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兔热病

热病又称土拉菌病、鹿蝇热,是一种由扁虱或苍蝇传播的啮齿动物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土拉菌可以被用作生物战中的致病病菌,感染者会出现高烧、浑身疼痛、腺体肿大和食困难等症状。本病的要特征是全身各处的局灶性化脓性和肿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因不同型而异,有发热淋巴结肿、皮肤溃疡、眼结膜充溃疡、呼吸道......
目录

概述

本病的要特征是全身各处的局灶性化脓性和肿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因不同型而异,有发热淋巴结肿、皮肤溃疡、眼结膜充溃疡、呼吸道感染、肠炎和毒血症等。在抗生素出现前,死亡率为5~15%,现已降至1%,伤寒型死亡率较高。感染后终身免疫(要是细胞免疫)。1914年,人类报道了第 1例病例,有细菌实。1924年,日本医生对此病作了进一步实。1926~1928年,前苏联也发现了类似的疾病。后来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较广,自然疫源地要以北半球较多,先后有美国、加拿大、西哥等十多个国家作过报道。1957年,中国首次从黄分离出本菌,以后本病在野兔和病人中得到实,只有小范围流

病因

传染源

土拉菌的储存宿要是家兔和野兔(A型)以及啃齿动物(B型)。A型蜱和吸昆虫传播,而被啮齿动物污染的地表水是B型的重要传染来源。家禽也可能作为本菌的储存宿。在有本病存在的地区,绵羊比较容易被感染,蜱和其他吸昆虫叮咬传播。人因接触野生动物或病畜而感染。出现季性发病高峰往往与媒介昆虫的活动有,也可能是发生水源感染。

传播途径

要是直接接触、消化道摄入感染和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染能力强,能通过没有损伤的粘膜和皮肤,所以从事狩猎、农业活动、野外活动及处理病畜时应该要特注意。

易感人群

不分年龄,性和职业,要是从事狩猎、屠宰、肉类皮毛加工等特定职业的农牧民机会较大。

病机

病原体由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多数患者可在局部起原发的溃疡病灶。细菌首先顺淋巴管达到局部淋巴结起炎性反应,以致淋巴结肿大。一部分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其他细菌则侵入环,继而血症。细菌随布至各器官等脏器出现一系列病变。

溃疡相联通的深部和浅部淋巴结多被侵犯而呈局灶性坏死和化脓,但不发生腺周炎。部病变可见的实质性损害与胸膜下坏死灶的融,并可发生脓肿

临床表现

1、潜伏期1~10日,平均3~5日,大多忽然起病,早期的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寒战恶心呕吐、高热、体温达39~40℃,热程可持续1~2周,甚至迁延数月。伴剧烈痛,乏力,肉疼痛和盗汗。有的还可能出现严重衰竭、极度无力、反复寒战和大汗淋漓等症状肿大,压下去有痛感。

2、在感染后的24-48小时后,手指,手,眼或口腔部等可出现炎性丘疹,此症状腺型和伤寒型土拉菌病例外。丘疹很快变为脓疱溃疡溃疡底呈凹陷状,干净,含有稀薄无色的渗出物。在肢体部的溃疡通常是单个的,而口腔和眼部的溃疡常是多发性的。一般眼部比较容易受影响。

3、区域淋巴结可肿大,化脓和大量流脓、第5天常发生伤寒样状态,病人可出现非典型性肺炎的体征和像其他肺炎那样的症状。土拉菌肺炎可伴有谵妄、虽常有实变体征出现,但呼吸音降低和偶尔听到的啰音可能是土拉菌肺炎的唯一体征。无干咳可伴有胸骨后烧灼感,疾病的任何阶段可出现非特异性玫瑰样皮疹,可发生肿大和周炎。

4、由于本菌的侵入途径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分为下列类型:

(1)溃疡腺型

为最常见类型,要特点是皮肤溃疡和痛性淋巴结肿大。与兔有的患者皮损多在手指和手掌。蜱媒传播的患者皮损多在下肢与会阴。原菌入侵1~2日后,在侵入部位发生肿胀与疼痛,继而出现丘疹、水疱和脓疱脓疱破溃后溃疡溃疡呈园或椭园,边缘隆起有硬结感;周围红肿不显著,伴有疼痛,有时有黑色痂皮。依溃疡部位不同,发生相应处的淋巴结肿大。常有肱骨、腋下及淋巴结肿大。

(2)腺型

细菌虽然很多由皮肤侵入,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而未见皮肤病损,腺肿以腋下或沟多见,可大如鸡卵,始疼痛明显,以后逐渐减轻。多在1~2月消肿,也有于3~4周时化脓而破溃,排出乳白色脓液,无臭,脓汁外溢可达数日不愈。

(3)肠型

要表现为部阵发性钝痛,伴恶心呕吐、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呈急性发作,体温升高,偶可腹膜炎、呕血、黑粪等。

(4)

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促、咳痰胸骨后钝痛,重者伴有严重毒血症状。部阳性体征少,胸部X线示气管肺炎,偶见脓肿空洞。淋巴结常有肿大。

(5)伤寒型(全身型或胸膜型)

起病急,剧烈头痛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热程1~2周,大汗,肉及关节疼痛,肿大,常有触痛。偶有瘀点、丘疹脓疱疹 。病菌进入流而血症,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临床与伤寒颇相似。有时可并发胸膜部的严重感染以及腹泻

(6)眼腺型

表现为眼结膜充、发痒、流泪畏光、疼痛、眼睑严重水肿角膜溃疡及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7)腺炎

病原菌侵入,可致扁体及周围组织水肿发炎,并有小溃疡成,偶见灰白色坏死膜,患者咽痛不明显,但可致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并发症

(1)可能会并发纵隔炎,脓肿膜炎等罕见的并发症;

(2)伤寒型或中毒型可并发膜炎、骨髓炎、心包炎、膜炎、腹膜炎等疾病;

(3)随着病情进展,演变为慢性疾病时,淋巴结发生继发性炎症,表现为成结核样肿。

检查化验

1、皮试法

(1)该法的弊端是对临床诊断并不能排除以往患过本病的可能性,要用于流调查。

(2)具体做法如下:用稀释的死菌悬液或提纯的抗原制备土拉菌素,接种0.1ml菌素于前12~24h检查结果,若呈现红肿时为阳性反应。第3~5病日即可出现反应。

2、试验

(1)清凝集试验:在病程第2周始出现抗体阳性,1~2月后滴度达高峰,最高可达1∶1280,抗体可持续数年。凝集效价1∶100或更高或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清的抗体滴度间升高4倍时具有诊断意义,并可以此排除与布氏杆菌的交叉反应;

(2)反向间接球凝集试验:具有早期快速诊断特点,1~2h可出结果(3)免疫荧光抗体法: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1~2h可出结果,特异性和灵敏性好。

3、象检查

过检查可发现起病初期白细胞增多(10~12)×109/L,呈中粒性细胞增多。病程后期白细胞减少,而淋巴与单核细胞比例上升,有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4、细菌培养

将局部溃疡分泌物、肿大淋巴结洗液或急性期液等标本,培养于葡萄糖-胱氨酸-液琼脂培养基上,48h后可分离出病原菌

鉴别诊断

(1)注意职业特征,分析病人是否为在与传染源接触的职业人群,这点对于诊断该疾病有重要意义;

(2)一些临床表现,如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溃疡进一步确认;

(3)与鼠疫、炭咬热等皮肤病灶和腺肿有一些相似的症状,要注意鉴

(4)与恙虫、伤寒鼻疽、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真菌感染细菌性肺炎淋巴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白喉、流感以及肺癌等相鉴,具体的临床表现参照相对应疾病,再进一步诊断。

诊断

本病患者的白细胞可以正常或升高,沉快,、脓液等分泌物可以培养阳性亦可作动物接种但最便的法还是抗体的测定,二次清检测抗体有4倍升高有助诊断,一次恢复期抗体滴度>1:160,说明曾感染过。皮肤试验对临床和流调查有帮助,但皮试抗原需自制备。

治疗

1、抗菌治疗

(1)链霉素:为治疗的首选药物,0.5g每12小时1次注射,直至体温正常;然后改为0.5g/d连用5日,淋巴结和皮肤溃疡中即不见细菌,但局部淋巴结肿大仍需数周后消失。及早使用链霉素,这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2)庆大霉素:是适宜的替代药物,3-5mg/(kg.d)分3注射或静注射也是有效的。

(3)氯霉素四环素:500mg每6小时服1次,直至体温正常;然后改为250mg每日4次连用5~7日,但用这两种药偶可见复发,并且不能防止淋巴结化脓。亦可选用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等半四环素

(4)卡那霉素也有疗效。对重症患者也可并应用上述药物,以防产生耐药性。

(5)弗朗西斯土拉菌在体外试验时对第3代头孢菌素是敏感的,当诊断不明而疑及土拉菌病时,可用头孢噻肟1-2g静注射每8小时1次或头孢松1g每12小时静注射1次,再加适宜量的链霉素庆大霉素,这对初期治疗是有用的。

2、其他治疗

(1)对眼土拉菌病,可用温盐水纱布湿,戴镜可缓解症状;严重病例用后马托品滴眼,每4小时1次,每次1-2滴,严重头痛者用可待因15-60mg服或皮下注射,每3-4小时1次。

(2)用盐水纱布持续湿对原发性皮肤病变是有益的,可减轻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严重程度,大的脓肿流,但除非治疗被耽搁,一般极少需要作流。

(3)病人应予隔离,其排泄物、分泌物、用具等进消毒。肿大淋巴结如无脓肿成,忌切流。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和适当蛋白质,肺炎病例宜给氧。

预防

 要重视饮水和食品管理,加强对寄的控制管理,避免与病兽接触,必要时可注射菌苗,减毒活菌苗效果较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