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要是白色念珠菌起的皮肤、粘膜或器官的真菌病。据侵犯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脏念珠菌病。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仅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
目录

病因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仅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径与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当患者有糖尿病、肿、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感染。也可由于长期放置导管、插管、器官移植、放疗、化疗而致病。本病多数属于源性感染,少数为外源性感染。

念珠菌属中约有8种菌能起人体致病,但白色念珠菌(canidida albicans)为常见的致病菌,毒力最强。其它几种念珠菌因致病力弱,较少起感染,只有当人体免疫力特低下时,这些念珠菌才会单独或与白色念珠菌协同致病。

类型

据侵犯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皮肤念珠菌病

1.指()间糜烂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间最为常见。指()间皮肤浸发白,去除浸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自觉微痒或疼痛感。

2.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于沟、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鳞屑。外周常有红色丘疹疱疹脓疱(图14-10)。

3.丘疹念珠菌病多见于肥胖儿童,可与红并发。皮疹为绿豆大小扁平暗红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在或密集分布于胸会阴部。同时伴发念珠菌性角炎、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程慢性。甲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是一种慢性进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分泌疾患,如甲状旁腺、上腺功能低下等,特是先天性胸腺。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初起为红斑、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状或结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楔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组织。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脱发

(二)粘膜念珠菌病

1.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角则有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阴阴道炎及龟头包皮炎。阴道分泌物粘稠、色黄或奶样斑,在阴道壁上可见灰白色假膜样斑,有瘙痒或灼热感。假膜和白带可见假菌丝和成群孢。男性患者较少见,多通过配偶感染,可见包皮及龟头潮红、干光滑,包皮侧及冠状沟可见覆有假膜的斑

(三)脏念珠菌病念珠菌

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起泌尿道炎、肾炎膜炎及膜炎等,偶可起念珠菌性血症。所有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应提高警惕。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多种类型特有的临床表现,并结真菌检查作出多判断。脏念珠菌病除据临床表现外,需多次、多途径培养为同一菌种可确诊。鉴于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粪便和阴道分泌物单纯培养阳性,只能说明有念珠菌存在,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直接镜检应看到假菌丝胞,菌丝存在说明处于致病状态。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和指()甲的慢性复发性念珠菌感染。皮肤损害多见于面部和四肢,呈略隆起的境界清楚的红斑,伴有角质增生、鳞屑及念珠菌性肿,面、前和头的皮损常覆角化性厚痂,指()甲周围显著肿胀,甲肥厚、扭及破坏。脏常不受累。

检查

1.免疫检查

多数患者出现T细胞功能缺陷,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如PHA等的免疫应答正常。对念珠菌抗原的迟发性皮肤过敏试验无反应,对其他各种抗原的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正常。患者B细胞数及体液免疫功能正常,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正常。

2.组织检查

皮损组织检查呈念珠菌性肿表现。

并发症

颈前、指间、腋窝、乳房下、沟、侧、部、肛周、会阴、外生殖器等皮肤皱折处有无潮红、发白、鳞屑、糜烂,指甲有无变厚、变色,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压之有无少量分泌物渗出,角有无糜烂、浸皲裂;对婴儿注意其皮肤有无成群的、附有细圈鳞屑红色丘疹脓疱口腔粘膜、齿等处有无乳白色薄膜。注意有无脏病变。

治疗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治疗,需要维护最佳健康和养状态,处理感染发作,预防与疾病有的情绪问题。尽量不让病人接触感染,有自己的卧室。在有一定抗体功能的情况下,应定期给予死疫苗。牙齿有病需要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发作至紧要。抗生素的选择和量与通常相同。由于免疫缺陷病人可能迅速死于感染,因此出现发热及其他感染征象时,要考虑是细菌性感染的继发表现,应立即始抗菌治疗。如果感染对最初选用的抗生素不敏感,或者感染的是非常见微生物时,应在治疗前作咽喉液及其他培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