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也称汉特(Hunter)综征,最早由Hunter(1917)描述,Wolff(1946)报道了第1个X连锁遗传的Hunter综征家族。Mekusick(1965)等据此型的临床特征,生化异常及遗传式,将其分类为黏多糖病Ⅱ型,属于伴性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病人的母亲是携带者但不发病。(一)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因是伴性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病人的母亲是携带者但不发病。(二)发病......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是伴性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病人的母亲是携带者但不发病。

(二)发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人体缺乏硫酸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而使酸性黏多糖降解发生障碍,该酶基因定位在,Xq27.3~q28,结果过多的黏多糖沉积于组织细胞,并随尿排出,随着组织细胞黏多糖沉积的增多,最终可导致功能障碍。

病理组织病理改变基本与Ⅰ型相似,即在各种类型细胞的溶酶体有过多的酸性黏多糖沉积,虽无肉眼可见的角膜浑浊,但显微镜检查仍可在角膜皮细胞见有一定程度的黏多糖沉积,器官沉积的黏多糖要为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

症状

本型临床症状与Ⅰ型相似,但较轻,病变进展较慢,初生时多正常,约从2岁始即出现发育落后,骼及面容呈轻度胡勒综征,但较轻,发生较晚,进展也较慢,可有关节强直,爪状手,短小,但无柱后弯,皮肤呈皱褶性或结性增厚,尤以上肢及胸部明显,有时可呈对称性分布,并有多毛,角膜不浑浊,但在晚期用裂隙灯检查可见轻度浑浊,可因网膜变性而失明,常有进耳聋肿大,常有慢性腹泻,呼吸有鼾音,常伴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动脉高压和冠状动脉梗死也很多见,常有心脏扩大并伴有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重型者智力不全较明显。

此型又可症状的轻重分为两个亚型:MPSⅡ-A为重型,智力不全较重,多在15岁前死亡;MPSⅡ-B为轻型,智力正常,寿命较长,可存活到40~50岁以上。

检查

尿中出现过多的硫酸皮肤素和硫酸乙酰肝素,与Ⅰ型相同,但硫酸皮肤素的含量不同,Ⅱ型为55%,Ⅰ型为88%。

X线检查。

X线表现与Ⅰ型相似,但改变较轻,发病较迟,侏儒通常较轻微,第2,第5指骨短小,掌骨近端不变尖,桡骨尺骨远端关节面可相对倾斜而成角,腕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成人常有继发性关节改变。

诊断

据本型特殊的临床表现,结发病史,病理改变及有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

需与Ⅰ型相鉴,X线表现与Ⅰ型相似,但改变较轻,发病较迟,侏儒通常较轻微。

并发症

可并发网膜变性而失明,还可并发,进耳聋肿大,慢性腹泻,慢性呼吸道感染,动脉高压,冠状动脉梗死,心脏扩大。

治疗

前无有效治疗法。曾进过各种试验治疗,但效果不肯定。糖皮质激素的实验中有抑制黏多糖成作用,但病人每天服用泼尼松2mg/kg并未出现临床效果。大量维生素A加入MPSI-H和Ⅱ型病人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使其异染性消失。给病人维生素A 1万~10万U,4次/d,1个月~数月后可改善症状,可使尿中黏多糖排出增多,但与体沉积的黏多糖量相比则微不足道。维生素C的应用也未见临床疗效。甲状腺素或生长激素的应用也同样无效。对于输入新鲜浆的治疗法意见尚有分歧,一部分作者认为可得到明显的、暂时的临床好转,但其他作者应用却未得到确切的疗效。  

预后

 本型临床症状与Ⅰ型相似,但较轻,病变进展较慢。初生时多正常,存活时间较Hurler综征长,重型多在15岁前死亡,轻型多能存活到中年,死亡原因为力衰竭或梗死。MPSⅡ-A为重型,智力不全较重,多在15岁前死亡;MPSⅡ-B为轻型,智力正常,寿命较长,可存活到40~50岁以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露兜竻心

下一篇 雷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