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肤颌口虫病

皮肤颌虫病(gnathostomiasis cutis)是一种少见的由有棘颌虫属(gnathostoma)所感染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可从无自觉症状症状严重,可出现发热、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荨麻疹等。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01%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传染式:无传染性并发症:虹膜角膜炎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虹膜角膜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60%

病因

发病原因

致病的颌虫有两种,即有棘颌虫及猪颌虫,以前者为多见。棘颌虫的成虫呈鲜红色,稍透亮,有光泽,雄虫长度为11~25mm,雌虫较长,为25~54mm,呈线状。头部呈半球,表面有4~8圈小钩颈部狭窄,体前半部和近尾端有许多小皮棘。

人进食未烧熟含感染性第三期幼虫的淡水、蛙、蛇鸡等肉类而获得感染。偶接触以上肉类等可皮肤感染。幼虫侵入人体后移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成皮肤线虫病。

本病要分布在亚洲,流于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西哥 等国亦有本病。有喜欢吃生或未、肉类习惯地区的居民发病率较高。中国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区流的生食,其发病率亦随之增加。

病机

吞食的幼虫侵入壁,人类不是本虫的终宿,只能成为转续宿幼虫在人体不能发育为成虫,只能在人体长期移而造成组织损害和病变。感染的幼虫多为一条但亦有数条者。由皮肤侵入的幼虫,多数情况下会在身体的个部位发生皮肤肿块。由于幼虫的游走性,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间或皮下组织成隧道,皮肤幼虫移症。此虫可在各脏器寄居,虫体在人体可以存活数年乃至十几年。

病理变化

寄生虫性肿,由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与巨噬细胞组成。幼虫在组织中移时除产生机械性损伤外,还能分泌、排泄一些对人体有毒性作用的物质,诱发机体产生中毒过敏反应从而加重病理损害。可起炎症、水肿贫血、坏死,慢性皮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此虫可到达体任何部位。

预防

皮肤颌虫病是由于接触颌虫导致,故重点在于避免接触被颌虫污染的水源,以及避免使用被虫病污染的食物。预防的重点是不吃生的或未熟的淡水、海鲜,鳝、泥鳅、蛙等肉类,以及鸡猪肉类。不到疫区游泳等,饮用水必须烧才可以,避免生水造成颌虫感染。

并发症

1、偶有脏(膀胱)及眼部受累者,严重者可并发出组织坏死,甚至导致死亡。

2、眼部病变虹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症状,甚至失明。

3、部病变听力障碍

4、消化系统病变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右上隐痛或胀痛。

5、呼吸系统病变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促与咯血,可致胸腔积液或积。偶尔虫体可随被咳出,部炎症或胸膜炎。

6、泌尿系统病变可膀胱炎,可出现血尿排尿异物感

7、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脊髓炎,出现头痛、四肢痉挛、癫痫样发作,膜刺激征,出现肢体瘫痪轻瘫瘫痪截瘫,伴尿潴留。中枢受累者预后较差。

8、心血管系统病变偶可起急性梗塞、休克

常见症状

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可从无自觉症状症状严重,在幼虫入侵1~2天,可出现发热,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荨麻疹,幼虫在皮下移,初发为约蚕豆大小,非凹陷性硬结或斑块,呈淡红至鲜红色,触之较硬,颇似管性水肿,随虫体的移,损害呈匐性条索状硬块,自觉灼痒或剧烈触痛,约1~4周左右,肿块即可消退,遗留蚕豆大小硬结,表面有色素沉着及少量鳞屑,发生于眼睑,阴囊等皮下组织松软部损害特明显,过中可继发脓肿

损害多限于皮肤,以部,,四肢,头面部多见。

发病期间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偶有脏(膀胱)及眼部受累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四肢痉挛,癫痫样发作及虹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症状,甚至失明。

检查

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蚴虫移时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皮下组织可检见蚴虫,周围有多数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鉴别

食生食或不熟的上述类及被污染的生水等历史,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由数天,数周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实验室检查。

应与管性水肿管性水肿发生及消退均较本病迅速,损害多发于皮肤松软部位,不呈移动性条索状硬块,自觉瘙痒,不感剧痛。

治疗方法

(一)治疗

手术摘除病灶幼虫是要治疗法,同时配药物治疗。如皮肤损害不深,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阿苯哒唑 成人量为400mg/次,2次/d,疗程7~14天。一般治疗一个疗程即可治愈。个反复出现匐疹、移肿块可重复数疗程。

伊维菌素 成人量为200~250μg/(kg?次),1次/2周,连服3~5次。不良反应较轻,少数病人可出现头晕腹痛纳减退、疲乏等。婴幼儿及孕妇不宜服用。噻苯咪唑,每日3次,每次50至100毫克,10天为一疗程,如仍有活动性皮肤损害,可服第二疗程。

(二)预后

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约1~4周左右。肿块消退遗留蚕豆大小硬结和色素沉着。

护理

保持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保健

不吃生的或未熟的淡水、海鲜,鳝、泥鳅、蛙等肉类,以及鸡猪肉类。凡与养缺乏有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可多食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马齿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零陵香

下一篇 皮肤行为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