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鹿筋

鹿筋为鹿科动物鹿或马鹿四肢的筋。功效:补肾阳、壮筋治:治劳损过度、湿关节痛、子宫冷、阳痿遗精。鉴定:干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黑色蹄甲之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1.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
目录

原形态

鹿筋1.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蹄狭小,侧蹄小。部有明显的白色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与眉叉较远,干末端再分两小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起沿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线。白色斑有深棕色边缘。毛淡棕,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有黑色中线。白色,尾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平直肩部与部高度相等。端裸大呈。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干成直角,十稍向后略向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棕黑色。黄褐白色。颈部与身体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线。四肢外侧棕色侧较浅。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加工

取筋

鹿筋鹿屠宰后放在剥皮案上,用清水洗净四肢,剥皮时在蹄冠上5厘米环,使蹄部保留部分皮肤,全身皮肤剥掉。前肢取筋法:伸,在掌骨前侧与堂健之间挑,向下至蹄冠,带3厘米皮肤切下,向上过腕关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屈健,在掌骨后侧,于掌骨健之间挑,问下至蹄冠部,连同蹄、种籽一同切下;向上过腕关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后肢取筋法:屈,在跖骨前,在跖骨之间挑,向下至蹄冠部,带3厘米皮肤切下,向上过,在筋膜终止处切下。伸健,在跖骨后,在跖骨之间挑,向下至蹄冠部,连同蹄和种籽切下;向上过;在筋膜终止处切下。

最长筋膜取法:由颈报部始,沿胸椎横突、棘突至荐椎处,取下两侧最长,然后,剔下这两块面的筋膜

刮筋

将取下的健,在案上仔细逐层地将膜、健上的肉剔出并刮掉,将初步加工的鹿筋用清水洗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2~3天,每天更换冷水互~2次,将筋膜色素全部浸出,再逐筋将残肉刮净,再用冷水浸泡一天,再刮一次即可。有些鹿场筋不勤换水,时间长,使鹿筋腐败发臭,是错误的。

挂接

挂接是将各剔好的筋接在一起,使其长短粗细基本一致,整齐美观。法是将四肢上的8条长筋分摆在案上,再把零星的小筋分附在长筋上,使粗细长短基本一

致,再将最长筋膜分成4份,包裹不带蹄的前肢伸健、后肢屈健上。将其捋直,用细木棍穿起来,挂在阳光下干。将干好的鹿筋捆起,放在70~80℃箱中烤,使蹄部干透,这样鹿筋色泽浅黄半透明,然后入库保存。

性状

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黑色蹄甲2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性状鉴(1)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4块,关节面光滑,2、3籽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关节面均有1条棱,一侧斜面呈长条,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微腥,味淡。

(2)马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锥状,部钝,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4块,关节面光滑,2、3籽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关节面均有1条棱,一侧斜面呈长条,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长1.3-1.5cm ,宽0.7-0.9cm。质坚韧。微腥,味淡。

功效主治

治:颈椎病型,手指麻木酸痛者。友情提示:拍品为鹿鹿筋 鹿筋是鹿四肢的伸、屈最长膜。因鹿筋含有睾丸酮、雌二醇等性激素,以及脯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钠、、锰、锌等多种无机元素,故鹿筋有如下功能:补劳损、续绝伤、壮筋

鹿筋鹿筋能强筋壮、养、生治劳损,续绝伤,大壮筋,补阳;对久患湿关节痛,疼痛,筋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酸痛等疗效显著。鹿筋含丰富的原蛋白,且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鹿筋的含量,故加强了鹿筋的作用。

①《唐本草》:"劳损续绝。"

②《本逢原》:"大壮筋,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③《本草求真》:"补阳。"

④《四川中药志》:"治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

性味归经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咸,无毒。”

干鹿筋展示图四川中药志》:“入。”(蔚蓝阁)通过大肿胀模型和大棉球肿模型研究鹿筋原的抗炎作用;通过观察小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和网状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研究鹿筋原的免疫调作用.结果 鹿筋原能有效地抑制角叉菜起的足肿胀;减轻棉球肿产生的炎症反应;提高二硝基氯苯所致小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 鹿筋原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调作用.

鹿筋的微量元素含量表(微克/克)

元素鹿筋鹿筋
生品炮制生品炮制
9097030660381468307320
63679743825432446550
636791114296373893100
365.70578.83848.36253.23
107.34120.78233.59193.56
4.189.295.433.38
120.0882.60399.28377.58
26.8427.8719.9218.15
14.6210.6815.6610.05
7.283.6010.1412.38
1.593.572.412.18
9.374.0322.8315.83
4.367.047.626.12
2.3720.376.98
3.353.295.465.52
0.530.820.804.26
1.062.370.990.68
0.400.540.840.58
0.010.010.010.01

用法用量

松茸鹿筋

原料:鹿筋150克 松茸200克 菜150克 浓汤300克 黄灯笼辣椒10克 酸菜20克 野山椒10克 姜、葱段、香菜芹菜秆、盐、味、鸡粉、白糖、料湿生粉、色拉油各适量

服:汤或食,2~4两。

鹿筋

称】鹿筋

拼音】Lujinzhuanggujiu

组成】鹿筋30g、鹿骨200g、当归50g、木瓜40g、党参75g、玉竹200g、黄芪75g、重楼100g、虎杖96g、桂枝75g、续断100g、肉桂50g、红花100g、枸杞子75g、秦艽50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

【功能治】祛湿、舒筋活。用于四肢麻木湿关节炎。四肢麻木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注意事项】规定量服用,孕妇及压患者忌服。

出处】《部颁标准》中药第4册【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辛、甘、微苦。

凤足鹿筋

【原料】

  1. 料:干鹿筋100 克,肥鸡脚200 克,火腿25 克,蘑菇50 克。
  2. 调料:料盐、味、葱段、姜、鸡汤。

【制法】

  1. 鹿筋先用冷水洗净捞起,盛入瓦钵,加入沸水浸泡至水冷后,再换沸水。反复换沸水多次,待鹿筋胀发后才能使用(约2 天)。然后把鹿筋修净,切成手指条,下锅加姜、葱、料、清水,将鹿筋透后取出,放入
  2. 鸡脚用水烫透,黄皮衣,斩去爪尖,拆去大,下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放,面上放火腿蘑菇,加入鸡汤、料、姜、葱,上笼鹿筋熟烂,滗出原汁加入味盐搅匀倒入盅,再上笼约半小时取出即成。

】此菜以贵的滋补健身、强筋、法湿鹿筋与补、强筋的鸡爪为料,配以补蘑菇。其功在补滋阴、强筋、壮膝,常可作为精血不足、食少赢瘦、病后体虚、产后血虚以及膝酸痛、伸屈不利,或湿关节痹痛,或亏虚等病患者的食疗菜肴使用。

红烧鹿筋

【原料】

鹿筋1.料:油发鹿筋400克,香菇10克,冬笋10克。2.调料:盐3克,油15克,葱段5克,姜5克,白糖3克,料10克,蚝油5克,水淀粉10克,色拉油适量。

【做法】

  1. 将油发鹿筋洗净,切长条,入水锅氽透,捞出控净收入;
  2. 香菇、冬笋斜成0.3厘米的厚
  3. 锅置上,留底油烧热,下入葱段、姜煸香,烹入料,放入鹿筋条适量水,焖至汁浓,再加入香菇、冬笋、盐、油、白糖、蚝油烧3分钟,拣去葱段、姜,勾茨装盘即可。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取鹿的四肢,抽出足筋,保留蹄部,阴干。

拉丁名

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

炮制方法

斩去蹄甲后,用温水略洗,置炭软,切成小段。

生药材鉴定

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黑色蹄甲之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1. 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4块,关节面光滑,2、3籽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关节面均有1条棱,一侧斜面呈长条,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微腥,味淡。
  2. 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锥状,部钝,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4块,关节面光滑,2、3籽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关节面均有1条棱,一侧斜面呈长条,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长1.3-1.5cm,宽0.7-0.9cm。质坚韧。微腥,味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扩张孔

下一篇 柯萨奇病毒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