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皮炎(Recurrentgrannulomatousdermatitiswitheosinophilia)又嗜酸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cellulitis),本病1971年由Wells报告故亦称Wells综征。(一)发病原因可能为一种过敏反应,大多数患者原因完全不明,有些则与肢动物叮咬,药物过敏寄生虫感染,先天过敏性体质,脏恶性肿,皮肤......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为一种过敏反应,大多数患者原因完全不明,有些则与肢动物叮咬,药物过敏寄生虫感染,先天过敏性体质,脏恶性肿,皮肤真菌感染

(二)发病机

病机制还不清楚。

症状

为反复发作的大水肿性红斑,类似急性蜂窝织炎,数天后成无痛性,浸润性肿性真皮和皮下组织肿块,典型皮损位于上部,四肢或部,皮损进展时患部变硬,可在2月完全消退,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哮喘及关节痛,大多数患者末梢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饮食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一)治疗

皮损可自消退。可试用羟嗪(hydroxyzine)和泼尼松治疗,亦可试用氨苯砜治疗。

(二)预后

皮损进展时患部变硬。可在2月完全消退。

检查

细胞病理:早期真皮可见致密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的浸润,其中许多嗜酸性粒细胞呈现颗粒,浸润可扩展到皮下组织,甚至可累及其下的肉,肿期皮损,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广泛的颗粒,在纤维上有鲜红色颗粒聚集,成特征性的焰状图(Flamefigure),有些纤维周围除嗜酸性粒细胞外,可见巨噬细胞和巨细胞呈栅栏状包绕,其中成渐时性坏死。

诊断鉴别

本病应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鉴。本病有表皮下无浸润带,浸润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浸润中几乎无嗜酸性粒细胞,亦不出现无浸润带。同时应和面部的皮肤结核相鉴,两者临床表现类似,但病理检查后者可见结核肿样病理改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裂果卫矛

下一篇 裂序楼梯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