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无机盐所致的皮肤病

由于无机酸所起的皮肤病约占职业性皮肤病的3%,而硫酸、硝酸、盐酸及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是无机酸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酸雾可起接触部位皮肤瘙痒或烧灼感等,但无明显皮疹出现。瘙痒多见于暴部位,如面、颈、手等,下班沐后即消失。无机酸类起皮肤黏膜反应纯属原发性刺激所致,接触硝酸后皮肤发黄,这是硝酸和皮肤的蛋白质相接触后所生成的一种黄色物质(黄蛋白酸)所致,制造硫酸的工人......
目录

发病原因

无机酸类起皮肤黏膜反应纯属原发性刺激所致,接触硝酸后皮肤发黄,这是硝酸和皮肤的蛋白质相接触后所生成的一种黄色物质(黄蛋白酸)所致,制造硫酸的工人在生产中除了酸雾以外,还可不断接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体,制造硝酸者也接触二氧化氮及四氧化二氮体,此等体均可对皮肤和黏膜发生刺激作用。

发病机制

无机酸类起皮肤黏膜反应纯属原发性刺激所致,以起灼伤而论,要是因为从组织中抽吸出水分使蛋白质凝固,因而使局部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致病情况看,以硫酸和硝酸较重,但盐酸及氢氟酸,特是前者极易挥发,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其刺激性也较大,在决定病变程度面,酸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有直接影响,此外,皮肤在接触前如已有创伤或破溃时,则容易产生持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接触硝酸后皮肤发黄,这是硝酸和皮肤的蛋白质相接触后所生成的一种黄色物质(黄蛋白酸)所致,制造硫酸的工人在生产中除了酸雾以外,还可不断接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体,制造硝酸者也接触二氧化氮及四氧化二氮体,此等体均可对皮肤和黏膜发生刺激作用。

常见症状

皮肤瘙痒丘疹剧痛皮肤钙沉着

4种酸所起的症状,除程度上稍有差外,大体相似。

1.皮肤刺激症状 酸雾可起接触部位皮肤瘙痒或烧灼感等,但无明显皮疹出现,瘙痒多见于暴部位,如面,颈,手等,下班沐后即消失。

2.灼伤 皮肤接触强酸后,局部有刺痛,如立即冲洗,仅留潮红,否则由潮红转变为暗褐色,继而起疱,溃烂,以氢氟酸为例,20%~60%浓度即可起灼伤,首先表现为局部皮肤大理石样变化,继而出现剧烈灼痛,皮肤红肿起疱,咖啡色液体,疱破后溃疡溃疡多较深,界限清楚,不易愈,接触量多,处理不当时可累及骼,灼伤易发生于出部位,尤以手部多见。

3.皮炎常接触酸雾或稀释的酸液时,可在接触部位起急性皮炎,皮疹以红斑,丘疹,停止接触1~2天后即逐渐消退,如处理不当,可久不愈而呈湿疹样改变。

4.其他表现 接触酸雾常可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慢性气管炎,有人报道,由于长期接触盐酸雾可中隔穿孔或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口腔炎或消化道炎,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损伤,接触硝酸,常可起皮肤,毛发,指甲黄染,制酸工人可发生甲沟炎,氢氟酸可致甲下剧痛,甚至指甲落。

检查项目

本病直接有无机盐类物质因浓度过高,或者患者皮肤对此类物质过于敏感有。其临床检查包括常规、C反应蛋白、沉、过敏原检测(皮肤贴斑试验)。

诊断鉴别

制造接触无机酸类的工人在生产中接触无机酸类,接触硝酸后皮肤发黄,接触硝酸者皮肤和黏膜发生刺激明显,从致病情况看,以硫酸和硝酸较重,但盐酸及氢氟酸,特是前者极易挥发,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其刺激性也较大,临床皮肤损害有皮肤刺激症状皮炎,灼伤及其他表现,据无机酸类接触史和皮损情况可以做出诊断。

治疗概述

工作场所应设置冲洗设备,以备一旦接触,可即时彻底冲洗,或再用碳酸氢钠(重碳酸钠)溶液冲洗。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往往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氢氟酸灼伤尚可涂氧化镁糊(液状石蜡或甘油2份及氧化镁1份)。灼伤时可在局麻下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每平厘米范围0.5ml有效。北京朝阳医院皮肤科曾报道,采用皮质激素服、注射及外用,对氢氟酸灼伤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预后

皮炎如处理不当,可久不愈而呈湿疹样改变。接触酸雾可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慢性气管炎。有人报道,由于长期接触盐酸雾可中隔穿孔或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口腔炎或消化道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