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嗜酸性脓疱毛囊炎是一种浅在毛囊口炎。病原茵多为金黄葡萄球菌,有时为白色葡萄球菌,常因虫咬,损伤、搔抓所致。在毛囊处有角层下脓疱脓疱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残余的角质和坏死的上皮细胞。脓疱四周表皮细胞水肿,毛囊上部周围结缔组织水肿管扩张,其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6%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哮喘湿疹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6%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哮喘湿疹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中医 中医皮肤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14天

治愈率:60--80%

常用药品: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克拉霉素

病因

早期见毛外鞘细胞,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囊脓肿脓肿含有多量上述细胞。

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校等)中广泛进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隔离,患者所用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并发症

哮喘、湿疹

常有哮喘及湿疹并发。

常见症状

脓疱湿疹脓疱痤疮丘疹、瘙痒、红晕鳞屑

以男性为,男女之比约为5∶1,发病年龄为16~61岁,20~30岁多见,皮疹好发于面部,胸,上肢伸侧,为毛囊性红色丘疹端常有脓疱,周围有1~2mm红晕,初起在,以后逐渐群集,可红色,中丘疹消退后有少量鳞屑及色素沉着,边缘又起新丘疹,并向周围扩大,皮损扩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增大,边界清楚,可反复发作,皮疹持续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定,掌发疹类似脓疱病。

皮疹处有轻度瘙痒,加剧时还有全身不适。

多数患者有痤疮或脂溢性皮炎史,或同时存在本病,家族中常有哮喘及湿疹患者。

检查

白细胞中度增高,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可达0、46×109/L,一般波动于(0、02~0、26)×109/L之间,细菌培养无致病菌发现。

早期见毛外鞘细胞,细胞间水肿,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囊脓肿脓肿含有多量上述细胞,毛囊及管周围也有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毛发完好。

诊断鉴别

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本病诊断不难。

1、脓疱病:属于高度传染性、细菌性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特是婴儿。此病要影响孩子的部皮肤和婴儿的尿布区,有时也可在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细菌可通过伤、昆虫叮咬或某种皮肤病,如特应性湿疹疥疮等进入体脓疱病。

2、脓疱性银屑病:较少见,病因不明,伴全身不适、乏力及关节肿胀,红斑上突然出现泛发浅在的黄白色无菌小脓疱,针头至粟粒大小,初为小,以后融成“脓湖”,数周可弥漫性分布全身。

疾病治疗

(一)治疗

氨苯砜或皮质激素有良效。也可试用羟布宗(羟基保泰松)、或磺胺吡啶、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个病人摘除扁体或应用抗生素治疗龋齿后好转。

(二)预后

可反复发作。皮疹持续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定。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养,多吃点豆浆、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