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藜芦

藜芦 七厘,中药。为百合植物黑紫藜芦 Ve r atrum japonicum(Baker)Loes. f. 的。七厘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具有涌吐,瘀,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中癫狂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味辛、苦,性。涌吐,瘀,止痛,杀虫。用于中癫狂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1、治跌打损伤、关节痛:藜芦4.5g。以......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辛、苦,性

功效

涌吐,瘀,止痛,杀虫。

主治

用于中癫狂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关节痛:藜芦4.5g。以烧90ml浸1h,取出捣烂布包,先擦然后患处。

2、治狂躁:藜芦研末,每次1.5-3g,冲黄服。可涌吐宿食涎,顿挫狂势,缓解症状。(1-2出自《福建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

使用注意

体虚弱、孕妇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黑紫藜芦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基部具带网眼纤维网。多数,近基生;叶片带状或狭长,长15-60cm,宽0.5-4cm,先端锐尖,基部下延为柄,抱,两面无毛。花序短缩或扩展而伸长,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白色绵状毛,侧生花序花梗长约7mm;雄性两性同株或均为两性花被6,反折,黑紫色深紫堇色,长或长披针,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雄蕊6,长2-3mm;子房无毛,3室,花柱3。蒴果或卵,具三棱,长l-1.5cm,宽约1cm。种子扁平,具翅。、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药材性状

略呈,长1-2cm,直径0.6-1.2cm,端与连接处有叶基残存,多枯朽,棕褐色簇生而细,长3-10cm,灰褐色,有较密皱纹,质轻而脆,易折断。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化瘀生新作用;

3、止作用。

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豁催吐,杀虫,瘀止痛。治中涌,癫痫,恶疮,跌打瘀肿,扭挫伤。”

2、《福建药物志》:“催吐,涌治跌打损伤,关节痛,狂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糖尿病足

下一篇 藜实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