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绿猴病

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 中国尚无绿猴病发生和流的病例或据,鉴于其对人类和养猴业的危害性,应该起高度重视。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
目录

概述

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 1967年,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了该病的症状,都曾使用的来自乌干达的非洲长尾绿猴成了重大嫌疑。中国尚无绿猴病发生和流的病例或据,鉴于其对人类和养猴业的危害性,应该起高度重视。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为典型的丝状病毒,似丝线,直径通常一样,但长度介于800至14,000纳米(nm),通常感染力最强时长度约为790nm。通过与猴密切接触而传染于人。首次发生于欧洲,与来自乌干达的非洲绿猴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在解剖非洲绿猴,直接接触其器官液以及处理使用过的器皿而被感染的。因而得绿猴病是一种急性皮肤致敏性的性疾病。

常接触猴的饲养员却极少发生感染,说明绿猴病的传播式可能以直接接触为。这种病通常是通过体液传播,即可通过接触患者的液、尿液、排泄物、呕吐物、唾液等传播,也可通过皮肤、结膜,沫传播。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者因接触机会多而易受染。

(二)发病机

马尔堡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尔后被带至区域淋巴结,在淋巴系统,并通过感染和其他组织。病毒和细胞表面的凝集素结,通过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坏死。 也可因为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的间接损伤。

症状

潜伏期3~9天,突然发病

1、类似流感症状

初起有全身疲乏、畏寒、大量出汗、剧烈头痛结膜炎、大量呕吐、水样腹泻、弥漫性腹痛痛等。 颊黏膜可出现小红点,软出现水疱,扁体肿大。

发热:体温在3~4天时达高峰,可达40℃以上,急性发热常持续2周,但12~14天可再次升高。

全身淋巴结肿大,严重可累及、造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初期可有咽痛咳嗽胸痛,可发生水肿;早期可出现蛋白尿,晚期可发生肾衰;患者的眼结膜充,可发生眼睑或眼结膜炎

2、特征性症状

皮疹:发病5~7天,在部、躯干、四肢出现在的毛囊性红色丘疹,1天后丘疹相融,严重呈出性弥漫性红斑。皮肤无痒感,一般持续3~4天后消退,屑,掌、四肢末端屑较重。

:皮疹出现的同时,病人呈现出性倾向,如鼻衄齿尿血阴道等,发病1~2天呕吐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液。严重者可因发生休克而死亡,并伴有弥漫性

诊断 

据流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在急性病例,可取病人的液和尿,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即可做出诊断。病毒的分离可取上述病料接种Vero细胞,3天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即可检出细胞的病毒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不仅检出抗体时间早、水平高,而且可测定IgG和IgM两类抗体。IgM抗体在发病后7天即可出现,并很快达到高峰,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鉴别

受到感染的人首先出现发烧和疼痛的症状,这使得绿猴病痢疾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很难区分。必须依靠特异性检查才能确诊。

以下是容易和绿猴病想混淆的疾病:

1、疟疾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肿大为特征。

2、埃博拉出热:与马尔堡出热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疫区分布等多面极其相似,通常无融性皮疹,可通过病原检测相鉴

3、登革出热:有伊蚊叮咬史,临床表现与马尔堡出热相似,可通过病原检测相鉴

4、拉沙热:一般起病隐匿,症状为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痛及胸腹痛等;早期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后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可通过病原检测与马尔堡出热鉴

检查

1、象:外周白细胞及减少,酶时间延长。

2、病毒检测:

镜检:取病人的分泌液、、尿,电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粒子。

病毒分离:可取上述病料接种Vero细胞,3天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即可检出细胞的病毒抗原。

动物接种:将上述病料接种豚、乳或猴,动物发病后,可采用电镜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液或组织器官中的病毒抗原。

3、清诊断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等。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测定IgG和IgM两类抗体。IgM抗体在发病后7天即可出现,并很快达到高峰,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而IgG抗体在感染后30天达到高峰,并持续较长时间。

4、尿常规检查可出现蛋白尿

并发症

约1/3的病人常在第8~17天,因炎、功能衰竭、惊厥昏迷而死亡。幸存病人恢复期并发症有睾丸炎、复发性炎、横贯性脊髓炎、骨髓炎、眼炎、腮腺炎等。

治疗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对来自疫区的旅客要进身体健康的询问,对有高烧、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肉疼痛等症状的病人应限制入境。止进来自疫区的猴类动物,对其他动物也应实检疫。

2、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严密隔离,对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观察和隔离。对接触者和传染源的调查,找出在患者起病后3周与其有密切接触的所有人,并对其进密切监测。

3、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时要采取呼吸防护,病人的排泄物、和病人接触过的所有物品,高压消毒、焚化或沸消毒。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进实验的试验室应达到P4级标准。饲养和解剖可疑猴时,也要同样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

西医治疗

(一)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其要依靠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对症治疗以及积极的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

应卧床休息,严格施消毒措施,以避免传播。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包括退热、镇静、氧疗、止、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有明显出者应输新鲜,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和凝因子;数明显减少者,应输;对并有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功能不全者应用药物;少尿者,可急性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抗病毒治疗

在病程的前6天使用效果最好,例如利巴韦林静给药,首30 mg/kg,以后每6小时15 mg/kg用药4天,再每8小时8 mg/kg继续用药6天。

(二)预后

急性发热常持续2周,约1/3的病人常在第8~17天,因炎、功能衰竭、惊厥昏迷而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鳢鱼胆

下一篇 鳢鱼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