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结缔组织痣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s nevus)少见,为一种要由纤维构成的错构,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呈获得性或先天性。好发于躯干,最多见于骶部。皮损单发,但常多发,后者可呈带状排列。病因尚不明,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此病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其他病变或畸,如硬化症、白癜以及脆弱性硬化。因此临床上可分为不伴有其他器官病变、伴发硬化症、伴发脆弱性硬......
目录

病因

病因尚不明,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

临床表现

此病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其他病变或畸,如硬化症、白癜以及脆弱性硬化。因此临床上可分为不伴有其他器官病变、伴发硬化症、伴发脆弱性硬化等几种类型。

1.不伴其他器官病变者临床上可见轻度高起的黄色棕黄色或苍白色坚实丘疹或斑块。大小不等,直径数毫米到2cm。皮疹以毛囊为中,外观不规则。有的互相融成大的斑块,或为乳头状增殖性病变。有的外肥厚瘢痕。有的为黄豆至杨梅大小的结或肿样损害,质坚实,淡黄色,境界一般清楚。部位以躯干为,四肢也可侵犯,成组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出生后就已存在,随年龄逐渐长大,有的在儿童或青年期发病,长大到一定程度不再发展,过缓慢,一般不能自吸收。呈脂肪分化型的结缔组织又称浅表性皮肤脂肪,基本损害为丘疹或结,以后互相融成更大的斑块。淡黄色或正常皮色,带状或对侧分布,好发于部和下肢。

2.伴硬化症者占结缔组织患者的1/2~2/3除上述皮肤症状外,尚有并发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3.伴有脆弱性硬化者又称布西克-奥伦道夫综征或播性豆状皮肤纤维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除上述皮肤症状外,X线检查质呈斑点状改变,以长的两端和干为表现为长盆、手足的多发高密度灶。少数患者并弥漫性脱发白癜样斑、色、巨毛、指()部乳头状以及样皮损。

4.本病也可与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Goltz综征)、巨指症、偏身肥大等伴发。Uitto等据病变的组织结构成分,将皮肤结缔组织分为原型、弹力蛋白型和蛋白多糖型,每种类型又分为遗传型和获得型。遗传性原型结缔组织包括家族性皮肤和结硬化中的鲨鱼皮样斑;获得性原型结缔组织包括发疹性皮肤和孤立性皮肤。有报道皮肤还可见于Down综征、多发性纤维毛囊病、肌病性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发疹性日本报道较多,以青少年多见,无性差异,可累及全身,躯干部好发,也可发生于颈部、四肢及部等。家族性其有明显的家族史,孤立性往往仅有一个皮损。

组织病理

要病变在真皮。真皮上部纤维大致正常,中部和下部以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的纤维增多、增粗,水平排列,外不规则,可呈碎状。纤维均一化,HE染色可见轻度嗜碱性变性。

弹性纤维染色见纤维周围有细的弹性纤维聚积。真皮上部弹性纤维较多,密集分布。真皮中、下部弹性纤维数量多少不定,有的病变区域弹性纤维增多,有的则明显减少。皮肤附属器结构正常,炎症一般不明显。

脂肪结缔组织患者的皮肤真皮见有成熟的脂肪小。异位的脂肪组织往往沿管分布,此种真皮的脂肪小和皮下组织之间常有完整的真皮原带分隔

组织病理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均表现为真皮原增生,伴或不伴有弹性纤维减少。

结缔组织病变处除见纤维和弹性纤维改变外,还可见皮脂腺和平滑组织

鉴别诊断

1.弹性纤维黄瘤皮损丘疹小,黄色,大小较为一致,分布以屈侧为。本病则无弹性纤维破碎和钙沉积。

2.颈部白色纤维丘疹病的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原的非特异性增加,但在临床上表现为好发于颈部无症状的多发性白色丘疹,一般不融,常发生于老年人。

3.Schweninger-Buzzi皮肤松弛症的皮损和相似,表现为正常肤色的丘疹,特征是触之有疝囊样感觉。

治疗

无特殊治疗。影响功能活动或反复溃疡的病变或伴奇痒时可进外科手术切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肌注硬结感染

下一篇 皮癣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