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荔枝

荔枝 荔枝(拉丁:Litchi chinensis Sonn.,拼音:lì zhī),,属无患子荔枝属的常绿乔木,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在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 荔枝偶数羽状复叶,无毛,具柄,侧脉纤细;无花瓣;果核呈果状,近球种子全部被肉质种皮包裹。荔枝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荔枝产于亚热带地区,为栽培果树......
目录

物种起源

由来

荔枝最早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假如连割下,保鲜期会加长。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果三·荔枝》〔释〕:“白居易云:若离本,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始,“离支”写成“荔枝”。

研究历史

荔枝产于中国南,它在中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17世纪末从中国传入缅甸,100年后又传入印度,大约在1870年左右传入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1873年由中国商人传入夏威夷,1870-1880年又从印度传入佛罗里达,并于1897年传入加利福尼亚,1930-1940年才传入以色列,1954年由中国移民带入澳大利亚。现荔枝广泛种植于中南美洲、非洲的一部分及整个亚洲,当今世界荔枝产国为: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泰国

形态特征

荔枝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黑色;小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

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或卵状披针,有时长椭披针,长6-15厘米,宽2-4厘米,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深绿色,有光泽,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面不很明显,在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

花序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体和硬毛。

果卵至近球,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种皮包裹。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长习性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期天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干热或强劲北均不利授粉。果期遇到不利的灾害天,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分布范围

荔枝分布范围中国荔枝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中国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种的记录。

广东是中国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多个县市,重点产区为茂、广州市郊的从化、增城、都区及新会、东莞、中山等,其次为新兴、惠东、深圳、惠来、普宁、高州、电白、琼山等县市。品种有三月红、荷包、妃子笑、黑(乌)、桂味、挂绿、糯米糍、淮、尚书怀等。

福建荔枝较多的有莆田、漳浦、龙海、福州、闽侯、福清等县、市;其次漳州、泉州、仙游、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个县市,也有一定产量。品种有元红、状元红、兰竹、元香、陈紫等。

广西荔枝较多的有桂平、灵山两县,其次是横县、林、苍梧、隆安、平南、南宁、龙州、上思等20多个县、市。品种有丁香、黑、大糙、水荔等。

四川荔枝集中产于川南数县,谈江最多。品种有大红抱、涌木青皮等。

云南坡、普洱、蒙自、远、新平、景洪、河、元江等县有少量的栽培

贵州赤水、罗甸、望漠等县都有少量的栽培

中国台湾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产。

海南妃子笑、白糖罂。

2017年,广东全省荔枝种植面积411万亩、产量131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五成以上。前茂荔枝种植面积139万亩,产量52.8万吨,产量占广东的五分之二,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繁殖栽培

繁殖

实苗嫁接

  • 苗圃地选择

选择田块标准长,阳光充足,地阔,水源充足,排灌便,水利沟渠、田间道路配套完善,适宜苗圃地建设的作业需要。

  • 苗圃地培肥

苗床土壤粘结性要适砧木生长及起苗固土需要,对较为肥沃,粘性不强的土壤,并不适宜起苗器带泥团起苗等作业,所以需对苗床地进不同土质的搭配,苗床地是水田的要控水翻犁晒垡,深耕熟化,有利于提高地温和土壤含量,同时杀死土壤病菌和虫卵,疏松土壤。在做好控田翻晒的基础上,从其它拉运红粘土进掺和搭配增强粘着性,有利于以后带泥团起苗,是不起裸苗保定植成活的键措施;苗床地土质瘦弱的要培肥,建议据肥力程度亩增施腐熟羊粪500-600千克、普钙50-100千克,复肥50-100千克,石灰5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和均匀。

  • 苗床地整墒

苗圃地土壤培肥熟化工作2个月后,即进苗床的整墒,具体为:

  1. 墒面整理。整墒要求:墒面宽2米,长度依田块地及墒摆放而定,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排水沟深50厘米。播种墒好后碎土整平,等待播种。
  2. 设置围栏。为防止猪牛等牲畜窜入苗圃地贱踏危害,苗圃基地四周需设置围栏。具体办法为:苗圃地四周定水泥砖用丝密绑绞紧,或用竹竿做成栅栏。
  3. 建盖遮荫棚。标准:大棚跨度6米,长度15-20米,肩高1-1.5米,高1.8-2米,棚底面直径6米。程序:棚宽(跨度)向每2米设一立柱,立柱粗6-8厘米,成拱,地下埋深50厘米,垫砖或绑横木,夯实,将竹竿固定在立柱端成拱,两端加横木埋入地下并夯实;拱架间1米,并用纵拉杆连接成整体;拱架上覆盖遮阳网,拉紧后网的端头埋在四周的土里,拱架间用压网线或8号铝线、竹竿等压紧遮阳网。
  • 砧木培育

验,老品种荔枝对水东、小黑三月红、妃子笑等品种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砧木选择本地老品种荔枝作为嫁接砧木。具体工作为:

  1. 种子收集。待4-5月份果实成熟后,集中收集老品种荔枝核,育10万株苗需要种子13万个左右。荔枝种子不能长时间放置,应分批收集催播种。
  2. 法:选1块平整土地,在上面堆3-5厘米的湿沙,把洗净的种子平放在沙面上,不要让种子重叠,再在种子上面盖5厘米厚的稻草,常淋水,保持稻草湿润,4-5天种子胚根出后即可取出播种。
  3. 播种育苗。播种规格:株18厘米×12厘米为宜。播种法:实单核播种,播种时先播种沟,沟深3厘米左右,原定株种子平放于沟中,淋水后覆土。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太浅种子容易干死,太深幼苗出土困难。

高压育苗

一年四季均可进,但在3-4月最易生,一般早熟品种在2-3月,中熟品种在4月上中旬进。这时,荔枝逐渐进入旺盛的生长活动时期,树液流动旺盛,极易把皮部剥离,并且环剥后,伤愈伤组织成快,发快,成苗早。俗话说“随剥,随果落”。

  • 高压梢的选择

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品种性状优良的壮年结果树为母株。在这些母株树冠上部选择3-4年生,直径约2厘米,直立或斜生伸出树冠,能见到阳光的、健壮而无病虫害条。

  • 环剥的处理

在选定条处用刀环剥两刀,深至木质部,两刀间离3厘米左右,用刀尖将两刀间的皮层剥掉,剥木质部上的成层要刮净。剥皮后让剥凉干一周时间,使残留的成层细胞死亡,或等愈伤组织状物成后,才进包扎促生长

  • 包泥球扎薄膜

包泥球前上处涂上500-1000毫克/升吲哚乙酸或萘乙酸,有利于早发

  • 制作发基质

用红壤土或园土加适量鲜牛粪和磷钾肥,渗水拌匀调制成含水60%的泥球。包扎泥球时,应以环剥处的上切为中裹泥球,后用塑料薄膜包扎,要扎紧,勿使泥球松动。50-60天的生长,待切上部长出粗壮的白后,锯下高压苗,留苗高40厘米左右锯短,进假植或定植。

栽培技术

土壤

荔枝大部分是种在丘陵、坡地,这些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层较浅,保水保肥能力差,如不注意土壤管理,荔枝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

荔枝菌根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幼龄果园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温多湿,杂草生长迅速,松土除草次数宜多,春季地温较低,冬季地表干,雨量少,杂草生长较缓,耕作次数较少。荔枝园的土壤改良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其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为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改土法是原植外围环状沟或2条平施肥沟。每条沟施入农家肥8-1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复肥0.5公斤,然后盖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⒈树冠下的土壤管理

荔枝幼龄树的根系较少,生长弱,而且具有与某种真菌共生菌根菌根生长要求具有比较通气土壤环境。因此,荔枝树冠下树干周围土壤必须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

才有利于菌根成和根系的迅速发育。所以,树冠下的土壤要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地面复盖,防止结。

⒉树盘外的土壤管理

幼龄期的荔枝园,为了增加济收入,间应间作短期作物(蔬菜、豆科绿肥等矮生作物),结间作多次的施肥、灌溉、松土,并将间作物收获后杆和绿肥翻入土中,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植后第二、三年,必须有计划的把树盘外围的土壤改良。具体做法,秋冬季时,在原植外挖50厘米深,40-50厘米宽的沟,每株每年压入100公斤左右的杂草、树或绿肥,加1.5公斤过磷酸钙,上面再盖土。挖压青施肥沟,第一次在苗木的东西侧挖,第二次在苗木的南北侧挖,或者沿树冠外围挖一圈。

施肥

定植后一个月即可始施肥。两三年以增加量、促梢、壮梢为。掌握“一梢两肥”或“一梢三肥”,即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肥为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和长;当新梢生长基本停止,色由红转绿时,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转绿,增粗干。新梢转绿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少树小,每株每次用复肥25克,尿素约15克,氯化钾10克,过磷酸钙50克混施用。幼树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喷施面肥5-6次。

定植后1-2年生幼树的肥水管理,能促发群和梢总面积。定植成活后的荔枝幼树根系少而弱,吸收力也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施肥以腐熟优质、以氮为少量磷、钾肥、少而、勤施薄施为原则。定植当年的幼树可以每月施稀薄的肥水1-2次。第二、三年以增加量,促梢、壮梢为。每次顶芽萌动施一次以氮肥为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叶片由红转绿时施第二次肥,促使梢迅速转绿,提高光效能,积累养物质。也可在新梢转绿之后再施一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缩短梢期。

施肥量,第一年每株每次可施尿素20克左右,或施复肥30克左右,或稀薄的人粪尿中每担加入尿素200-250克或磷钾肥,每年每株1-2公斤。第二年起,施肥量应逐步提高,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50-60%。施肥的法,第一年幼树最好将化肥溶于水中,在树盘泼施,第二年以后可在树冠外围土壤浅沟施,施后盖土,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叶片肥料的吸收快,吸收率高,因此,可在新梢转绿后进外施肥,以0.2%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喷洒叶片,能促使梢迅速老熟。但使用浓度应特注意,浓度过高易灼伤叶片。高温干旱时应适当降低浓度。幼龄荔枝根系弱,分布浅,易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如土壤水分过少,将抑制梢的萌发生长,甚至植株枯死。因此,旱季应注意灌溉保湿。雨季则要注意排除积水。

浇水

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年荔枝少且浅,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大,在土壤干旱,大气的条件下,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季防止植积水,下沉植株宜适当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长

除草

荔枝菌根,除草、松土有助于土壤疏松通气,能促进根系发育。幼龄树可结间作物的管理进除草松土。夏秋季高温多雨,杂草生长快,土壤也易结,除草松土次数宜多;冬春温低,干旱,杂草生长慢,除草松土次数较少。

幼树浅,因此,据范围松土应浅,8-10厘米为宜,际范围以外可深至15厘米左右。

间作

荔枝幼龄果园有较大的空间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间种、套种,有利于达到以园养园、以短养长、长短结,增加收益的的。并可通过对间种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防热保湿,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荔枝幼龄期间间种短期矮生作物,可充分利用土地,以短养长,增加收益,并可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间作物的可作施肥和盖草材料,改良土壤。但切忌种植高杆作物、攀缘作物和吸肥力很强的作物,以免争夺荔枝的养分水分和阳光。间作应加强施肥、灌溉,提高地力。

覆盖

荔枝园的土壤覆盖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秆等盖于‘树盘’,作业时忌将覆盖物紧靠树干,以防白蚁等危害。覆盖可以减少发,保持土壤湿润,调土温,夏季降温,冬季保暖,有利根系生长;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用工;盖草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

⒈死覆盖:

①一般用杂草、树间作杆等覆盖树盘(离荔枝苗树杆15厘米,以防白蚁);

②或使用黑色农用塑料薄膜覆盖。

⒉活覆盖:在间间种绿肥,旱季时割下作死覆盖。

荔枝树全景图树冠表面结果是荔枝结果的要特性,丰产型的树冠多为半。从种植当年起,就要注意培养矮干,3-4条的半树冠。

  1. 干的高度30-60厘米(分枝短的品种30厘米,分枝下垂的品种60厘米,密植园可矮些,疏植园可高些)。
  2. 杆高30-60厘米时即摘(,促使分3-4条位分布均匀的一级分枝);一级分枝长40-50厘米时再摘(,促使分生2-3条二级分枝(副),其中前端一条不,使其向外延伸,其下2条再摘(),成三级分枝(侧);和许多大侧构成树冠的架,故称为。三级分枝再摘(,分生四级分枝。如此再进2-3次,成紧凑的树,增加结果母的数量。
  3. 与副分枝角度如果过小(小于45度),可用拉或吊石的办法调整。通过人工控制,使荔枝成为张的半树冠。

的培养,必须从幼苗期始做起,否则对树体的结构,树势的发育和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特条疏而长的品种,如三月红、妃子笑等品种,必须在幼龄期做好树的培养。

修剪

幼年荔枝树整修剪要求幼树能培养出30-40厘米高的干,3-4条分布均匀的,使其着生角度适,因此修剪的对象是:交叉、过密、弱小,以及不让其结果的穗。修剪可用修、摘、拉、吊、撑法,可剪可不剪的条暂时保留,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

过去对幼年荔枝树很少进修剪,因此树冠凌乱,条过多过细,病虫害严重,生势衰弱。应在每年的冬季进一次修剪,将过密的阴、交叉、重叠、病虫弱枝、枯剪掉,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并使树冠透光,减少病虫害。每次新梢老熟后而下一次新梢未萌发之前,把生长过旺的徒长、直立留20-30厘米进

幼树的修剪要注意树冠均衡,不要一边高一边低,或一边宽一边窄。若间强弱差异较大的,可抑强扶弱。

幼树修剪的原则:宜轻不宜重,宜少不宜多,可剪可不剪的条暂时保留。注意多剪上少剪下,多剪下少剪,避免把和下垂剪光,而成表面结果的壳树冠。修剪时期应在新梢萌发前进

套袋

有条件的果园,可在荔枝果实约五成熟时(果实基部始转红),进果穗套袋,既可防虫、防病,又可防蝙蝠;保湿降温,防日暴晒伤果;减少发,增加(袋)温度,促进果实成熟。可用专制的果实袋或透明塑料薄膜袋或半透明的硫酸纸袋,袋园筒,长约30-40厘米,宽20-25厘米(长宽果穗长短、大小而定),其上打一些直径0.5厘米的小孔,套上果穗,上部束绑,下部略打。套袋前先喷雾防虫防病农药。采果时果穗和果实袋一起摘下。

保管

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常用的保存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使用调,降低氧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药物来杀菌防腐。亦有一些不法商贩用稀硫酸喷洒在荔枝以防腐,但对人体有害。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月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当造的时。产地附近的城市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便只可以买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一般是去壳去核,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度差的很远,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荔枝属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冬季温低易受冷害,尤其是幼年树,发梢次数多,停止生长晚,冷前未能充分老熟,抗力低,需注意防护树。冬季来历前用绿肥、杂草等覆盖于生长范围的表土面,以提高地温,保护根系:用石灰、石硫合剂植物油、食盐和水10:1:0.1:0.1:40的比例配制成涂白涂抹树杆。

病虫防治

病害

  • 病害种类
  1. 荔枝霜疫霉病,属真菌病害,要危害果实,也为害穗和嫩,病部呈水状,褐色,上生白霉状病原菌,致使果实腐烂落,果腐烂或干枯。连续数天下雨,天湿度高,温22-25℃,通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迅速,特是在果子着色后,发病更重。
  2. 病,属真菌病害。果实发病时病斑园褐色、边缘棕褐色、中央产生橙色粘质小粒,受害果肉变味腐败,树势衰弱,可成枯梢或小叶片变褐枯死,初浸染要是树上的病。24-28℃最适其发病。
  • 防治措施
  1. 采果后修剪清园,减少初次侵染病源。
  2. 喷药防治,通常用9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前后喷施,特在果子着色下雨过后喷施,共喷3-4次。
  3. 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
  4. 冬季清园,减少病源。
  5. 喷炭疫灵可湿性粉800倍液,或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或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灭病威400倍液。

虫害

  • 害种类
  1. 荔枝蝽蟓:每年发生一代,以性未成熟的成虫越冬。2-4月交尾,3-5月产卵最盛。初孵若虫数小时后分取食,危害嫩梢、穗和果实,导致枯梢,落花落果。
  2. 荔枝蒂蛀虫(又爻纹细蛾):广东、广西一年发生10-11代。以幼虫在荔枝龙眼的冬梢或早熟种荔枝穗的穗轴部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于3月底4月初,卵产于果实龟裂缝间或穗、嫩梢上。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部蛀入果实或嫩梢取食,造成落果、虫粪果、穗或嫩梢干枯,老熟幼虫在郁叶片结茧化蛹。
  3. 荔枝小灰蝶: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在4-5月份钻蚊危害早熟种果实,一般从果实中部钻入果蛀食果肉、果核及部果壳,其蛀孔园周边整齐光滑,蛀孔不附虫粪,可造成落果。一条幼虫能使2-12个果实受害。防治可用8817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喷。
  4. 龟背天牛:一年一代或两年一代,以低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或树皮下越冬。6-9月成虫出现,成虫体黑色和虎皮色绒毛斑块,似龟壳状斑块。卵多产于粗1-3厘米条或叉的皮层下,孵化后幼虫向树皮下蛀食,并逐渐深入木质部成长蛀道。成虫喜环食树皮层梢干枯。
  5. 荔枝螨:每年发生10代,以成螨和若螨在叶片条上越冬。4月始大量繁殖,5-6月危害最盛,以若螨、成螨吸食荔枝、嫩梢、穗、果实的汁液,被害部黄色褐色毛毡状。
  6. 荔枝蚊:严重为害叶片,以低龄幼虫在荔枝虫瘿越冬,2-3月老熟幼虫离入土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从土壤羽化出,并在幼上产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从嫩潜入肉。被害部逐渐增大呈疹状突起的室。
  • 防治措施
  1. 从越冬成虫始活动致产卵前,或在卵块的初孵期,喷90%的敌百虫600倍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在荔枝蝽蟓产卵初期放平小蜂进生物防治。
  2. 抑制冬梢,搞好清园降低虫源;在蛹羽化率达40%和80%时喷90%敌百虫800倍加8817倍的混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
  3. 人工捕杀成虫,并于8-12月常检查条,发现皮层有半月产卵点即用小刀刮除卵粒或初孵动虫;用棉花团蘸乐果或敌敌畏乳5-10倍液,塞入蛀道;用“克牛灵”熏杀幼虫效果更好。
  4. 清园,剪除并焚烧被害的叶片以减少虫源;用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或用克螨特、扫螨净等喷杀。
  5. 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羽化出土前,用5%锌硫磷40倍拌细泥沙撒施全园后浅耘表土;春、秋梢前喷40%乐果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

种类介绍

荔枝栽培品种有三月红、、黑、淮、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萝岗桂味”,“毕村糯米糍”及“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惠阳镇隆桂味,糯米糍更为美味鲜甜。

品种简要介绍图示
三月红因在农历3月下旬成熟,故。属最早熟种。广东的新会、中山、增城、广西的灵山等县。果实心脏,上广下尖;龟裂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线不太明显;皮厚,淡红色;肉黄白,微韧,组织粗糙,核大,味酸带甜,食后有余渣。
水东或水东黑。分布于广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县。因适宜水多栽植和叶片尖长,近似黑而较薄而得果实短卵,或歪心形,果肩边高边低;龟裂略平宽,应深红色,果肉软滑多汁,甜中带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果实短卵,果或钝,果属平;皮深红色,壳较薄,龟裂平钝,大小均匀,排列规则,裂纹和缝线明显;肉质坚实爽脆,香甜多汁,多数为大核。6月中旬成熟。较耐贮存。
、凤、古凤、怀(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槐枝广东栽培最广、产量最多品种。鲜食、干制皆宜。果实或近,蒂平;果壳厚韧,深红色,龟裂大,稍微隆起或近于平坦,排列不规则,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长,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
桂味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是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广州市郊和广西灵山县所产最佳。桂味有全红及鸭头绿两个品系。果实,果壳浅红色,薄而脆;龟裂突起小而尖,从蒂两旁绕果有圈较深环沟,此两者为桂味的特征;向黄白柔软饱满,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糯米,为广东价值最高的品种。是闻中外的广东特产果品。产广州市郊区萝岗区和增城市新塘镇,其次是从化、东范等县。果实心脏,近,果柄歪斜为其品种特征;初上市黄腊色,一旺期鲜红色;龟裂大而狭长,呈纵向排列,稀疏,微凸,缝线阔而明显;果丰满,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黄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物达20%,味极甜,香浓,糯而嫩滑,品质优良。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种。最适宜鲜食和制干。7月上旬成熟。
元红皱核,福建福州市闽侯县。果实心脏,科丰满;果梗长;果皮紫红色,龟裂小,中央有小刺,缝线不明显;肉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一,味甜带酸。7月中旬成熟。
兰竹福建龙海、南靖、漳州等县市。有红色青色两个品系。果实心脏,果项丰满;果梗细;龟裂中大无刺;应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质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鲜食外,适宜制罐头和制干。
陈紫福建荔中绝品,成熟时发出阵阵幽香,沁人。莆田、仙游一带最著。蔡襄。荔枝谱。此品种在本世纪初已为美国所种,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颇多。
挂绿广东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广东荔枝种之一。封建时代列为贡品。《岭南荔枝谱》记述:其果“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谓之龙头;一边突起较低,谓之凤尾。熟时红装相间,一绿线在贯到底,改。”果实大如鸡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红绿色;龟裂平,缝线明显;肉厚爽脆,浓甜多汁,人清香,味独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水晶球产地广东,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细小,是一个有数百年栽培历史的优品种。陈鼎的《荔枝话》记述:水晶球“白、白壳、白白、由核,而浆如,味甘,香沁腑。”
妃子笑四川叫铊提,中国台湾称绿荷包或荷包。妃子笑盛产于厦门、广东四川、中国台湾等地区。妃子笑的特点是果皮青红,个大,肉色有如白蜡,脆爽而清甜,果核小。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白糖罂蜂糖罂(电白)。为早熟品种,要产区在茂市的高州子镇,电白羊角镇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约有二三百年的栽培历史。

主要价值

济价值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材。广东将野生或半野生(均种子繁殖)的荔枝木材列为特级材,栽培荔枝木材列为一级材,要作造船、梁、柱、上等家具用。

食用价值

荔枝养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氨酸、色氨酸等各种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荔枝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然而,过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发生意外。

荔枝在吃荔枝前后适当点盐水、凉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柜里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荔枝的第二种吃法是去皮后把它的核去掉加入酸奶,冷冻后感更佳。另外,用荔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不要空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因进食荔枝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治疗。

⒈不宜空食用;

⒉不宜大量进食荔枝

糖尿病人慎吃;

⒋尽量不要吃水泡荔枝

养成分

食物荔枝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71 千卡
蛋白质0.9 g
脂肪0.2 g
碳水化16.6 g
不溶性膳食纤维0.5 g
2 mg
12 mg
24 mg
151 mg
2 mg
0.09 mg
0.4 mg
0.16 mg
0.17 mg
0.1 μg
维生素A2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4 mg
烟酸烟酰胺1.1 mg
维生素C(抗坏酸)41 mg

植物文化

古荔

  • 唐代古荔

在中国福建莆田县城,有一棵唐朝时候栽的古荔枝树,叫“宋家香”,已有1200多岁了。这棵老树至今仍旧生气勃勃,繁茂,果实累累。它不仅是最老的荔枝树,也是世界罕见的高龄多产果树。

“宋家香”古荔,不仅国,在欧美评价也极高。1903年和1906年,美国传教士蒲鲁士两次从莆田运走树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试栽成功,并推广到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地。现在美国等国所种的荔枝,都可以说是“宋家香”的子孙后代。

宋家香”这棵千年古荔,已被列为福建省莆田市重点保护文物。

  • 宋代古荔

莆田枫亭古蔡氏族居有宋荔三株,见在原蔡京府地,虬老干,高宆,为诸处荔枝之祖,越千年而仅存。邑里志书记为五代留居道从安南移植,故老相传,或为蔡襄手栽。此三株古荔原先乏人管理,为园中杂果所。亏得枫亭文化研究会同仁努力,建造围藩,把古荔保护起来,使老树焕发青春,重新结果,味极香美。在枫亭镇政府的支持下,东宅下社等村已再植荔树一万多株,今已呈现红绢翠被,流灿绿的荔荫景色。这是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明大理寺卿、浙江人凌义渠曾作《枫亭荔枝》诗,中有:“不染烟霜肤更泽,独超尘劫恒坚。蟠苍兕疑掀地,焰发红云直透天。”

典故

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又有《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驰以进。然而熟,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通鉴唐纪》中也写道:“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涪州即今重庆涪陵。所以,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不是来自岭南,而是来自蜀地,也就是贵妃的家乡。

当然,这首诗是杜牧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属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能一一求诸史实。

荔枝在五六月份成熟,这个季,玄宗和贵妃已不住在骊山的华清宫,而是住在长安。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诗文

荔枝常见于文作品之中,如: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创作年代:晚唐作者:杜牧

诗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千门次第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语寓意为富裕,象征着美好、富裕的生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