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辣椒

辣椒 辣椒(拉丁:Capsicum annuum L.),辣椒辣椒属,一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其高40-80厘米;近无毛或微生柔毛;互生,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单生,花萼杯状,花冠白色花药紫色;果梗较粗壮,果实长指状;种子淡黄色;果期5-11月。辣椒对条件水分要求严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
目录

物种起源

索亚美利加:考古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在此生长了,所以辣椒可以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最初发现于美索亚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西哥胡椒

南美洲:在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实际上,由于哥伦布把辣椒印度发现的胡椒混淆了起来,后来哥伦布把辣椒带回了西班,说它是一种香料,虽然它是属类植物,但哥伦布的错误并没有妨碍辣椒几乎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而很有铃椒最早就是发现于南美洲的。

非洲:非洲人对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谷物”很喜爱,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把辣椒吸纳到自己的食谱中。仅仅几年的工夫,借由葡萄人的荐,辣椒便一直传播到了非洲大陆东边的莫桑比克。当时,葡萄人撒下了购买非洲奴隶的大网,而他们在哪里买奴隶,他们就把辣椒带到哪里,这样辣椒也就迅速在非洲大陆传播来。

欧洲:最初欧洲人不大接受辣椒辣椒西班进入安特卫普,然后在1526年来到意大利,1548年又来到英国。许多理论都认为,是穆斯林商人把辣椒印度由波斯湾带到阿勒颇(叙利亚西北部)或亚历山大城(埃及),然后再往北进入东欧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土其人把辣椒从亚洲带入东欧的:由波斯湾和小亚细亚和黑海进入土其在1526年所征服的利。接着,辣椒利又进入德国。第三种可能性是葡萄人从它的殖民地之一霍尔木兹把辣椒到东欧,与来自印度的黑胡椒竞争。

北美洲:虽然在西哥种植辣椒已有数个世纪,但是直到奴隶贸易全面盛辣椒才在北美出现。辣椒在非洲人食品中的盛促成了它向新大陆的传播。非洲人非常喜欢吃辣椒,以至于奴隶贩子在跨越大西洋的航中不得不携带大量辣椒。而且,为了让非洲奴隶在北美生活时保持他们的饮食习惯,种植园也不得不种植辣椒。结果,17世纪以后,辣椒在北美安顿了下来。

亚洲: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明《草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说明川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

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欧洲殖民义到达美洲以后,辣椒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大约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中国的年代未见具体的记载,但是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遵生八笺》(1591年),曰:“番椒丛生,白,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此记载,通常认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几乎是没有辣椒的空白地带了。

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始“种(辣椒)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的苞谷饭,其菜多用豆,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还不多,但道光以后,食用辣椒便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成性,连汤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较之下,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据清代末年傅崇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成为川菜中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与傅崇同一时代的徐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云南在什么时候始食辣?其邻近贵州的镇雄在乾隆时起食辣,但直至光绪时期的著述《云南通志》中仍无辣椒的踪影,其时辣椒涌入了云南——徐余在《蜀游闻见录》中写到,他的父亲在雅安发现每年四川雅安运入云南辣椒“价值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高40-80厘米。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互生,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厘米。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卵形花药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端渐尖且常弯,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紫红色,味辣。辣椒有两种,一种是白的,一种是紫的,两种都有四瓣花瓣至六瓣花瓣三种。而且两种结出来的辣椒也有所不同:紫结出来的辣椒是紫的,而白结出来的辣椒就是普通的红辣椒种子,长3-5毫米,淡黄色。果期5-11月。

主要品种

要变种

1b.菜椒(变种)灯笼椒

var. grossum (L.) Sendt. in Martius, Fl. Brasil. 10: 157. 1846——C. grossum L. , Mant. Pl. 47. 1767——C. frutescens L. var. grossum Bailey, Man. Cult. Pl. 783. 1949.

植物体粗壮而高大。卵形,长10-13厘米。果梗直立或俯垂,果实大型,近球状、柱状或扁球状,多纵沟,截形或稍内陷,基部截形且常稍向凹入,味不辣而略带甜或稍带椒味。

中国南北均有栽培,市场上通常出售的菜椒即为此变种。

1c.朝天椒(变种)

var. conoides (Mill.) Irish, Miss. Bot. Gard. 65. 1898——C. conoides Mill. , Gard. Dict. ed. 8, no 8. 1768——Co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Bailey, Man. Cult Pl. 873. 1949.

植物体多二歧分枝长4-7厘米,卵形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锥状,长约1.5 (-3)厘米,成熟后红色紫色,味极辣。

中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

1d.簇生椒

var. fasciculatum (Sturt.) Irish, Miss. Bot. Gard. 68. 1898——C. fasciculatum Sturt. in Bull. Torr. Bot. Culb. 15: 15. 1888——C.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Bailey, Man. Cult. Pl. 783. 1949.

植物体高可达1米。卵状披针叶柄细长。下部常单生,在端由于节间极短缩而数朵(可达8-10朵和数个一起呈簇生状),花梗细瘦,直立或斜升,稍俯垂。果梗粗壮,直立,浆果指状或锥状,长4-10厘米,微弓,在梗上直立生,成熟后成红色,味很辣。

中国南北均有栽培,通常作盆景或有少量种植作为菜蔬或调味品。

属下种类

菜椒(变种)灯笼椒var. grossum(L.) Sendt.

植物体粗壮而高大。卵形,长10-13厘米。果梗直立或俯垂,果实大型,近球状、柱状或扁球状,多纵沟,截形或稍内陷,基部截形且常稍向凹入,味不辣而略带甜或稍带椒味。

中国南北均有栽培,市场上通常出售的菜椒即为此变种。

朝天椒(变种)var. conoides(Mill.) Irish

植物体多二歧分枝长4-7厘米,卵形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锥状,长约1.5(-3)厘米,成熟后红色紫色,味极辣。

中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

簇生椒var. fasciculatum(Sturt.) Irish

植物体高可达1米。卵状披针叶柄细长。下部常单生,在端由于节间极短缩而数朵(可达8-10朵和数个一起呈簇生状),花梗细瘦,直立或斜升,稍俯垂。果梗粗壮,直立,浆果指状或锥状,长4-10厘米,微弓,在梗上直立生,成熟后成红色,味很辣。

中国南北均有栽培,通常作盆景或有少量种植作为菜蔬或调味品。

生长习性

辣椒生育初为发期,催播种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到蕾显为幼苗期。第一穗到门椒坐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适宜温度25-30度,发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

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对条件水分要求严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条件。

分布范围

本种原来的分布区在西哥到哥伦比亚;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繁殖栽培

种植

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蓍子之间。种子适温为23-30℃,低于15℃则不能发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起毒素病和日烧病。

整地基肥

辣椒连作,也不能与子、番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定植前再整地,表土仍保持较大土它,以便透爽水,对防止落花、落和落有良好的作用。长沙菜农对种植辣椒地的要求是“深沟高畦、破老底;土平它大、水畅流”。畦宽一般是1.3-1.7米(连沟),栽植2-3。也有宽畦2.3-2.7米,在畦上横向栽植的。作畦的同时,每亩施腐熟厩肥50-80担,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25公斤作基肥。

播种育苗

将塑料小拱棚育苗的法介绍如下:

①苗床选择:苗床要选择北向南,高爽水,又水源便,而且未栽过科作物的地块。

②苗床准备:苗床最好在伏天就深挖烤土,上面泼一层人畜粪,晒干后,盖上薄膜,防止下雨时肥份流失。

③播种:播种前床土充分浇湿,整细整平。苗床宽一般1.5-1.7米为宜。一般不浸种催。早熟种一般1月份播种,晚熟种一般2—3月播种,栽植一亩需播种75-120克。

播种后,用拌有老糠灰或煤灰的细土盖种,厚度约2厘米左右,以盖没种子为度。然后浇水,待收水后,盖上地膜,最后用细竹竿或竹围成小块拱架,架高0.5米左右,上面覆盖薄膜,将薄膜北边用泥土压实,以利防风。两边用砖压为好,以便随时揭膜,通

④苗床管理:播种后到出苗前,一般不需管理,发现始出苗,要立即揭除地膜,否则成高脚苗。出苗后,晴天上午9点揭薄膜,下午4点仍旧盖上薄膜。阴雨天也要尽量通。发现床土现白,秧苗萎蔫,则需浇水,浇水时间一定要在上午9点1-2点。浇水后两小时,再检查一次,如发现局部仍呈干象,就进补水,使秧苗生长一致。阴雨天、冻天都不应浇水,否则,因湿度过大,床温降低,容易发生病害。下雪天,可加盖草窗,草窗上面再盖一层薄膜,还可以在床安装电灯,以利防保苗。

⑤排苗:为使秧苗粗壮,根系发达,当秧苗出现两时,需假植一次,株6-10cm,12-15cm,边排边浇水,防止秧苗萎蔫,排苗床的准备、要求和管理均与播种床相似。

定植

辣椒的定植以土温15℃以上为宜,过早定植,因土温低,生长缓慢,而且落花,达不到早熟的。定植离,早熟品种40一50厘米,株26—33厘米,每1一2株,晚熟品种66—73厘米,株50—60厘米,每1株。选择晴天的下午定植,当天上午苗床需浇水,以利扯苗。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及时浅中耕一次。植株生长,着重中耕一次。植株以前,再中耕一次。中耕结除草和培土

②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提苗肥,每次用量不能过多或过浓,否则易起徒长,推迟结果。当等一、二层着果后,要追施较多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果实始采摘后,更要求土壤有充分肥水,植株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如果在浇水后土壤未干爽以前就接着下大雨,落和死株现象就会相当普遍,特是在起伏至立秋这段时间最为突出。因此,在灌溉时,一定要据天预报决定灌溉时间。灌水深度以不超过畦沟的四分之三为宜,并要在晚上或清晨进,而且急灌急排。

③采收和留种:作为鲜食的,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生长和结果。

留种采收株选结果选的法,即在田间据品种特征选择标准株贴上标志,作为留种株。将其第一层果早日采收上市,留2—4层果作为种果,种果红熟后采收时,进一步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果实,采摘的种果摊放在阴凉处,后熟5—7天,剖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

种植培育

辣椒的种植

1.种子处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天,促进后熟,提高发率,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钠,或300-400倍的高锰酸钾。或1%硫脲浸泡20-30分钟,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反复冲洗种子上的药液后,再用25-30度的温水浸泡8-12小时。

2.育苗播种:苗床做好后要灌足底水,再喷用绿亨一号3000倍进消毒。然后撒薄薄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洒到苗床上,再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覆盖,最后覆盖小棚保湿增温。

3.苗床管理:播种后白天温25-34.7度,地温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后,要趁面没有水时向苗床撒细土0.5厘米厚。以弥缝保墒,防止苗。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应,但又不能使土壤湿辣椒高度到5厘米时就要给苗床通炼苗,通据幼苗长势以及天温度灵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天炼苗。炼苗要逐步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长,可以喷洒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壮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缩胺。秧苗弱黄可喷天达2116定植前用病毒灵或植病灵等灌面喷洒,对预防病毒又较好作用。

整地过程

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弱,为使其不断结果,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养条件,定植前翻地10-15cm深。亩施厩肥5000kg,可掺施过磷酸钙15kg-20kg,短灌、短排作沟渠,沟沟相通,使雨后田间不积水。

定植过程

适期定植,促早发。早发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要原则。辣椒又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封垄,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会损伤根系,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定植密度

辣椒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试验明,辣椒密植增产潜力大,尤其一直生长到秋季的青椒。适当密植有利于早封垄,由于地表覆盖遮荫,土温及土壤湿度变化小,暴雨后根系不至于被暴晒,起到促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产密度为每亩3000-4000(双株),50-60cm,株25-30cm。一般多采用双株或3株1。定植式有大垄单密植、大小垄相同密植及大垄双密植等,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管理过程

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促秧;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后要保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1.始采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追少许粪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并配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上的侧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这一阶段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并结培土追肥。

3.高温季及其以后的管理

高温雨季易诱发病毒病,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因此,高温干旱年份必须灌在旱期头,而不能灌在旱期尾,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还要及时灌溉,防止雨季后干旱而成病毒病高峰。高温季应在早晚灌溉。期喷800-1000倍矮壮素3-4次,有较好的保增产效果。

4.缩果后期的管理

高温雨季过后,温转凉,青椒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必须加强管理,促进第二次结果盛期的成,增加后期产量,应及时浇水,并结浇水追施速效性肥料,补充土壤养之不足。

采收

一般谢后2-3周,果实充分膨大、色泽青绿时就可采收,也可在果实变黄或红色成熟时再采摘。注意尽量分多次采摘,连果柄一起摘下,留较多果实植株上,可提高产量。

注意要点

1.春辣椒的苗龄在110天左右,有的可达到150天以上,在北地区,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辣椒本身高产稳定,但是一些地出现减产现象是因为品种退化。抗病力较差,病害严重造成,种植地块要选择在近几年没有种植果蔬菜和黄瓜、黄烟的春白地。刚刚收过越冬菠菜的地块也不好。定植前7天左右,每亩地施用土杂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碳酸氢氨30公斤作基肥,照70厘米沟,整平、起垄、覆膜等待定植。定植可30公分株,两个相临放苗,每栽一棵。每667平米2500-3000

2.定植后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促秧、促发棵。次间要注意浇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后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并结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护根系防止倒伏。进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要及时摘除门椒,防止果实坠落起长势下衰。结浇水施肥,每667平米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并再次对培土。注意排水防涝。要结喷施面肥和激素,以补充养分和预防病毒。

3.辣椒生长期对多种除草敏感,尤其是2,4D乳油,喷施农药不当会对辣椒产生严重药害。

阳台种植

阳台辣椒的种植法:

第一步:材料准备

所需材料:种子、塘泥、泥炭土、园土、沙、栽培容器、园艺铲、修剪刀、水

1.土壤:入盆前养土的配比可用塘泥:泥炭土=1:1;入盆后可选园土或泥炭和沙一定比例配比。

2.容器:一般应选高10-15cm,大小可据自己种植的需要选择,单株种植密度为10-15cm。

第二步:播种育苗

1.可直接播种,或将买来的辣椒种子置于50-55℃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

2.播种前先将准备好的养土装入盆盆沿3-4cm即可,并浇透水,待土壤稍干即可间隔10-12cm播种1-2粒菜籽,播后覆盖1cm细土。

第三步:入盆

1.待小苗长到2时即可入盆。

2.入盆前用瓦在盆底的透水孔搭“人”,加上卵石,再加入养土,使盆土低于盆2cm,挖好5-7cm见

3.用园艺铲在原盆植株根系周围5cm左右的位置挖出小苗。将带土坨的小苗栽入已准备好的

4.浇水至盆底有水渗漏。

5.入盆以后放置在室阴凉处,控制腾,待幼苗缓苗后再放入阳台。

第四步:日常管理

1.辣椒喜温暖,怕霜冻、忌高温。

2.每天或隔天淋清水。

3.入盆后每隔15天每株添加5-10g复肥。

4.对光照要求不严,但光照不足会延迟结果期并降低结果率。

5.生长基本不用整

6.重点是果期的管理,果实发育适温25-28℃,若遇高温干旱、强光直射易发生果实日灼或落果,果期不宜多浇水,要求空,否则授粉不良。

应对连阴雨

连阴雨对后辣椒如果管理不当,对辣椒有一定影响,要应做好以下几

中耕除草、增施草木灰,降湿通气

通过中耕,破除土壤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辣椒根系发育,为辣椒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中耕时间应选择在晴天高温期或高温前进,近处浅,间深,避免伤。中耕后杂草大量失水枯死,同时又具有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结中耕增施草木灰,一是降低土壤湿度;二是增加土壤养分。

打尖,防止落花落果

辣椒时,保留干和2-3个侧,下部腋芽应全部抹除,并剪掉、老病残,使膛通透光,在3级以上分枝留2打尖,新长出的条留1果2打尖,摘除下部老病,以促进上部生长果实伸长膨大。同时再次培土,促发新,并喷施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

推株并拢,改善田间通透光条件

辣椒到了成熟期,由于植株生长茂密,条纵横交错,以及杂草清除不彻底,或管理不当等,直接影响线辣椒成熟时需求良好的通透光条件。如不采取推株并拢解决群体郁问题,尤其是阴雨连绵将会出现已丰收到手的胜利果实落果霉烂,直接影响成熟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推株并拢是阴雨天促进辣椒红熟的键措施。推株并拢法:人工用两手将辣椒植株基部约5厘米处,用力向两侧推压,用脚将部踏实。但要轻手轻脚,尽量防止伤坏植株和青椒。在推株并拢的同时,可结拔除杂草、捡拾落地青椒、虫病斑椒以及畸椒。为辣椒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透光条件。

储存

一、埋藏法在贮藏窖或室,先铺6—9厘米的干沙子,摆放20—30厘米厚的无病、无虫、无机械损伤的辣椒,再铺放9—12厘米的沙子。如此堆放1—3层。也可用筐或木箱装辣椒,离箱、筐上5—7厘米处覆盖湿润的泥沙。把筐、箱堆4—5层,在最高层覆盖30厘米厚湿润的泥沙。窖或室保持贮藏适温,可贮藏50—60天。

二、窖藏法选土质坚实、地势高的地块,挖地下窖。窖壁要坚实,底垫砖块,窖用塑料薄膜封,防止雨淋和冻害。辣椒在窖的存放式有:

1.筐贮:将挑选好的辣椒放在筐中。筐垫纸或薄包,装后加盖。将筐堆垛。

2.架贮:在窖作成1—2米高的架子,分成3层。将辣椒平铺在架上。

3.藏:在地面铺上稻草,上放辣椒30厘米厚,堆成一长条,上盖草苫子。窖的蒲包、草苫子等均应保持湿润,并保持窖温7—9℃,每15天可检查1次。

4.塑料薄膜调贮藏法:将过挑选的辣椒装入消过毒的条箱,每箱装10公斤左右,“丁”堆放。每垛堆48箱。最上层覆盖麻袋或牛皮纸等,防止水滴落在果上和避免光照直射辣椒。底层放生石灰5—7公斤,以吸收二氧化碳。外层罩上塑料膜帐子,密封隔绝外界空后,即抽氧充入氮。一始把氧含量降到2%—5%。数天后,将氧调在5%以。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增加消石灰的办法吸收,使其含量也控制在5%以。每隔10—12天揭账倒动1次,擦干薄膜上的水滴,剔除腐烂果实。如无抽氧充氮装置,也可用自然降氧的法。即利用果实呼吸使氧降低到5%左右。

病害害防治

青枯病

发病特征:植株发病时,病株叶片白天枯萎,阴天或早晚恢复,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导管褐色,将切浸在水中,从切处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

发病规律: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温达到20℃-25℃时,温达到30℃-37℃时,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为害严重。病菌在土壤酸碱度为6.6时适宜发育

防治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调整土壤酸碱度,亩施石灰50-100公斤;

3.实轮作,防止重茬或连茬;

4.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撒施石灰粉;发病初期可用100-200PPM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一包兑水150市斤淋湿土壤,连续防治3次,灌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辣椒疫病

发病特征:在整个生育周期皆可发病,苗期染病,多发生于基部,苗期发病,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或近,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迅速凋萎。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土壤中或病组织中越冬,卵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溅射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为23℃-31℃,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发生。

防治法:

1.若辣椒疫病是土壤传染,防治时必须用农药灌

2.防治键时间为6月中、下旬?辣椒盛期挂果期,一般为浇完头水后1-2天

3.有效农药用25%早霜灵或58%早霜灵锰锌,浓度为500倍液灌,每灌0.3-0.4斤效果最好。

白粉病

发病特征:辣椒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真菌鞭靼丝白菌起,叶片,老、嫩均可染病。在田间要靠流传播蔓延。稍干条件下该病容易流。病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斑驳。病部面产出白粉状物,严重时病斑密布,致使全变黄,大量成光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法:

1.种植时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率)。

2.种植前深翻土壤,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杀菌消毒、保温保墒。

3.在辣椒的各个生长期要适时喷洒辣椒壮蒂灵,增强体养输送,提高辣椒对外界病菌的抵抗力。

4.发病初期喷洒多氧清1000倍液加杜邦福星3000倍液并加施新高脂膜,效果尤好。

主要价值

为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种子油可食用、果亦有驱虫和发汗之药效。

药用价值

功能

1.《纲拾遗》:辣性热而,亦能祛水湿。有小童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颇适,每食需此,又用以粥食,未几,疟自愈。良由胸积水,变为冷,得辛以之,故如汤沃雪

2.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结,辟恶,杀腥诸毒。

3.《百草镜》:洗冻疮冷疥,泻大肠癖。

4.《药性考》:温中,除发汗,去冷癖,湿

5.《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湿开郁,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止泻痢,祛脚

6.《药检》:能祛解郁,导滞,止泄泻,擦癣。

药理作用

①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碱,服可作健,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动物试验(巴索夫痿狗)明,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加强的运动。用各种辣椒制成的调味品,人服后,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大服可产生胃炎肠炎腹泻呕吐等。曾有报告辣椒对离体动物肠管有抑制及解痉作用。

②抗菌及杀虫作用

辣椒碱对蜡样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其并无抗菌作用,仅对结核杆菌有很轻微的抑制。10%-20%辣椒荆有杀灭臭虫的功效。

③发赤作用

外用作为涂擦对皮肤有发苏作用,使皮肤局部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环的旺盛。酊可用于冻疮;但也有人认为,辣椒仅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起温暖感,对管则很少影响,高浓度也不发泡,故不能视为发赤

④对环系统的作用

辛辣物质(生姜胡椒,特辣椒)可刺激人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压上升(特是舒张压),对搏无明显影响。辣椒碱或辣椒对麻醉猫、犬静注射可起短暂压下降、跳变慢及呼吸困难,此乃刺激及冠区的化感受器或伸张感受器所起。对离体豚房则有直接的兴奋作用,对大后肢管也有收缩作用。

⑤其他作用

国外曾报道,食用红辣椒作调味品(品种不明)的食物3周后,可使浆中游离的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还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地上部分的水对离体大子宫有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腿痛:取辣椒末、凡士林(1∶1)或辣椒末、凡士林、白面(2∶3∶1)加适量黄调成糊状。用时涂于油纸上贴于患部,外加布固定。治疗65例,有效者25例,明显见效者23例,症状消失者1例,无效16例。多数在用药后15-30分钟局部发热,1小时后局部有烧灼感;部分病人有触电感。发热烧灼感常持续2-24小时,最长可持续48小时,并有全身热感和出汗。普遍在药后觉关节活动灵活柔软,有轻快感。检查可见局部充发热,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和水泡

治疗一般外科炎症:取老红辣椒焦研末,撒于患处,每日1次;或用油调成糊局部外,每日1-2次。临床治疗腮腺炎、蜂窝织炎、多发性疖肿等共557例,用药2-10天不等,均有效果。

3.治疗冻疮冻伤:取辣椒1两切碎,冻麦苗2两,加水2000-3000ml,沸3-5分钟,去渣。趁热浸洗患处,每日1次。已破溃者用数料包裹,保持温暖。治疗200例,治愈18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愈者最少用药1次,最多者11次,绝大多数在5次以。有溃疡成者疗效较差,且洗时有痛感;发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疗效不及发生在手足者满意。有用辣椒30克连籽切碎,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g中,继续至翻滚后10-15分钟,滤去辣椒,再加入樟脑15g混匀。于冻伤初起时涂擦患部(已被者不能用),至局部有热感为止,每日2-3次。

4.治疗外伤瘀肿:用红辣椒晒干研成极细粉末,1∶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匀搅拌,待嗅到辣味时,冷却凝固即成油膏。适用于扭伤、击伤、碰伤后起的皮下瘀肿及关节肿痛等症,于局部,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12例,7例痊愈,3例症状减轻,2例效果不显。有效病例一般药4-9次。

文献记载

《全国草药汇编》

偏瘦冬季少吃辣椒

在天冷的冬季,不少人喜欢吃辣椒。可传统医认为,辣椒虽能驱、止痢、杀虫、增强食欲、促进消化,但膳食上应当讲究五味(酸、苦、甘、辛、咸)调和,过于偏爱辣味,易造成脏腑阴阳失调,产生疾病。

过盛辣味有发行气、活等功能,吃多了容易使过盛,耗伤阴,导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牙痛等“上症状

湿热加重过食辛辣易加重体内湿热,表现为皮肤痤疮压升高、痔疮加重和等。

冬季适当减辣:

辣辣辣辣辣1.体型偏瘦的人。中医认为,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常表现为干、口苦、眼部充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过食辛辣,就会使上述症状加重,导致出过敏和炎症。

2.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过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状

3.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明,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脏排泄,对脏实质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4.慢性肠病、痔疮皮炎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及压患者。

5.慢性病不宜食用辣椒

食用价值

食疗

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医药专家认为,辣椒能缓解胸冷痛,制止痢疾,杀抑寄生虫,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还能刺激口腔黏膜,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养、驱等功能,为人类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你的日常菜谱中加入一点辣椒,对身体的健康大有益处。

辣椒也是一种很有刺激性的食物,是很多人的最爱,特四川人吃辣是出了的,辣椒不仅仅是它的辣味能够刺激我们的食欲,对于温都有很大的功效,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性能

味辛,性热。能温中健燥湿,发汗。

该品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服能增进食欲,促进肠道消化功能;辣椒碱可刺激人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压的暂时上升,一般在10~15分钟后复原。

用途

用于胃虚食欲不振部有冷感,泻下稀水;寒湿郁滞,少食苔腻,身体困倦,肢体酸痛;感冒风寒恶寒无汗。

用法

食,研末服或生食。

注意

食用宜选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润多肉者。不宜多食,过食可头昏眼干口腔部或肛门灼热,疼痛,腹泻疱疹等。

阴虚旺、咳嗽咯血吐血便血疾、疮疖和消化道溃疡的病人不宜服用。

食用场

锅配料:当作配料,可美味,促进食欲。

辣味菜品:做宫保鸡丁,辣椒肉等,好处非常多。

制作法:

1.准备材料:干红辣椒花椒、姜八角桂皮、白芝麻(熟的)。

2.无油的冷锅倒入干红辣椒花椒,小慢慢1分钟左右

3.待冷却后,取1/3用研磨机磨成辣椒粉末。

4.另外2/3磨成辣椒面。

5.把辣椒粉和辣椒面混,并加入一勺盐和白糖搅拌均匀,然后撒上一层白芝麻(熟的哦)。

6.冷锅冷油,放入姜八角桂皮油。

7.待姜炸至干瘪焦黄时取出所有香料,继续加热油到有白烟升起,

8.热好的油冷却10来秒以后,缓缓倒入辣椒面里。(此时辣椒油已好了,可以做调料了)

9.如果不要渣,只要红油,那么待冷却以后,用个漏勺过滤即可。记得密封保存。

食谱

1.将去皮五肉洗净切成小薄,用油腌好;新鲜的辣椒洗净切成小

2.先往锅里放少许食油,烧熟,放入油腌好的五肉,熟后均匀置于盘

3.重新起锅,将辣椒,至表面起焦皮时,再放入食油,用猛,然后再倒入刚刚熟的五肉,依个人味加入适量盐、味,拌入少许香油,搅匀即可。

注意事项

辣椒虽然富于养,又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食用过量反而危害人体健康。因为过多的辣椒素会剧烈刺激肠黏膜,使其高度充、蠕动加快,疼、腹痛腹泻并使肛门烧灼刺疼,诱发肠疾病,促使痔疮。因此,凡患食管炎、肠炎溃疡以及痔疮等病者,均应少吃或忌食辣椒

缓解辣感法:

当你吃辣椒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热,并且会自然而然地想水或者吃些食来冲淡辣味。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会很理想。事实上,辣椒素会紧紧地与味觉器官上的神经受体相结,并且辣椒素为非水溶性物质,它只能与脂肪、油类及相结。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啤比水更容易冲淡辣味。事实上使辣椒降低辣味的最快办法是加点进去而且这样还可以少上

但最好的缓解辣味的食物是牛奶,尤其是牛奶。虽然之前曾认为牛奶中的脂类可以更好地和辣椒素结,而研究发现,真正有效的成分是牛奶中的蛋白。

不可多食

这种菜肴不宜多食,因辣椒辛热有毒,过食可使体内湿从热化,表现为皮肤痤疮压升高,痔疮加重,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辣椒,则会中毒表现,如灼热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甚至呕血尿血、衄压升高或下降。动物实验实,辣椒要成分辣椒碱对环系统有一定影响,可起短暂性压下降、跳减慢及呼吸困难等。因此,过食辣椒中毒

不宜人群

管疾病患者

患有管疾病、压病不宜吃辣椒,慢性气管炎、病、结核病病人也不例外。因辣椒素使量剧增,跳加快,动过速,短期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力衰竭、心脏猝死,即使没发生意外,也会妨碍原有的管病及病变的康复。二,患有慢性胃炎溃疡食管炎的病人,由于辣椒素的刺激,黏膜充水肿、糜烂,肠蠕动剧增,而腹痛腹泻等,亦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

痔疮患者

痔疮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肠道,使痔疮疼痛加剧,甚至导致出症状痔疮患者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少吃或不食辣椒

有眼病者

红眼病角膜炎等病人,吃辣椒会加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姜大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会影响疗效。

慢性胆囊炎患者

患有慢性胆囊炎者应忌食辣椒、白、芥末等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刺激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胆囊收缩、诱发绞痛。

功能不佳者

辣椒虽能增进食欲,但肠功能不佳尤其是溃疡者食用辣椒,会使肠黏膜产生炎症,应忌食辣椒

热症

发热便秘口干咽喉肿痛等热症者,吃辣会加重症状

产妇

产妇在产后一周,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而且还会影响婴儿,使婴儿热加重。

口腔溃疡

患者口腔对咸、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会加重疼痛。

消瘦的人

中医角度讲,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所谓“瘦人多”,即指虚火,常常表现为干、口苦、眼部充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仅会使上述症状加重,而且容易导致出过敏和炎症,严重时还会发生疮感染等。

甲亢病人

因为甲亢患者本来就容易动过速,食用辣椒后会使跳进一步加快。

肾病患者

研究明,辣椒、葱、姜、蒜、咖喱、芥末、胡椒等含有刺激性成分的食品和辛辣调味品,以及韭菜芹菜、小红萝卜等含挥发油多的蔬菜,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常常要通过脏排泄,而这些辛辣成分对脏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影响脏功能。因此,肾病患者不宜食用。

除以上这些患者,还有压病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和风热病患者,慢性肠病、痔疮皮炎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及压患者也都尤应注意不食用辣椒。其实,正常人吃辣也应注意,服用维生素K及药时不宜食用辣椒辣椒也不宜与胡萝卜、动物肝脏同时食用。

植物研究

辣味原因

辣椒素是一种含有香草酰胺的生物碱,能够与感觉神经元的香草素受体亚型1(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1, VR1)结。由于VR1受体激活后所传递的是灼热感(它在受到热刺激时也会被激活),所以吃辣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烧灼的感觉。这种灼热的感觉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误概念,并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啡肽,所以可以让人有一种欣快的感觉,越吃越爽,越吃越想吃。

辣椒素在过pH值测试后为偏碱性。食用辣椒的优点,首先是可降低人身体中的酸含量。由于人类饮食多喜欢酸类食物,所以身体中的食酸含量较高,使身体中的毒素不能够有效的排出体外。为了使身体中的酸碱食物链达到平衡的状态,平时也要食用少量的含有辣素的食品和蔬菜,确保体液的pH值基本处于平衡的状态。如果在饮食较辣的蔬菜时,可在烹辣性蔬菜时加入含有酸性的物质,以降低辣素的含量。

美国科家韦伯·史高维尔(Wilbur L. Scoville)在1912年时,第一次制定了评判辣椒辣度的单位,就是将辣椒磨碎后,用糖水稀释,直到察觉不到到辣味,这时的稀释倍数就代表了辣椒的辣度。为纪念史高维尔,所以将这个辣度标准命为Scoville指数,而“史高维尔指标”(SHU,Scoville Heat Unit)也就成了辣度的单位。

史高维尔品尝判辣度的法法已被仪器定量分析所替代,但是他的单位体系保留了下来。论辣椒的辣度,只要看看它们的Scoville指数就了。

高辣度的辣椒

单位:斯科维尔

1.黄魔鬼辣椒:75万度

2.中南美洲巧克力魔鬼辣椒:92万度

3.印度魔鬼辣椒:101万度

4.千里达辣椒:148万度

5.阴阳毒蝎王鬼辣椒:166万度

(对比:一般吃的朝天椒辣度约是30000左右)

TIP:用糖加水漱并吐掉,反复几次后即可达到解辣效果。

因为辣椒素可以溶解在中,因此用食用或高度白,可以达到解辣的效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褥疮

下一篇 日光性雀斑样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