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手颈部皮炎
疾病常识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15%
易感人群: 常见于小提琴手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痤疮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温馨提示
病因
职业因素(65%):
本病通常见于小提琴手,由于局部皮肤受小提琴的反复摩擦和压迫是皮炎发生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的摩擦,还可造成局部皮肤破溃。
机体因素(25%):
其次和精神紧张以及局部皮肤的发热、出汗、情绪及卫生不良等是发生皮炎的促进因素。
其他因素(5%):
部分患者既往有痤疮史。
预防
由于本病是因长期拉奏小提琴导致,故临床预防也应予加强小提琴演奏保护为主,加强防护,腮托处插入一吸汗、透气、柔软的护垫;或在外衣背面缝(编)入一小薄垫,以免直接与小提琴摩擦,可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降低本病的发生率。并注意局部卫生,避免皮损造成感染。
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导致皮肤损伤,通常伴有皮肤的痤疮。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症状
常见症状
多见于职业从事小提琴演奏者,从最初拉小提琴至皮炎发生平均间隔为3年,且部分患者有痤疮史,皮损好发于左颈部及左下颌角,偶可累及左侧胸锁区,皮肤损害初起为界限清楚的红斑,上有炎性毛囊性丘疹,个别顶部有小脓头,偶有囊肿形成,反复发作者,渐出现苔藓化改变,伴以色素沉着,最后发展为痤疮样瘢痕,病程缓慢。
检查
体格检查:本病通常发生于职业从事小提琴演奏者。从最初拉小提琴至皮炎发生平均间隔为3年。且部分患者有痤疮史。皮损好发于左颈部及左下颌角,偶可累及左侧胸锁区。皮肤损害初起为界限清楚的红斑,上有炎性毛囊性丘疹,个别顶部有小脓头,偶有囊肿形成。
诊断鉴别
本病通常发生于职业从事小提琴演奏者。从最初拉小提琴至皮炎发生平均间隔为3年。且部分患者有痤疮史。故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有使用小提琴的病史诊断本病非常明确,不需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对于皮肤有裂伤、且是冬季者,应与冬季皮炎相鉴别,后者是由于冬季空气干燥导致。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本病主要是造成皮肤破损,容易并发感染,对已发生的皮炎对症处理,如:局部使用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全身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静脉使用抗生素。皮肤增厚、瘢痕形成可考虑手术切除皮损。
护理
1.要加强颈部的防护,可以往腮部托小提琴那一个比较吸汗、透气而且柔软的护垫来保护脖子。
2.在外面的衣服后面缝制一个小薄垫,这样可以避免与小提琴直接摩擦,但是要注意局部的卫生,同时要随时保持颈部的护理做到位。
3.每天拉小提琴的时间不要过长,要适当的休息。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