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肤囊肿

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有的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
目录

病因

1.毛囊肿

属于毛鞘角化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多发性脂囊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皮样囊肿

起源于,为先天性,一般在出生时或5岁以发生。

4.气管源性与甲状腺导管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

5.阴茎中线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6.发疹性毳毛囊肿

病因不清,有的报告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含有角质囊肿。系因外伤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角质层为囊壁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含有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为柔软或较硬的囊性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枕部及底,其次为四肢,胸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由皮脂腺囊管塞或狭窄所起皮脂瘀积成。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固醇结晶。

检查

皮肤囊肿应与发生于体表皮肤的各类肿相鉴,有的手术中才能发现。尤其是皮肤下囊肿,因张力过大,有的不移动,而易考虑到纤维

治疗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局部处理。

诊断鉴别

一、位于真皮

   1.部液样囊肿

  多发生于40-50岁女性皮损好发于远端指关节侧面,多单发。大小约3-15m呈半透明、光滑:柔软,为皮肤色囊肿腔为我液,其中在有星状纤维母细胞。

  2.粟丘疹

  多见于女性任何年龄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发生于大疤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缺损,迟发性皮肤咔琳症皮肤磨削术后。原发性皮损好发于眼睑、颧部;继发性者好发于廓手、前。大小为粟粒大质硬,挑破见白色皮脂样物。

  3.毛囊肿

  过去叫皮脂腺囊肿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部,与表皮囊肿不易区后者常见于面、颈息干。本病囊壁为鳞状上皮组成,与毛囊峡部细胞相似。腔的容为嗜伊红物质。

  4.多发性脂囊

  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男女均可见。皮损好发于前胸中下部、及阴囊可单发或多发,呈正常皮色或黄色,直径数毫米至 1-2 cm质软,小者略硬。腔容为油样或奶状。

  5.表皮囊肿

  较常见好发生于青年,儿童,老年少见直径在0.5-5cm,正常皮色,有弹性,质略硬。囊壁为正常皮肤囊腔充满角质。可单发或多发,常发生于头皮面部、颈及躯干。

  6.气管源性与甲状腺导管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胸骨切迹上颈前或脚。生后不久发生、多单发损害较小,常伴有瘦管。二者表现相似其囊壁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组成,可见上皮细胞纤毛突人囊腔。

  7.阴茎中线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青年人和儿童。皮损位于阴茎侧,尤其是龟头中线直径约数毫米。囊壁为假复层上皮,有些上皮细胞浆呈透明。

  8.发疹性衰毛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为毛囊性小的囊肿,大小为1-2mm。表面可有痴皮及脐窝常见于胸部、也可见于四肢相干、部囊壁为鳞状上皮,囊腔为层状角质及毛。囊壁凹陷成毛囊样结构

二、位于皮下组织

  皮样囊肿:生后即有多单发。皮损常位于眼周、面部中线,体表各处均可发生。直径不超过2 cm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但与表皮囊肿不同。其囊腔含有各种表皮附属器如毛发,含毛发的毛囊突人腔

  巧克力囊肿又叫“卵巢子宫膜异位症”,也就是说,这是子宫膜“跑”到了卵巢组织部,并和子宫同步出现周期性出,这些陈旧液,日积月累变成了巧克力样的色,故叫巧克力囊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铃茵陈

下一篇 铃当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