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脱屑性红皮病

屑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desquamativum)又Leiners病(Leiners disese),见于2个月的婴儿,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屑。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胃虚弱,肤失养。屑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desquamativum)又Leiners病(Leiners disese),见于2个月的婴儿,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屑。禀赋不足,后天失......
目录

概述

屑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desquamativum)又Leiners病(Leiners disese),见于2个月的婴儿,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屑。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胃虚弱,肤失养。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一般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故推测可能为母乳中含维生素H(biotin,生物素)较少,食用脂肪过多所致,因而认为是一种婴儿泛发性脂溢性皮炎

(二)发病机

可能与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维生素缺乏,生物素较少,食用脂肪过多,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有,也有认为C5补体功能障碍导致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不全与本病有

症状

一般于出生后2个月发病,多见于女婴,发病急剧,初发为局限性红斑,多见于肛周,会阴沟,四肢屈侧等皱襞处,继而迅速扩展,累及头面,躯干和四肢伸侧,在眉,后,旁和周可见脂溢性皮炎油腻性鳞屑,头皮的油腻性鳞屑黄色,较厚,剥去可见其下皮肤发红呈轻度炎症反应,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数天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细碎糠秕状鳞屑,有的呈大状,四肢伸侧可有大灰色鳞屑,可有指()甲改变及脱发,皱襞部位易继发念珠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常伴有腹泻养不良,发热贫血,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结肿大,发病后2~4周,皮损可逐渐消退,但因易继发感染,故若处理不当,可肺炎肾炎等导致婴儿死亡。

检查

病理检查:以非特异性急性或亚急性炎性改变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细胞间及细胞水肿,真皮浅层水肿,并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细胞浸润。另外淋巴结可出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改变。非特异性表现为被膜增厚,以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为炎性细胞浸润,特异性可为淋巴组织改变。不同原因起的红皮病在病理上可有其原发病的特殊改变。

并发症

肺炎肾炎等导致婴儿死亡。

诊断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出生后2个月发病,多见于女婴,发病急剧,初发为局限性红斑,多见于肛周,会阴沟,四肢屈侧等皱襞处,继而迅速扩展,累及头面,躯干和四肢伸侧,在眉,后,旁和周可见脂溢性皮炎油腻性鳞屑,头皮的油腻性鳞屑黄色,较厚,剥去可见其下皮肤发红呈轻度炎症反应,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数天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细碎糠秕状鳞屑,有的呈大状,四肢伸侧可有大灰色鳞屑,可有指()甲改变及脱发,皱襞部位易继发念珠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即可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1.遗传过敏皮炎 多在出生2个月以后发生,除红斑外,还可见丘疹,水疱,剧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2.先天性鳞病样红皮病 出生时即有全身皮肤发红,粗糙增厚,鳞状屑,以四肢屈侧为

3.新生儿剥皮炎 生后1个月发病,红斑基础上有浅在性水疱,破裂后成糜烂,Nikolsky征阳性,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预后不良,无头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改变。

4.间擦疹 一般为慢性发病,多见于肥胖多汗的婴儿,无全身弥漫性发红屑,继发念珠菌感染时应与本病鉴

治疗

(一)治疗

1.要是支持疗法。加强护理,保温防,调饮食,治疗肠功能障碍。补充维生素B、C、H等。必要时可输新鲜浆及人丙种球蛋白。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给予相应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用皮质激素,但不作为常规治疗。局部可用复方抗真菌制、0.1%依沙吖啶(利凡诺)紫草地榆油膏、10%没食子酸铋氧化锌油膏外用。亦可外用炉甘石、安抚性润肤

2.中医疗法 治法:健脾、润肤。单方成药用人参香砂。亦可用西洋参3g饮。腹泻重者可服时疫止泻(周氏回生)。局部外用清凉膏

(二)预后

肺炎肾炎等导致婴儿死亡。

预防

加强养、加强护理防止感染、防止疲劳,防保温。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及时对应处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头癣

下一篇 蕗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