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淀粉样变性病

小儿淀粉样变性病是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多种组织器官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特心脏上腺、胰脏组织气管壁和管壁。淀粉样蛋白与碘接触时发生棕色反应,像淀粉一样,因此而命。(一)发病原因淀粉样变性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1.理化因素在动物实验中,可用细菌毒素如大肠埃希杆菌内毒素,以及抗毒素,清,核酸,浆球蛋白,甲蒽,状硫,硫脲嘧啶,黏......
目录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淀粉样变性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

1.理化因素

在动物实验中,可用细菌毒素如大肠埃希杆菌内毒素,以及抗毒素,清,核酸,浆球蛋白,甲蒽,状硫,硫脲嘧啶,黏多糖及γ射线等理化因素来制造淀粉样变性的模型,不过最常用的是蛋白,将10%蛋白5ml给兔子做皮下注射,每周2次,3个月后即可发生淀粉样变性

2.免疫因素

淀粉样物沉积多伴有慢性或复发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如结核,性麻梅毒等疾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差很大,据报道,印度约3/4(150/200)的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结核病起,而北美极少,性麻伴发淀粉样变性以非洲,印度,东南亚,南美等地多见,发病率为3%~33%,其他如慢性骨髓炎,烧伤截瘫褥疮慢性肾盂肾炎吸虫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也较常并发此病,皮下注射海洛因(二吗啡)致慢性化脓性皮肤感染,以及有报道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这些都支持了淀粉样物是抗原-抗体反应之结果,抗原-抗体复物的直接沉积,或是过量的抗原-抗体反应时,淀粉样物是抗体成中的副产品,有的研究还指出,在这过程中补体起重要作用,此外,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见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是类湿关节炎,有报道1000例类湿关节炎患者随访10年后有3.1%因并发淀粉样变性而死亡;其次为强直性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硬化症,Still病,银屑病关节炎,Reiter综征,性多动脉炎,舍格伦综征(征),Behcet病,溃疡结肠炎,Crohn病及Wipple病等。

者认为,淀粉样物是一种生理性物质,正常人体存在微量,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一旦T细胞功能减退而B细胞功能亢进,则淀粉样物产生就过多,会导致病理改变;或者是B细胞功能有缺陷,产生异常轻链,因其溶解度低而易沉积于组织中,造成淀粉样变性,实验表明,胸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时,淀粉样变性的诱发时间缩短,说明了T细胞功能在发病中的重要性。

3.遗传因素

临床上,淀粉样变性常见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家族性淀粉样物多神经病变,家族性淀粉样物肌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Alzheimer病,Down综征和遗传性大淀粉样变性等,因而认为淀粉样变性与遗传有一定系。

4.浆细胞疾病

若干浆细胞疾病会发生淀粉样变性,如多发性骨髓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Osserman等强调了Bence-Jones蛋白与淀粉样变性间的系,认为淀粉样变性患者的Bence-Jones蛋白具有较大的与某些正常组织相结的倾向,称之为致淀粉样物Bence-Jones蛋白,Glenner等通过氨基酸序列研究实了某些淀粉样物纤丝和Bence-Jones蛋白的可变区相同,故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与淀粉样变性密切相,Glenner等还用蛋白酶(pH 3.5,37℃)消化单株Bence-Jones蛋白,制造淀粉样物纤维,结果具有淀粉样物的典型电镜改变和特征性的染色反应,在AL蛋白中,λ轻链与淀粉样变性系比κ轻链更为密切,λ轻链也有β-折叠式结构

5.肿性疾病

有不少恶性肿患者常并发淀粉样变性,如Hodgkin病,恶性淋巴,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重链病,以及直肠食管的癌症都可发生继发性淀粉样变性

6.其他

长期液透析致AH蛋白过度增加亦可伴发继发性淀粉样变性

(二)发病机

淀粉样变性的确切发病原理不甚明了,总体认为,正常人不断有少量淀粉样物产生,而又不断地被机体的溶解机制所消除,两者达到动态平衡而不致有淀粉样物在体沉积,只有当各种原因使淀粉样物产生过多,或是消除过少,或是两者兼有才使淀粉样物沉积。

在所有的淀粉样变性中,纤丝蛋白都有一种清前质蛋白,因外界刺激导致能被沉积或被降解为淀粉样物纤丝的前质蛋白过度产生,使其清浓度增高,或在某种情况下,淀粉样物前质蛋白基因突变使其基本结构改变,是导致淀粉样变性的一个因素,如在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中,外界的某种刺激物促使巨噬细胞产生IL-1,IL-1刺激细胞产生大量的SAA,SAA一面被分解代谢,而另一面被降解为AA蛋白,在对淀粉样物敏感的小中,给予外源性的SAA后可见其快速地掺,进入淀粉样物纤丝,在体外,使用来自正常人清或尿中纯化的天然的β2-M而导致淀粉样物纤丝的成,从而推测在透析相淀粉样变性中,由于功能不全患者清中β2-MG异常升高,而当今透析膜未能减少其浓度,致使异常升高的清β2-MG为淀粉样变性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如在家族性多神经病变中,因单个氨基酸置换所成的变异的前清蛋白可使正常的降解过程无效,或可以因态的改变而导致变异的前清蛋白以淀粉样物纤丝的式沉积。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和发展中,前质蛋白的在特性决定了其易感性,在体外实验实仅某些轻链的亚型可转变为淀粉样物纤丝,临床上仅15%~20%的多发性骨髓和轻链病患者伴有淀粉样变性,如λⅥ亚组的Bence-Jones蛋白易产生淀粉样物纤丝,这种轻链具有异常的结构特征,至于单克隆轻链被沉积为淀粉样物靠何种机制还不清楚,但从一例与骨髓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中显示,淀粉样物存在于巨噬细胞中,而浆细胞中则无,由此推测,浆细胞成轻链蛋白,接着由巨噬细胞加工产生淀粉样物。

实验观察发现,在正常人的单核细胞和腔巨噬细胞中有一种或多种表面相蛋白酶,这些酶具有将SAA和AA蛋白分解为较小段的能力,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不能降解SAA,由此推测,单核细胞的功能紊乱是导致淀粉样变性的又一个因素。

此外,在淀粉样物纤丝的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因子参与,即淀粉样物增强因子和消退因子,从淀粉样变性之前的中提取的增强因子可以缩短用蛋白诱发淀粉样变性的时间,还已确定,清中存在着能促进悬浮于琼脂中的AA淀粉样物纤丝溶解的因子,但其在淀粉样变性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尚未明了。

在人类淀粉样物沉积的易感性和耐受性面的遗传因素的作用知之甚少,甚至在淀粉样变性的家族式中,有缺陷的基因操纵淀粉样物在特异部位沉积的确切机制也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一般认为,淀粉样物蛋白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由于这些蛋白通过毛细管壁时,一部分沉积于管壁,其余的则弥到细胞外,组织间隙中,致局部组织增生,肥大,萎缩,导致组织损伤,脏器的功能障碍,在此过程中,各种炎性介质,体的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参与,并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症状体征

1.继发性

多继发于伴有组织萎缩,细胞坏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骨髓炎,气管扩张症,亦可并发于结核病,类湿关节炎,溃疡结肠炎或局限性回肠炎的长期过程中,淀粉样蛋白沉积肝脏,往往先有肝脏肿大,但不发生黄疸,到晚期也都增大,偶见腹水水肿消瘦异常显著,面色如大理石,指,有时呈杵状,压正常。

淀粉样变性要表现为蛋白尿,特是尿白蛋白含量增高,而球蛋白常为本-周蛋白,可出现肾病征的水肿,严重者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

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自神经上腺可出现直立性压;沉积在小管出现小管酸中毒症状生长缓慢,多饮多尿,如病变在近端小管可起Fanconi综征。

局限性淀粉样变性,淀粉样物沉积于鼻咽部,下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可有相应症状

2.原发性

原发性患者很少见,往往有再发性不规则波状发热,因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又称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es mediterranean fever),尚有腹痛胸痛关节痛等症状,或有肿大,荨麻疹,耳聋多发性神经症状,有些家族性病例还可出现慢性症状,嘶哑以及自神经功能障碍,也可有突眼,麻痹玻璃体混浊瞳孔变甚至失明,如果病变涉及气管可因淀粉样物质继续沉着而使呼吸道狭窄,出现咳嗽促和喘息,甚至可并感染及咯血

并发病症

1.尿崩症,钾症,功能衰竭。

2.临床上常力衰竭,并呈进性,顽固性发作,淀粉样变性所致力衰竭难以处理,个患者对洋地黄极度敏感,以至于发生严重乃至致死性的律失常,如若累及传导系统,则可致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和室性律失常等,这常是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晚期表现,预后极差。

3.高压和食管破裂出及自发性肝脏破裂,此外,胆囊腺也可有淀粉样物沉积。

4.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不张,胸腔积液继发感染

相关检查

淀粉样变性之实验室检查各指标几乎都无特异性。

1.外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仅11%患者血红蛋白<100g/L,此与骨髓者累及骨髓功能不全或肠道失,约9%的患者其数>500×109/L,由于淀粉样物沉淀导致功能减退所致。

2.生化检查:约25%患者有碱性磷酸酶增高,除考虑肝脏受累外,更多地认为是力衰竭所致,转氨酶红素在正常范围,仅约3%患者可见增高,如有明显增高则常提示疾病已届晚期,肾病征者有半数出现固醇升高,29%有三酰甘油升高,另外,5%患者X因子缺陷,但很少起出,有20%的患者其酐≥180μmol/L,而半数患者则完全正常。

3.清蛋白:约一半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其蛋白电泳中可见单克隆蛋白,若进一步作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法,则阳性率可达72%,中位M蛋白14g/L(M蛋白)少数>30g/L,约1/4患者出现丙球蛋白血症,κ/λ为1∶2.3。

4.尿蛋白:在一组429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在就诊时73%有尿蛋白,约9%患者其浓缩尿电泳示白蛋白峰,70%患者免疫电泳或者免疫固定法测得尿中有M蛋白,50%为λ型,23%为κ型,27%为阴性,24 h尿轻链排出量为0.01~6.6g,平均为0.4g,约36%患者>3g/24h,总之,在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中,约89%其清或尿中发现M蛋白。

5.沉增快。

6.刚果红试验:怀疑此病时可做刚果红试验:以1%刚果红溶液0.22ml/kg,由静注射,在4min及1h后各取静10ml,用双份标本做比色检查,可得染留存在清中的百分比,在正常人体,此染肝脏徐缓排泄,1h最多排泄量为40%,由于患者的淀粉样物迅速吸收刚果红,1h甚至4min后标本已失去大部分的染,有助于诊断,同时应收集1h后尿液,检查有无染,如无染则可确定诊断,如带染应考虑类脂性肾病而予以鉴

7.骨髓:60%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其骨髓中浆细胞≤10%,18%的患者其骨髓浆细胞≥20%,平均7%(1%~95%),而在这些患者中,约30%可见骨髓病变,60%有确切的多发性骨髓之表现。

8.心脏彩色超声动图:显示肥厚及颗粒状强光点。

9.组织活检:在光显微镜下可见无定物质沉淀于细胞之间,刚果红染色后在偏振光下呈绿色折光是淀粉样物质的特征。

10.免疫组化检测:应用酶标或荧光标记抗λ或抗κ抗体进免疫组化检查,可实该淀粉样物质是λ链或κ链。

诊断鉴别

诊断

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儿童期有时尚不明显,如临床出现原因不明的蛋白尿,末梢神经障碍,功能不全,肿大及视力障碍等,同时有家族阳性病史时,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性,结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诊断

炎,肾病征,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相鉴

疾病治疗

对于淀粉样变性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法。可采用对症治疗,并治疗原发病。

疾病预后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进性的,且几乎是致死性的。平均生存期为1~4年。本病的要死因是肾衰竭和心脏病变。肝脏病变、肠道出血症呼吸衰竭也都可致死。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的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的性质,其次与淀粉样变性的进展速度也有,例如伴发于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淀粉样变性患者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下,淀粉样物可能逐渐消退,病情有望得到改善。

预防护理

预防

本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预防重点:一是积极防治慢性感染性疾病,二是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休止期脱发

下一篇 夏季皮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