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
病因
一、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诱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调理因素等,基本诱因如下:
1.大便干燥便秘、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致毒气上升,毒素上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声音嘶哑,皮肤油腻,诱发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
2.饮食因素偏嗜麻辣、油腻、海鲜、油炸等类食品及烟草者,均可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大量皮脂,诱发痤疮。
3.油性皮肤痤疮原理
分类
⒈点状痤疮 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⒉丘疹性痤疮 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⒊脓疱性痤疮 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⒋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着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着的瘢痕。
⒌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⒍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症状体征
1.点状痤疮 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疮 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3.脓疱性痤疮 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4.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着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着的瘢痕。
5.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6.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并发症
结节性痤疮有的位置较深,有显着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着的瘢痕。
检查化验
鉴别诊断
1.点状痤疮 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疮 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3.脓疱性痤疮 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4.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着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着的瘢痕。
5.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6.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治疗
(一)取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组,配穴酌取2~3个。穴位可轮流选用。曲池、合谷,进针得气后宜以中等度强度之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后溪穴透劳宫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从针眼中挤出血数滴。配穴用轻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电针,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电针20分钟,取针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条回旋灸10~15分钟,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劳宫每周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红全褪,不再长出新的痤疮,观察一年无复发;显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再长出新的痤 疮;有效:丘疹明显消失,但偶有新痤疮长出;无效:症情略有好转或无改善。
共治疗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显效69例(12.8%),有效32例(6.2%),无效5例(0.9%),总有效率达99.1%[3~6]。
(一)取穴
(二)治法
单用主穴,仅埋一侧,如效不显加配穴。耳廓严格消毒后,将揿针对准穴位,稍捻一下刺入,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用手指按压10分钟。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3~5分钟。埋针3~5天,再另换1侧。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50余例,除1例中断,12例有效及显效外,余均获痊愈[7~9]。
(一)取穴
(二)治法
每次取2~3主穴,轮流取用。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用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深0.1厘米,以不穿透软骨为宜,挤出血1~3滴。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光泽,弹性如常,无任何异常,二年未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肤光泽弹性恢复,有轻度发硬;有效:症状减轻,痤疮部分消退,触诊仍有硬结;无效:无改善。
共治1287例,有效率为85.3~99.4%。其中989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825例(81.9%),显效64例(6.9%),有效50例(5.6%),无效50例(5.6%),总有效率为94.4%[2,11]。
(一)取穴
(二)治法
主穴取双侧,酌加配穴。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尖将穴位割破,使出血少许,然后外敷药粉少量。隔日一次,穴位可轮流选用,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1例,痊愈355例(93.2%),余26例,亦有不同程度好转[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二)治法
先抽取患者静脉血液3~6毫升,然后,迅速注入其本人之双侧足三里,30日治疗1次。亦可抽血2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每周2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710例,痊愈697例(98%),显效5例(0.7%),有效4例(0.6%),无效4例(0.6%)。有效率为98.4%[12,13]。
拔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大椎、至阳(或肺俞);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叩刺数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钟,放血量以3~5ml为宜,起罐。配穴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15号)割治,出血数滴。每次选1~2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7例,痊愈187例,显效122例,有效7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4%[14,15,21]。
拔罐(之二)
(一)取穴
(二)治法
令患者俯伏于桌上,充分暴露后颈部,先以毫针刺入大椎穴,针尖向下,略作提插捻转后,使针感下传,然后将罐具以架火法吸拔于留针处,留罐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顽固者可沿膀胱经线区吸拔走罐及耳尖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9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9]。
挑治
(一)取穴
反应点位置:反应点为类似丘疹而稍高于皮肤、呈灰白色、棕色或暗红色之阳性点,压之不褪色。位置以接近背部膀胱经输穴为佳。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可改用配穴。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线之下寻定挑治点。然后消毒并作一皮丘局麻,以消毒三棱针刺破皮肤,将皮下白色纤维样物逐一挑断,至挑净为止。可据症情,对较重且体格壮实者,加拔火罐,出少量血。创口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第一次挑治,仅挑1点,复诊可挑2点。5~7天挑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0例,痊愈95例(73.1%),显效21例(16.2%)有效11例(8.4%),无效为3例(2.3%),总有效率为97.7%[16~1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二)治法
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用氦-氖激光仪治疗,波长6328埃,功率2~3毫瓦,光导纤维芯径<200微米,光纤数值孔径<0.25,光纤长1米,末端输出功率2.5~1.3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12例,痊愈179例,显效78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8%。有效者随访3~6个月,复发8例,再以本法治愈[20]。
穴位埋藏
(一)取穴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取9号空心针,将0.5~1.0cm长的羊肠线直接推入穴位皮下,针孔用消毒干棉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7~10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00例,痊愈120例,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22]。
(一)取穴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加1个,每次均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后以自制直径为1.5mm铜质冷冻头浸足液氮,立即按压所选耳穴,每穴4~5秒钟。每周1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0例,近愈10例,显效21例,好转3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23]。
日常保健
1.情绪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尽量减少连续工作、开夜车的次数。
2.饮食 由于痤疮的生成受到皮脂腺代谢的影响,患者应注意控制油腻食品的摄入,尤其在晚餐时,尽量少吃糖类、淀粉类、油脂类,多吃蔬菜、水果。推荐苹果、梨、西红柿、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等。尽量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浓茶、咖啡、辣椒、生猛海鲜等。
3.通便 调整消化道功能,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豆角、丝瓜、白菜等,还可通过喝酸奶改善肠道菌群。如果长期便秘的话,请向医生咨询。
4.运动 在脂肪的快速代谢方法中,运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跳绳、仰卧起坐分别是促进全身及局部脂肪分解的首选,而且操作简单易行,不占用大块时间,比较容易坚持。
5.防晒 在紫外线剧烈的时段出门,最好备遮阳伞或者戴遮阳帽。改变长时间面对电脑、电视等辐射源的生活习惯,减少对皮肤的辐射刺激和炎症反应。
6.短发 不要为了遮盖痘痘而把留海修剪得过长,在头发的遮挡下,多余的油脂不容易排泌;而多数痤疮患者在油性皮肤的同时也是油性头皮,油性头发与额头交接处更容易促进痤疮生成。
7.清洁 保持脸部清洁、干爽,洗脸用温水或凉水,避免用热水洗脸,避免刺激性洗面产品。如今市场上很多号称“控油”的洁面产品,其实质却是堵塞毛孔,看起来不再油光满面,反而加重了痤疮发作的隐患。
8.护肤 少用油性护肤品,避免使用粉底、化妆品。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苦于痤疮困扰,试图通过浓妆遮掩青春痘,反而堵塞毛孔,造成痤疮发作更加严重。可以将蒲公英加水煮沸,置入冰箱6小时,洗脸后再以面膜纸浸透后敷脸,达到抗菌消炎的作用。不要经常用手去触碰长痘的部位,因为手上不但携带细菌,还会因过度刺激皮肤导致痤疮增多;更不要去挤压痘痘,以免引起化脓发炎,脓疮破溃后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除去复杂的生理改变,日常生活中情绪及饮食的变化亦可诱发或加重痤疮。精神压力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而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食物均可增加皮脂产生,使炎症加剧。
除了医院的专科治疗之外,痤疮患者自己在平时应注意饮食习惯,通过少吃辛辣、油腻和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调整消化功能。平时可以用温水、香皂洗涤患部,并避免用手挤压。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