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

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症(Günther syndrome)即Günther综征,又称Günther病、红细胞生成性尿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卟啉病(congenital erythropoietic prophyria)等。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红细胞尿卟啉原Ⅲ和成酶活性减低,临床特征为婴幼儿期出现红色尿,分光镜检查出卟啉,临床上兼有皮疹、疱疹腹痛症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红细胞......
目录

病因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红细胞尿卟啉原Ⅲ和成酶活性减低,尿卟啉原Ⅰ不能正常顺序完成色素代谢,成过多的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从尿中排出,使尿呈红色

红细胞生成卟啉病:在有核红细胞的核卟啉产生紊乱,卟啉Ⅰ型和Ⅲ型比例系改变,前者产量增加,其基础缺陷是血红素生物成中的先天性障碍,骨髓中δ-氨基左旋酸成酶增加,红细胞的核产生过多的卟啉,红细胞中原卟啉和粪卟啉显著增加,尿卟啉原的产生增多,尿卟啉原Ⅰ不能成尿卟啉Ⅲ,而是成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这些卟啉在液中使皮肤对波长400μm的紫外光线敏感,产生荧光及有害的光反应使皮肤发生病变,并且还可沉积于骨髓,但在不显著。

型:也是先天性在异常,在有过量的卟啉前质或卟啉,常伴有功能受损,而骨髓卟啉正常,红细胞卟啉正常。

症候型:肝脏疾病,急性热病肺炎湿热等,金属及药物中毒如砷,磺胺,巴比妥等,以及液病如病,贫血等病人的尿中卟啉可以轻微增加。

常见症状

相当悬殊,因型而异,共同点均有卟啉的排泄量增加,但尿色的改变不一,重者可有明显的尿色改变,轻者尿色外观如常,与卟啉在尿液的浓度有

1.红细胞生成卟啉病: 又先天性卟啉病,多系急性发作,男多于女,年幼儿即可发病,最起注意的症状是皮肤对于日光的敏感,对机械性刺激也较过敏,皮肤暴部分如面,手等处出现发痒斑,水肿,继变为疱疹含浆液,疱疹可伴有脓疹或中央坏死,结痂后留有色素瘢痕,皮肤易有色素沉着,,指甲及质可有卟啉沉着而呈红色棕色黄色,可有多毛现象,结膜,角膜虹膜可起类似疱疹病变,能导致失明。

偶有自初生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红褐色尿者,最初表现为尿布被染成淡红色棕红色,有时不被注意。

2.红细胞生成型原卟啉病: 有家族性,为显性遗传,无显著性差异,生后即可发病,要为皮肤症状,短时暴于日光下即可致痒或刺痛感,继而出现红斑,水肿,此型比上述的红细胞生成卟啉病为轻,多不发展到水疱及溃疡,多毛及色素沉着也不常有,无荧光,病情多为一过性,数天消退,偶有迁延如湿疹样病变。

并发症

皮肤易有色素沉着,结膜,角膜虹膜可起类似疱疹病变,能导致失明。

检查方法

1.尿检: 尿中有大量尿卟啉Ⅰ和少量粪卟啉Ⅰ。

2.粪检 :粪中有大量粪卟啉Ⅰ及少量尿卟啉Ⅰ。

3.骨髓象和象:均可见溶血贫血的变化。

4.红细胞中卟啉: 成熟红细胞,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中尿卟啉Ⅰ及粪卟啉Ⅰ含量增加。

5.分光镜检查: 尿卟啉分光镜检查在552μm处有一吸收光带。

6.荧光镜检查: 部分红细胞核照射紫外线后,进荧光镜检查,可呈现荧光。

可常规做X线胸,B超检查。

诊断

卟啉病究属少见,临床上往往误诊,若不进实验检查不易确诊,最近用的实验检查法为分光镜光带检查法,其次为化检查法,荧光显微镜检查骨髓红细胞或紫外线检查质可助诊断。

鉴别诊断

1.溶血贫血红细胞生成卟啉病须与常见的溶血贫血相鉴

2.症: 卟啉病急性型须与症相鉴

治疗

无特殊疗法,要为对症治疗。   

1.减少日光的刺激: 避免直接暴晒于日光下,避免其他刺激可减轻症状。对光敏感者可用些乳脂类的皮肤防护,以减轻对日光的反应。外用3%二羟其丙酮(dihydroxyacetone)和0.13%素(lawsone)霜。穿防护衣。服β-胡萝眩素60-180mg/d,或核黄素20-40mg/d。

2.脾脏切除术: 红细胞生成卟啉病可用脾脏切除术,不但临床症状好转,在骨髓、红细胞及尿卟啉浓度亦减低,并可减轻红细胞的破坏。亦有无效者。切除术对溶血贫血的疗效较好,不但贫血减轻,而且组织中的卟啉含量也可降低,使皮肤损害减轻。   

3. 贫血:消胺4g3次/d,餐前服用同时加用抗氧化维生素E,对防止病的进展有效。贫血明显时,输要疗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大量输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有输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   

4.抑制诱导δ-氨基左旋酸生成的酶: 近来有试用抑制诱导δ-氨基左旋酸生成的酶的活动,使用大量糖类而予以高糖、高蛋白饮食,获得一些成功,病人恢复较快。   

5.血红素:有利用血红素以抑制δ-氨基左旋酶成酶的成,从而使δ-氨基左旋酸、卟原及卟啉类减少,防止神经瘫痪。依此,应用Fischer法所制备的血红素静点滴输入,亦取得较好效果。高血红素短期使用可减少尿及粪中卟啉,但临床无改善,正试验长期应用效果。   

6.维生素E: 尚有予以维生素E,50~100mg/d,可使Ⅰ临床症状好转,尿中δ-氨基左旋酸及卟原亦见减少。  

7.血红蛋白:是抢救危重急性卟啉病的有效手段。量为每次3-6mg/kg体重,24h不大于6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注射,速度不大于40mg/min,6-10min注毕;也可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注射一次,第2次注射至少间隔12小时,疗程3-5d。

8.碱性药物: 应用适量碱性药物有些助益。   

9. 腹痛时可选用氯丙嗪、水氯醛等。   

10.药用炭(活性炭)60g,3次/d长期服用。药用炭(活性炭)可结胆汁中排出的卟啉,起到促进及皮肤卟啉从胆汁和粪便中排出。   

11.基因治疗,脐带干细胞移植可能为卟啉病治愈的希望。   

预后

本病征患儿皮肤暴于强日光下,不仅有发红继而出现水疱,溃疡,遗留瘢痕,甚至可造成皮肤的严重残缺。重症者还可发生手指、坏死、落的可能。本病进展很缓慢,往往患者于幼年时期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为感染或严重溶血贫血。成年后皮肤常因溃疡而留有严重瘢痕,面容损坏或使手指落导致残疾。

预防

预防患病的婴儿出生:   

1.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以期发现不应结婚的遗传病或其他疾病。   

3.携带者的检出 通过群体普查、家系调查及系谱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为遗传病,并确定遗传式等。

4.遗传咨询。   

5.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或宫诊断,是预防性优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患病的患者:   

患者应避免暴于日光下,可穿戴特殊材料如含氧化锌或氧化钛材料缝制的衣服、手套和宽边帽预防性应用一些含醌(如指甲素)和二羟丙酮类的化妆品,把皮肤涂成棕褐色可能有效。   

饮食糖有抑制ALA成酶的作用,因此高糖摄入对防止和治疗多数病例的发作相当有效。急性发作时10%~25%葡萄糖或果糖以10~15g/h 的速度,静滴注24h配高糖饮食能使症状迅速缓解。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养的均衡。  

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宜高糖饮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