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茎
简介
原植物
藜(礼记)灰藋(本草纲目)、灰菜(救荒本草)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的1/2。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5,宽卵形至椭圆形,背面具纵隆脊,有粉,先端或微凹,边缘膜质;雄蕊5,花药伸出花被,柱头2。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双凸镜状,直径1.2-1.5毫米,边缘钝,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胚环形。花果期5-10月。分布遍及全球温带及热带,我国各地均产。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间,为很难除掉的杂草。幼苗可作蔬菜用,茎叶可喂家畜。全草又可入药,能止泻痢,止痒,可治痢疾腹泻;配合野菊花煎汤外洗,治皮肤湿毒及周身发痒。果实(称灰藋子),有些地区代“地肤子”药用。本种分布甚广,形态变异很大,已发表的种下等级名称很多,相当混乱。我们认为非进行世界性的整理工作难于弄清楚,这里暂不细分,统归入本种之内。医药,幼嫩全草:甘,平。有小毒。清热利湿,透疹止痒,杀虫。用于痢疾,泄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茎:涂疣赘黑痣,蚀恶肉。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