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外阴丹毒

丹毒(erysipelas)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当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可诱发外阴丹毒;少数由感染发。发病后病灶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丹毒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相外阴丹毒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由C型或G型链球菌起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诱发外阴......
目录

概述

外阴丹毒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由C型或G型链球菌起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诱发外阴丹毒;也可由感染发该病。因此丹毒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相。发病后病灶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

病因

丹毒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起,B组链球菌可导致妇女产后会阴丹毒,也是新生儿感染的致病菌。任何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长期养不良、慢性病、糖尿病尿毒症等均可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如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细菌可通过外阴部皮肤、黏膜细微损伤如轻微的擦伤抓伤侵入,导致外阴丹毒

临床表现

外阴丹毒发病急剧,多为单侧性。常先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然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起为一结状红斑,迅速蔓延向周围成一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局部红肿、发热疼痛。严重者红斑表面触之皮肤灼热明显,压痛的表面紧张发亮,双侧淋巴结肿大、压痛。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脓疱者,分称为水疱型、大疱型和脓疱丹毒;炎症深达皮下组织起皮肤坏者,称为坏丹毒;多次反复发作者,称复发型丹毒

一般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屑。有些严重患者由于细菌的扩及毒素的作用,还可发生全身中毒症状成如肾炎炎及海绵窦成,甚至因气管肺炎血症而死亡,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老体弱患者及婴儿。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诊断

本病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疾病进

1.疖肿

多发生在大阴外侧毛囊周围,疖肿,高出皮肤表面,红肿、结状大小不一,始结坚实逐渐中央发软,表皮变薄,端破溃、流脓。

2.毛囊炎

为毛囊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肿胀有毛发穿出。

3.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全身症状轻,有外阴瘙痒

4.蜂窝组织

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所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红肿境界不清,中央部红肿最著,越向边缘则炎症逐渐减轻,浸润深化脓现象更明显。

治疗

用药物治疗为,同时以外用药物治疗。

1.用药物治疗

早期、足量、高效的抗生素治疗可减缓全身症状、控制炎症蔓延并防止复发。外阴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每天480万~640万U静滴,一般于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

2.外用药物治疗

用25%~50%硫酸镁或0.5%呋喃西林液湿,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诺氟沙星软膏等)。

3.物理治疗

采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有一定疗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