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癣
概述
发病原因
并发症
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一)毛癣菌属:侵犯皮肤、毛发和甲。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人类致病。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属:侵犯毛发及皮肤,在我国以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人类发病。
(三)表皮癣菌属:侵犯皮肤和甲。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属的皮肤癣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角层癣菌: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谓之角层癣菌。此类癣菌又分两型,即角层型和毛发型。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氏癣菌及威尼克氏癣菌;后一型有腋毛癣菌。
临床表现
一股癣:生在股部内侧,常蔓延到肛周、臀部等。皮损为钱币形红斑,边缘清楚,略高出皮面。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倾向,其边缘周围有丘疹、水疱、脓疱、结痂、鳞屑等。自觉瘙痒,多在夏季发作,入冬减轻或自愈。
二花斑癣:皮损为黄豆大圆型更大的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有时融合成片,呈灰褐淡褐或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附有微亮糠皮样细瀣鳞屑。多发于夏季,入冬自愈。显微镜检查,鳞屑中可查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1、内治法:治宜养血和营祛风,方用癣复康。若属风寒者,加制川乌、麻黄各9g;若属风热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参15g;若属冲任不调者,加鹿角片9g、菟丝子12g、巴戟天6g。若为阴虚内热者,用生地饮加减。若属湿热实症者,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苍术、薏苡仁治之。
2、外治法: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下列诸方:①癣药水,用毛笔蘸涂擦患处,每日2~3次。②灭癣灵,醋调膏,涂患处。③癣可净,水煎坐浴。④汗斑方,调搽。⑤槿酒擦剂,外擦,每日1~次。⑥雄黄解毒散,醋调搽。
西医治疗
1、内治法:制毒菌素片100万u,每日3次,口服。并内服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
2、外治法:常用的药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复方雷锁辛擦剂、20%~40%硫酸钠、5%水杨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药、复方苯甲酸软膏、杀烈癣软膏、2%双氯苯咪唑 霜、10%十一烯酸药水、10%噻苯达唑霜、5%月桂酸酒精等。
3、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