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脏出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牙龈、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症状,并发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紫癜的特点是四肢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
目录

基本概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紫癜的特点是四肢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肾炎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性疾病。特点是环中存在抗抗体,使破坏过多,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计数、病程长短及预后将本病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病因简介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或特发性减少性紫癜 临床上分2型,急性型与病毒感染有,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及病毒性炎等。

2.继发性或症状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造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恶性淋巴骨髓纤维化症、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症、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溶血贫血等。

(2)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类、奎宁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苯巴比妥类、抗结核药及利尿药等。

(3)感染如血症伤寒斑疹伤寒、结核、猩红热等。

(4)其他如播、多次反复输溶血反应、功能亢进、复苏及体外环等。

(二)发病机

原发性或特发性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可能系抗病毒抗体与膜发生交叉反应或免疫复物黏附于所致。慢性型与自身产生抗抗体有。继发性或症状减少性紫癜是造系统疾病、药物、感染、其他如播、多次反复输溶血反应、起的系列反应。

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要为皮肤、粘膜出,往往较严重,皮肤出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鼻衄牙龈口腔粘膜。常有消化道、泌尿道,眼结膜下出,少数网膜脊髓常见,可起下肢麻痹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发病前常无明显诱因。患者可有持续性出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倾向,如反复鼻衄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肿。病程较长,部分不然科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自缓解者少见。

三、急性和慢性特发性减少性紫癜的差异

急性型 ITP :起病前 1 - 2 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伴发热畏寒、怕冷,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皮肤出表现为全身瘀点或瘀斑,密集色红,以四肢及易于碰撞部位多见,严重者可融甚或肿,齿也较为常见,还可伴有肠道、泌尿系出等,颅脊髓膜出较少见,但如见有口腔紫斑或血疱,又伴见头痛呕吐,往往为先兆,要特警惕。一般出程度与减少程度成正比。其病程多为 4 - 6 周,最长半年可自愈。本病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10% - 20% 患者可有轻度肿大。时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型 ITP :一般起病隐袭,多数在确诊前数月甚至数年已有易发紫癜鼻衄牙龈月经过多、小手术或外伤后出时间延长等病史,出程度不一,一般较轻,紫癜在色淡,多发生在下肢,很少出现肿或血疱,泌尿系出,甚至休克,其病死率< 1% ,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过劳诱发急性发作,每次发作可延续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出不明显,仅有计数减少。

诊断标准

1、 多次化验检查计数减少。

2、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 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 切治疗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减少症。

急性ITP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 慢性ITP多次化验减少,多为(30~80)×10^9/L。

检查方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象。 1、急性型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慢性者,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3、平均容积(MPV)增大;4、分布宽度(PDW)改变显著;5、态异常,可见大型、颗粒减少和染色过深。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

三、免疫检查。

四、其他。 出时间延长,束试验阳性,块收缩不佳,粘附、聚集功能减弱,51Cr或111In标记测定,其寿命缩短。

并发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罕见,但较凶险,慢性型长期反复大量出贫血脾脏轻度肿大。

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

二、上腺皮质激素:急、慢性型出较重者,应首选上腺皮质激素

三、切除: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免疫球蛋白。

六、达那唑

七、输注

八、浆置换。

九、促生成药。

十、中医中药。

病程预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ITP大多可自愈,病床较短,预后较好。慢性ITP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一,一般预后尚可。严重减少者,可因或重要脏器出而死亡。严重的有可能会演变成病。

中医概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为 10 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 1~3 周。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减少性紫癜的 80 %,多为 10~40 岁,女性为男性的 3~4 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倾向,如反复鼻衄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肿。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时偶可触及。

中医认知:

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皮肤黏膜出,甚者吐血尿血便血脏出

本病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不摄,致使;或可能为脾虚木凌土,不统发该病。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肾阳虚或肾阴虚。中医治疗法大致为:清滋阴,益。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以止为要。病机为热、瘀、虚三种。治疗面,以清热凉血、补阴、活化瘀为,同时应参以补益健脾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采用食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存在有机的联系。进食疗时应注意协调人体部、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系,保持人体外环境的协调性、统一性。

1.调整阴阳

正常的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归结底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阴盛阳病阳盛阴病阴虚则热、阳虚”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食疗采用补偏救弊,损其余补其不足的法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如阴热亢盛易于耗伤阴液的病食疗采用清热保津法,选食五汁饮芹菜粥、绿豆粥等,是泻阳以和阴。如阳虚不能制阴,阴偏盛的病食疗采用温法,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桃仁韭菜羊肉羹等,是补阳以制阴。食疗总是围绕调整阴阳、维系阴阳平衡而理配制膳食。

2.协调脏腑

的整体。脏腑病变可以反映到躯体某一局部,局部病变可以体现某一脏腑病变。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食疗时应协调脏腑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系,恢复机体相互间的生理平衡。如视物昏,为肝血不足,表现于食疗应采用滋补法,选食猪肝枸杞苗、猪肝羹等;如生疮,为旺,反映于食疗应采用清心法,选食灯粥、竹叶芦根等;又如的病变,可能是其他脏器病变所致。因肝火旺盛,刑金者,应以泻肝,选食菊花茼蒿饮等;因脾虚湿者,应以健脾燥湿,选用术饭等;肾阴虚不能滋者,应以滋,选食百合枸杞羹等。头痛呜、面红赤、烦躁易怒、肝阳上亢,可食菊花饮、芹菜粥等以清潜阳;又可食桑椹膏、猪肾羹等滋水以涵木;或食竹味粥、灯饮等泻心,以达“实则泻其子”的的。同样,其他脏腑的病变,也要据脏腑间的相互系,选择适当的食物,以协调它们之间的平衡,以收到不同程度的食疗效果。

3.适应

四时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应用食物疗法时,应注意候特点。春季:候转温,万物生发,机体以疏泄为特征,饮食应以补,可选食韭菜猪肝、桑菊薄荷饮等;夏季:炎热酷,万物峥嵘,腠理开泄,机体以喜凉为特征,饮食应以消生津,可选食绿豆粥、荷叶粥等;秋季:凉爽干、万物肃杀,机体以收敛为特征,饮食应平补润,可选食柿饼银耳羹等;冬季:冷、万物收藏,机体以脏阳减为特征,饮食应注意补温阳,如选食羊肉羹、狗肉汤等。对于疾病辨证施食时,也应注意季候特点。如春夏感冒,应选食桑菊薄荷饮、荷叶粥等辛凉食品;秋冬感冒,又应选食生姜红糖豉粥辛温解表食品,所以食疗应适应候,因时制宜。

4.照顾地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地势高低不同、候条件不同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进食疗时,应考虑不同的地域的因素配制膳食。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候温暖潮湿,居民易感湿热,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冷干,居民易受,宜食温阳生津润燥的食物。在西北地区宜用豉粥、姜糖等解表,在东南地区宜选食干葛粥、桑菊薄荷饮等解表

5.因人制宜

据年龄特征配制膳食。婴幼儿及儿童:生机旺盛,稚阴稚阳,饮食应健脾消食,选择山药粥、蜜饯山楂等为宜,要慎食温热峻补食物;老年人:生机减退,不足,阴阳渐衰,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选食膏等,要慎食难以消化及凉等食物。性不同,生理特点不同,配制膳食时应注意男女的区。妇女月经期、孕期、产期、乳期间,会不足,应食以补的膳食,慎食苋菜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物。

减少的检查项包括:

1. 毛细管脆性试验(CFT):

化验介绍: 当毛细管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质和量以及体液因子有缺陷或受到某些化物质、物理因素的作用时,毛细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本试验是用物理加压法,统计新出点的数来估计毛细管的损害程度的。

参考值: M(男):0-5个 F(女):0-10个 [6.7kPa,15min(分)]

临床意义:

本试验阳性者见于:

(1)管凝因素起的出,如遗传性出毛细管扩张症、某些原因所起的紫癜、坏病、糖尿病、压等。

(2)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起的出,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减少性紫癜管性假友病、无力症及病等。

(3)亦见于肝脏疾患、慢性肾炎、严重凝障碍及传染病等

2.计数(plt) :

化验介绍: 的功能为保护毛细管完整性并参与凝过程。因此它在止生理过程和栓栓塞的发病中有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值: 许氏法:100-300×1000000000/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

(1)原发性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贫血淋巴

(2)手术后、急性失后、创伤骨折

(3)某些恶性肿、感染、缺氧。

减少见于:

(1)原发性减少性紫癜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巨幼

细胞性贫血等。

(2)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

(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血症、结核、伤寒

(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

3.出时间(BT):

化验介绍: 出时间是指皮肤损伤后出至流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以反映毛细管对创

伤的止能力。

参考值: Duke法:1-3 分钟 Ivy法: 2-7 分钟

临床意义:

时间延长:

(1)的质或量有缺陷,原发性和继发性减少性紫癜无力症、贮藏病、急性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亢进。

(2)管有功能或结构上的异常:如坏病、毛细管扩张症。

(3)缺乏与功能有浆因子:管性假友病。

4.简易凝活酶生成试验(STGT) :

化验介绍: 无

参考值: 10-15s(秒)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甲型友病、乙型友病以及XI因子缺乏症。

(2)服抗凝所致。

(3)肝脏疾病、

5. 粘附率(PAdT) :

化验介绍: 粘附性对于保持人体的正常止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但粘附性的增高对病理成与冠病、缺性中的发生有重要系,而粘附性过低则易发生出

参考值:旋转玻球法:M(男):0.394(±)0.05 F(女):0.349(±)0.05

临床意义:

增高:冠病、糖尿病、成、高脂血症压、多发性硬化、雷诺氏症、痛风肥胖症、外科手术后。

减低:无力症、管性假性友病、尿毒症、硬变、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见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保泰松等药物。

6.酶时间(TT) :

化验介绍: 无

参考值: 16-18s(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或结构异常时。

(2)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增多。

(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及

7.凝时间(CT) :

化验介绍: 凝时间是指液离体后到完全自然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室温):4-12min(分钟) 硅管法:15-30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甲型、乙型和丙型友病、弥液中的抗凝物质增加。

(2)严重的损害、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严重损伤。

缩短见于: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凝状态,如的高凝期、栓性疾病。

8.酶原时间(PT) :

化验介绍: 酶原是一种糖蛋白,要由肝脏来制造。

参考值: Quick氏一步法:11-14s(秒)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肝脏实质性损伤:硬化肝脏弥漫性损伤。

(2)应用抗凝药物、维生素K缺乏。

(3)恶性贫血急性病、肾病、先天性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缩短见于: (1)梗塞、成。 (2)的早期。

9.纤维蛋白原(Fb) :

化验介绍: 无

参考值: 双缩脲比色法:0.2-0.4 g/dL 热沉淀比浊法:0.22-0.42 g/dL

临床意义:

增加见于: (1)感染及无菌炎症:如肺炎结核、胆囊炎、肾炎湿关节炎、恶性肿等。 (2)其它:放射治疗、脂肪

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2)重症病:急性黄色萎缩、硬化。 (3)

10.块收缩时间(CRT) :

化验介绍: 本试验属功能的诊断筛选试验。

参考值: 30-80分钟始收缩,24小时完全收缩

临床意义:

块收缩不良或完全不收缩见于:

(1)原发性增多症、原发性和继发性减少性紫癜

(2)无力症、严重酶原生成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3)阻塞性黄疸肺炎何杰金氏病骨髓红细胞增多症

11.聚集功能(PAgT) :

化验介绍: 聚集是止成的首要基本条件,聚集通常是指之间相互粘着的能力。

参考值: 比浊法:最大聚集率:62.7(±)16.1% 玻法:正常滴度:1:5-1:125

临床意义: 增高:冠病、梗塞、糖尿病、肾病。 减低:无力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