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麻疹样红斑

麻疹样红斑(erythema morbilliforme)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红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常伴随瘙痒。(一)发病原因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巴比妥酸盐,青霉素水杨酸盐类等)有。(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突然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始为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丘疹,后逐渐发展为斑疹丘疹,初鲜红色以后变为暗红......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巴比妥酸盐,青霉素水杨酸盐类等)有

(二)发病机

病机制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

症状

突然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始为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丘疹,后逐渐发展为斑疹丘疹,初鲜红色以后变为暗红色,可相互融,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部明显,类似麻疹,以后扩至四肢及面部,可出现黏膜红斑,可伴随中至重度瘙痒,严重者可伴发小出点,皮疹一般持续1~2周,以后皮疹逐渐消退,约2~3周后完全消失,一般常无脏的损害,若是由药物所起的皮疹,未及时停药,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饮食

1、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和压抑。

2、适当锻炼,选择适自己的一些活动,如爬山、步,跳舞等。

3、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自己的保健食品服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不生病或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4.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

本病和过敏因素有,同时也和使用药物有,大多数药物都具有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起的最多。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故本病的预防要是避免使用过敏的药物。

治疗

(一)治疗

皮损由于可自然消退,治疗的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与药物过敏者应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发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1.抗组胺药选用H1受体拮抗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4mg,3次/d,苯海拉明25mg,3次/d,亦可选用氯苯那敏(扑尔敏)20mg,苯海拉明50mg注。

2.非特异性敏药物维生素C1g静滴注,1次/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射,1次/d。这两种药物可增加毛细管的致密性而减少其渗透性,有一定的消炎、消肿作用。

3.抗生素选用青霉素G钾(钠)盐,注射20万~40万U,2~4次/d;静滴注200万~1000万U,1次/d。

4.糖皮质激素严重病例可选用泼尼松1.5~2.5mg/(kgd)服,或氢化可的松(2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滴注。直到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失,才逐渐减量。

5.局部治疗选用缓和对症,具有保护性,收敛,消炎作用的药物。皮损无渗出时,选用炉甘石,渗出明显时,用3%硼酸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湿,待皮疹消退,屑减少时,可用氧化锌油或复方尿素霜,以促进皮肤恢复正常。

6.加强护理室定期消毒,高热患者应尽量采取物理降温,不用药物降温,避免药物过敏

(二)预后

皮疹一般持续1~2周,以后皮疹逐渐消退,约2~3周后完全消失。一般常无脏的损害。若是由药物所起的皮疹,未及时停药,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检查

病理组织检查:表浅管丛周围有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表皮真皮交界处出现少数空

诊断鉴别

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及病史可以确诊。

需与猩红热,麻疹中毒休克征,葡萄球菌性猩红热样疹鉴

1.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关节的损害。

2.中毒休克:一种由葡萄球菌外毒素起的综征,其特征为高热、呕吐腹泻意识模糊和皮疹,可很快进展为严重而难治的休克

并发症

本病通常伴有皮肤的瘙痒,患者常抓挠皮肤,以及皮肤的角化异常可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以及有灰指甲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骆驼毛

下一篇 驴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