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辣根
简介
【拼音名】 Lí Là Gēn
【异名】梨罗根(《中国树木分类学》),红点秤、一扫光、铁包金(《南宁市药物志》),黎头根、琉璃根、土黄柏(《湖南药物志》),马灵仙(《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癞痢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拿蒟(广东《医药科技动态》(3):10,1972)。
黎辣根,又名西洋葵菜、山葵萝卜、马萝卜,鼠李科植物长叶冻绿的根或根皮。原产欧洲东部和土耳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的山东青岛等地、栽培较早,其他城郊或蔬菜加工基地有少量栽培。是一种调味品蔬菜,主要以保鲜或加工脱水后出口为主,深受日本及欧洲各国消费者的欢迎。根有特殊辣味,含烯丙(基)硫氰酸(C3H5CNS),磨碎后干藏,备作煮牛肉及奶油食品的调料,或切片入罐头中调味。中国自古药用,有利尿、兴奋神经之功效。
【来源】。
基本介绍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管花目 |
目英文名 | Tubiflorae |
科中文名 | 鼠李科 |
科拉丁名 | Rhamnaceae |
属中文名 | 黎辣根属 |
属拉丁名 | Frangula |
种中文名 | 黎辣根 |
种拉丁名 | Frangula crenata (Sieb. et Zucc.) Miq. |
种下等级 | Rhamnus crenata Sieb. et Zucc.; Rhamnus crenata Sieb. et Zucc. var. discolor Rehd. |
生境 | 生境: 灌丛中, 林缘, 林缘灌丛, 林中, 路边, 山顶草丛, 山谷灌丛中, 山坡, 山坡灌丛, 山坡林中, 山坡疏林中, 疏林中 , 阳坡 |
海拔下限 | 100 |
海拔上限 | 20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柬埔寨 |
国内分布 | 陕西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中国 |
植物形态
叶互生;有短柄;椭圆状倒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尖,边缘具圆而向内弯的小锯齿,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光绿色,下面色较淡,沿脉上有短柔毛,侧脉7~12对。
伞形花序腋生,具短柔毛,有梗或无梗;花细小;萼片5;花瓣5,黄绿色,先端微凹;花盘衬贴在萼筒里面,花瓣与雄蕊着生在花盘边缘;雄蕊5:雌蕊1,子房上位。
花期6月。
果熟期8~9月。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柯桠素无抗菌作用。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其油膏用于皮肤科,治其他慢性皮肤病或瘙痒等。
有人认为基质如用凡士林要比羊毛脂好。
对面部,特别是眼有刺激性,应避免触及。
其作用据云与其对皮肤角蛋白有化学亲和力,能摄取其中的氧,而使其本身氧化(变成氧化柯桠素)有关。
皮肤、粘膜皆可吸收,吸收后能刺激肾脏,发生腰痛、血尿、蛋白尿、管型等。
如用其油膏,也可使皮肤或衣服染成棕紫色。
另有人报道,如用犬的肝匀浆作试验,柯桠素能增强酸性磷酸蛋酯酶的活性。
【性味】苦,平,有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涩。
②《闽东本草》:性平,味苦。
选方
①、治疥疮:一黎辣根皮研末,加猪油捣烂,用纱布包裹,烘热,涂擦患处。
(《湖南药物志》)
②、治癞痢头:山绿篱根三钱。
用法与用量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取拿药干根6两切碎,浸于45度白酒或醋1斤中,7~15天后滤取药液,局部涂布,每日3次;或用拿蒟干根2两切碎,加水煎取浓液供局部洗涤,每日1~2次。
亦可制成注射液使用。
临床外用治疗急性渗出性湿疹、脂溢性皮炎、渗出性皮炎等共61例,治愈46例,好转9例,无效6例。
治愈时间轻者2~3天,较重者5~7天。
治愈病例经随访观察,仅1例脂溢性皮炎复发,再行治疗仍获痊愈。
用药后未见副作用。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口服能引起胃肠刺激。口服0.18g即可引起吐、泻。皮肤、粘膜皆可吸收,吸收后能刺激肾脏,发生腰痛、血尿、蛋白尿。管型等。
栽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