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脓窠疮

脓窠疮是一种皮损部位较深在的化脓性皮肤病,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多见于儿童。本病症可见于现代医的深脓疱疮。脓窠疱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停,兼之湿热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多见于儿童。 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部和部。 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
目录

病因

脓窠疱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停,兼之湿热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

症状

多见于儿童。 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部和部。 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数日后结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落后,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径大小的脓性溃疡,绕以红色硬实边缘。一般2~4周愈,留有瘢痕。往往反复化脓结痂,有的可成蛎壳样厚痂。皮疹数不等,常为数个至数十个。 自觉灼热疼痛,也可有痒感。 一般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可伴有发热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病程常可持续数周以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

鉴别

1.丘疹荨麻疹:在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四肢、躯干,成批出现,反复发生,瘙痒症状突出。

2.水痘:发疹时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在1~2天发全身,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同时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时期的皮疹;口腔粘膜常受累。

3.湿疹:皮损为多性,瘙痒较明显,易反复发作。

并发症

发热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

治疗

1.经方治疗

本病的要治疗法为清热利湿解毒;如兼以脾虚弱者,宜酌加健脾之品。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金银连翘蒲公英地丁各,龙胆草、栀子木通黄芩野菊花草,生甘草。水服,每日1,分早晚两次分服。临床加减:若素体气虚者或日久脾虚弱者,酌加党参(或太子参)、生黄芪白术茯苓,并适当减少苦之品。

2.中成药

(1)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肉注射。

(2)黄连注射液,每次2.4~3.0克,加入5%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滴注,每日1次。

(3)服液,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水送服。说明:如患儿年龄较小,上述各方药量宜酌情减少。

3.外治法

(1)马齿适量水外洗,或用野菊花黄柏地榆百部苦参、九里明、虎杖、三桠苦,水外洗或湿

(2)炉甘石外洗。

(3)皮多或痂皮厚者,用5%~10%硫磺软膏包

预防

饮食宜清淡,食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衣服要宽松透,每天进更换,常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避免对患处的刺激,保持创面及水疱的完整性,促进早日结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驴毛

下一篇 驴断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