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鼠螨叮咬

螨叮咬(ornithonyssus sting)是由寄生在家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起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颈肩、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团,互不相融、瘙痒剧烈。螨叮咬无传染性、无特殊感染人群,易鼠疫全身化脓性感染、流性出热等并发症。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鼠疫全身化脓性感染......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鼠疫全身化脓性感染性出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头孢羟氨苄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1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螨叮咬(ornithonyssus sting)是由寄生在家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起,可能与反应源相

(二)发病机

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反应源相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老。人体螨叮咬病的控制重在预防。螨病的预防宜采取综性防治措施:①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治疗蠕螨感染患者;②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中的脸盆、毛巾等专用,常烫,减少传播机会。勤洗澡、勤晒枕头、被褥;③严格消毒美容、按摩等公共场所的用具,防止相互感染。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饲养猫等类的天敌,清除垃圾杂物都可以减少类的繁育,减少本病的发生。

并发症

鼠疫全身化脓性感染、流性出

本病除了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外,还可传播其他疾病,如流性出热,甚至鼠疫等,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如果患者被叮咬后出现了严重的呕吐腹泻,且大便呈现出"米泔样"的鼠疫特征性大便则需要警惕本病,病立即就诊。由于皮肤黏膜的破溃,患者常可伴有皮肤黏膜的化脓性感染。

常见症状

丘疹 瘙痒

常在春秋繁殖高峰期间,从宿体上出来袭人,好发于颈肩,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团,互不相融,瘙痒剧烈,一般1周可消退。

在春秋发于颈肩,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团,互不相融,瘙痒剧烈,且环境有老出现。

检查

临床皮肤检查:好发于颈肩、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团,互不相融,瘙痒剧烈,一般1周可消退。

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可见到感染的寄生虫,一但发现螨则可确诊本病。

实验室检查:常规、分泌物培养、功、功、酶谱。

诊断鉴别

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该病要和下列疾病鉴

1.丘疹荨麻疹 皮疹常突然发生,与季系不大,不一定有谷物、杂草接触史,不易查到虫体。

2.疥疮 有典型的好发部位,在指缝处常能查到疥螨或虫卵。

3.水痘 发病多在春季,多见于儿童,有接触传染史,皮疹以水疱为,发疹前常有先驱症状,无谷物、杂草接触史。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头孢羟氨苄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100元)

(一)治疗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仅仅给予局部可对症处理,促进伤的恢复,可使用红花油、硫磺软膏涂擦皮损处,对于有皮肤破溃的患者,可给予局部涂擦百多邦软膏。同时可以服抗原虫累的抗生素,如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

(二)预后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预后良好。

护理

1.搞好室的卫生,预防老的猖獗。

2.不生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

3.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4.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

5.加强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6.不随地大小便,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

饮食保健

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忌,理饮食即可。

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消肿止痛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鸡油、肥肉、羊油;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裂叶崖角藤

下一篇 手湿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