;1594):160。

[22]陈连旭,等。贴压法治疗扁平118例。 中国针灸 1997;17(10):636。

其他治疗

(一)推法用于治疗头大蒂小,明显高出皮面的。先在部用棉花棒与皮肤平或呈30度角度,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推除后创面压迫止,或掺桃花少许,并用纱布盖贴,布固定。如体表面角化,则在局麻下进推除。

(二)艾灸法体数少者,可用艾炷体上灸之,每天1次,至落为止。

(三)贴法先用热水浸洗患部,·再用刀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然后将鸦胆子仁5粒捣烂,贴在体上,用玻璃纸及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

(四)针刺法用针从部刺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针刺以加强刺激,针后挤出少量液,3—4天体可落。

扁瘊

(一)洗涤法用的第二外洗,每天2—3次。

疣(二)涂搽法用鸦胆子仁油外涂患处,每天1次,用于治疗在分布者;或鲜金在体处摩擦,每天1—2次;或干金用水浸泡变软后擦患处,每天1—2次。

(一)挑刺法用消毒针将端挑破,挤出白色样物质,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涂患处。若数较多,应分批进治疗。

(二)贴法用斑蝥膏(斑蝥12.5g,雄黄2g,捣研细末,加蜂蜜半食匙,混匀调膏),依大小,挑取相当大小斑蝥膏,用拇指压成扁,放于面上,再用布固定,局部略有灼痛起小疱,约10—15小时,将剥离皮肤:

跖疣

(一)外法用乌梅肉(将乌梅用盐水浸泡1天,捣为泥状)每次少许贴患处。

(二)电灼法在局部消毒麻醉下进电灼,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愈,或成过大的疤痕。

(三)手术常规消毒局麻下,先以刀尖在与正常的皮肤交界处修割,然后用止钳钳住中央,向外拉出,可以见到一个疏松的软芯,但软芯周围不易挖净而易复发,故挖后可腐蚀药,如鸡眼膏。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7天即可,否则,腐蚀过深影响愈

丝状

除采用推法外,亦可用细丝线或头发结扎底部,数日后可自落。数少者,司用激光烧灼

健康保健

疣  1、避免不洁的性交或滥交,以防感染性病

2、保持外阴清洁,治疗各种容易白带增多的妇科疾病,妊娠期间白带往往增多,更要注意外阴清洁。

3、不与他人共用巾,不在公共池或,坐式马桶圈也可能是传染源。

4、患者的衣裤均应沸消毒,疾病未愈前要进隔离,并避免性生活。

5、外阴部瘙痒或发生不正常小疙瘩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6、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适当隔离;新生儿脓疱病严格接触隔离常规护理。

7、进卫生宣传,毛巾、面盆等应常消毒。

8、注意清洁卫生。用塑料制的床单、尿布。

9、千日疮应避免摩擦和撞击,以防止出

10、跖疣应避免挤压。

11、扁瘊应避免搔抓,以防出现新的皮损。

12、乳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芦荟叶

下一篇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