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灰泥角化病

灰泥角化病损害类似脂溢性角化病,但较小,呈丘疹状。发生于四肢未端,要在下肢,尤其是跟附近,也可见于前、掌。其直径约3至10毫米。附着不牢固,因此很易刮除,数多少不等,少则两个,多则数百个。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特是冬季干时期,病变较明显。皮损似干的灰泥样,疏松黏着在皮肤表面,易于除去,皮损直径1~5mm,数数个至数十个,好发于下肢,特是跟附近,亦见于足,前和手,从......
目录

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明,可能与热或化损伤有

发病机制

病机前还不清楚,本病常多见于澳大利亚,可能与曝光量多有,类似皮损亦见于沥青和焦油工作者。

常见症状

皮损似干的灰泥样,疏松黏着在皮肤表面,易于除去,皮损直径1~5mm,数数个至数十个,好发于下肢,特是跟附近,亦见于足,前和手,从不侵犯掌,躯干和头部。

检查项目

组织病理表皮呈乳头病和疏松角化亢进,似“教堂尖”状,可见轻度棘层肥厚,但无角化不全及假性角囊肿,颗粒层增厚,肿基底部平坦,可见管周围轻微炎症反应。

诊断鉴别

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诊断

1、脂溢性角化病

好发于老年人面,胸,等处,皮损褐色或褐黑色,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组织病理检查本病可有角化不全,假性角囊肿和基底层色素增深,可与灰泥角化病

2、光化性角化病

本病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以面,手等暴部位多见,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细胞呈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当常见,可以鉴

3、大细胞棘皮

本病为轻度角化,边界清楚的斑疹,通常单发,好发于曝光部位,组织病理可见细胞核大,偶可见核分裂象活跃,可与灰泥角化病

治疗概述

可用润滑使皮损软化落,12%乳酸铵洗,0.1%维A酸乳膏或20%尿素霜外用,亦很有效。

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热或化损伤有组织上,本病表现如角化过度型脂溢性角化病。故预防法应针对病因,在进实验或者从事高温工作者,应注意进自我保护,如佩戴安全手套,可以避免化品的直接损伤。其次对于已患有本病的患者应进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诱发严重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寒冷性红斑

下一篇 化脓性肉芽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