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丹毒
概述
外阴丹毒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由C型或G型链球菌引起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诱发外阴丹毒;也可由血行感染引发该病。因此丹毒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相关。发病后病灶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
病因
丹毒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引起,B组链球菌可导致妇女产后会阴部丹毒,也是新生儿感染的致病菌。任何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长期营养不良、慢性肝病、糖尿病尿毒症等均可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如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细菌可通过外阴部皮肤、黏膜细微损伤如轻微的擦伤抓伤侵入,导致外阴丹毒。
临床表现
外阴丹毒发病急剧,多为单侧性。常先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然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起为一结节状红斑,迅速蔓延向周围形成一片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局部红肿、发热疼痛。严重者红斑表面触之皮肤灼热明显,压痛的表面紧张发亮,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脓疱者,分别称为水疱型、大疱型和脓疱型丹毒;炎症深达皮下组织并引起皮肤坏疽者,称为坏疽型丹毒;多次反复发作者,称复发型丹毒。
一般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有些严重患者由于细菌的扩散及毒素的作用,还可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及血栓形成如肾炎、心肌炎及海绵窦血栓形成,甚至因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而死亡,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老体弱患者及婴儿。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1.疖肿
多发生在大阴唇外侧毛囊周围,疖肿呈圆形,高出皮肤表面,红肿、结节状大小不一,开始结节坚实逐渐中央发软,表皮变薄,顶端破溃、流脓。
2.毛囊炎
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红肿境界不清,中央部红肿最著,越向边缘则炎症逐渐减轻,浸润深化脓现象更明显。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蒌油
下一篇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