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脓疱病
流行病学
病因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搔抓、昆虫叮咬及损伤也可能是诱因。病菌侵入以毛囊为中心的角层下形成脓疱,并有相当多健康搜索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系以毛囊为中心,呈粟粒至黄豆大的黄白色圆顶形毛囊性脓疱,中心贯穿毛发,周围炎症显著皮疹常成批出现少数散在或多数聚集不相融合数天内可自愈,好发于头皮及四肢儿童以头部更多见胡须区和头皮感染者易侵入深部毛囊,转为慢性。发于四肢伸侧者尤以下肢为多自觉瘙痒或灼痒,与季节、年龄无关。
病理生理
症状体征
在毛发皮脂腺开口处发生表浅性圆形小脓疱,由绿豆大到黄豆大不等。四周绕以红晕,自觉轻度瘙痒或灼痛感。如经搔抓可以结成脓痂,皮疹常成批发生,单个损害约经7~10d而痊愈,主要侵犯毛发较多的病人,好发于头部及四肢,尤以股部及小腿最为常见。
检查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1.水痘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疱较小疱中央常可呈脐窝状不融合。皮疹向心性分布,可侵犯黏膜,常伴有结膜炎症状健康搜索,春冬季流行。
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多继发于慢性感染灶、皮肤化脓灶、外伤感染等,在病变周围引起的湿疹样皮炎,损害呈多形性,有潮红、水疱、渗出脓疱及结痂等先在病灶部加重,后逐渐向周围扩大无一定的好发部位,与季节、年龄无关。
治疗
1.一般疗法 对幼儿及症状较重者,继发淋巴管、淋巴结炎者,酌用抗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必要时给予输血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并发肾小球肾炎者,应积极进行相应处理。
2.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扩散可外用脓疱疮泥膏、鱼石脂硫黄泥膏;也可在泥膏基质中加各种抗生素如1%新霉素、5%氯化氨汞(白降汞)、10%鱼石脂、0.1%依沙吖啶(利凡诺)、10%硫磺或0.25%呋喃西林等;也可用1%利福平软膏红霉素软膏。脓痂脱落后无脓液时可外用1%苯酚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洗剂、5%鱼石脂10%硫磺洗剂。
3.物理疗法 对反复发作,数目较多者可酌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4.中医疗法(1)法宜清热解毒、利湿健康搜索,症轻者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肺热明显者加黄芩;湿重者加六一散;体温增高者加生石膏大青叶。重症者可服解毒清热汤或连翘败毒丸。(2)局部治疗:中药可用黄柏、生地榆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水湿敷,或碾为细末加入氧化锌泥膏或油膏中外用,也可外用祛毒油膏。
治疗方案
特别提示
毛囊性脓疱疮又称浅表性脓疤性毛囊炎。为毛皮脂腺开口处的小脓疱。本病多见于幼儿,常于四肢发生浅表囊性小脓疱,中心毛发贯穿,周围绕以红晕,轻度搔痒或灼痛,常成批发生,单个损害约7-10天而愈,所属淋巴结肿大,可再发;愈后不留疤痕。
预后
预防
保护皮肤,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注意搔抓。患儿应与健儿隔离,防止接触感染患儿衣被用具应消毒。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