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
疾病分类
甲真菌病可分为五个类型:
远端甲下甲真菌病(Dist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致病真菌由甲远端侵入,沿着远端甲下甲床至甲下甲板。表现为甲板混浊、变色、增厚,甲床下角质增生导致甲下碎屑堆积。病变自甲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
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致病真菌自近端侵入,从甲根部向远端生长。常表现为近端甲板不平、增厚,有时会出现颜色改变。该型常发生于免疫低下患者。
浅表白甲型甲真菌病(White superficial onychomycosis)致病真菌自甲板表面侵入,常形成白色岛屿状损害,严重者至全甲板变白、表面失光泽、鳞屑等改变。
甲内型甲真菌病(Endonyx onychomycosis)指由真菌引起的甲板内部的感染。临床上受侵甲板呈弥漫性颜色、质地等,如乳白色、青灰色,甲板表面无角化表现。
全甲破坏型(Total dystrophic onychomycosis)上述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未经过治疗,最终均可发展为全甲的破坏。
发病原因
糖尿病、免疫低病人易患病,甲损伤为诱发因素,特别是美甲时对甲板及甲小皮的损伤常为致病菌的入口。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念珠菌(假丝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类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为最常见,须癣毛癣菌、指间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菌等皮肤癣菌占第二位。念珠菌属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其它种如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也可致病。除此之外,柱顶孢、曲霉、青霉、帚霉、链格孢霉、镰刀菌等丝状真菌也可引起甲真菌病。
发病机理
定植在甲板、甲下的真菌在甲受轻微外伤后进入甲板进行生长繁殖,它们一方面将甲组织作为营养源,另一方面破坏甲的正常结构,造成成各种主观及客观的甲损害。家族史、潮湿环境、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等为易感因素,外伤、特别是不当的美甲、应用公共修甲工具、穿公共拖鞋等可感染该病。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糖尿病、免疫低下、营养不良、年迈等群体均为甲真菌病的多发群体;有美甲习惯的年轻女性易罹患。
疾病症状甲真菌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合并甲沟炎时可出现疼痛、瘙痒等。病甲会出现颜色、形状、质地的改变。如甲变厚、变形、小凹、失去光泽等,有时会成“钩”状,有时可变成“喇叭”状。颜色改变视不同菌种而易,最常见的颜色为灰黄色,后者也是“灰指甲”的来历,另外,也可为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等。
疾病危害
1.影响美观
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的美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而手的美感,很大部分在指甲。手部患有甲癣的确有碍美观,患者与人握手都自惭形秽,感到尴尬。
2.限制工作
指甲受损的后果并不只限于观赏本身,而将累及甚至危及患者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抛头露面及卫生要求很严的职业。如医生护士、饮食业、丝绸纺织工、公关等工作。
3.影响日常生活
人类所从事的穿针引线、书写、做饭、打字、编织、弹奏等工作,都离不开指甲的协助。一旦患上甲癣,这类工作将受到干扰。指甲生长在手的末端有保护作用,一旦患病,手将很容易因碰撞而受伤。
4.产生异常心理障碍
甲癣患者,特别是长期治疗无效时,常常会有无法摆脱的窘迫感和受挫折感。特别当工作、婚姻、社交因受到灰指甲影响而失败时,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更大,往往因此而产生自卑感。
5.并发症多
甲癣可引起疼痛和不适,易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等深部组织和器官感染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害生命。女同胞患甲癣可传染到阴部,形成霉菌性阴道炎和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等难以治愈的妇科病。
6.成为人体传染源
甲癣患者很容易成为真菌病的传染源。患者可随着搔抓而把真菌感染到身体其他部位,产生新的癣病,严重时还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亲友常因换鞋、手脚接触及共用生活用品而感染,一旦被感染,就容易形成手足癣、体股癣、丹毒等严重皮肤病。
四大注意
1.警惕病变
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真菌病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指(趾)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迅速彻检查身体。
2.及时治疗
最好选择一年中的四月至九月治疗,万物生长在春夏季是最旺盛的,指甲也是这样,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3.注意家人之间交叉感染
根据统计,国内约有三成的甲真菌病患者家属,也有不同程度的足部霉菌感染现象。人们往往忽略甲真菌病的严重性,在门诊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霉菌感染时,才会发现手脚患有甲真菌病,其中许多的患者的感染源来自于自己的家人。
4.感染后不要自己治疗
甲真菌病是一种慢性的真菌感染,需要积极治疗,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真菌学检查确定为甲真菌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诊断不明乱用药。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取甲表面、甲下碎屑、甲组织进行真菌镜检常可发现真菌菌丝和孢子,可以协助诊断,但不能确定致病菌种;将上述组织置于培养基进行培养,经过2-4周,可分离出致病真菌,这样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发现菌丝和孢子时可确诊,为诊断甲真菌病的金标准,注意病病理时同时做真菌培养。
鉴别诊断
典型甲真菌病不难诊断,不典型病人、二十甲均破坏时诊断较难,应和甲扁平苔藓、银屑病、细菌甲、慢性湿疹、先天性厚甲进行鉴别。
疾病治疗
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不同,完全替换一个新的指甲,手指甲需要100天,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1.手术拔甲
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这种方法创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手术后一般会感觉较疼痛,容易重新感染复发,临床现已较少使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内服药物
适于多个指(趾)甲。如每日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连服6~12周;伊曲康唑400mg/天,连服7天、休息21天为一疗程,持续3~6个疗程;每周1~2次服氟康唑150mg,连续4月以上。可治愈80%以上的甲癣及甲真菌病。但因为这类药必须达到真菌所寄生的甲板处才能发挥抗菌作用,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外用疗法
(1)使用指甲锉(非专业人士切忌用刀片,以免出血感染其他疾病)将不规则坏甲磨薄,磨甲周期为2天一次为佳;
(2)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涂药前若先将病甲削薄,疗效更佳。涂甲之前注意用温和药膏保护甲周的皮肤;
(3)选用特比萘芬酊、阿莫罗芬甲搽剂、环吡酮胺酮甲涂剂等抗真菌外用药局部涂抹。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疾病预后
甲真菌病预后较好,早期干预、应用敏感抗真菌药物一般可以治愈。
疾病预防
预防方法
甲真菌病主要为交叉传染获得,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穿公共拖鞋、足盆、鞋袜等。在当今足疗盛行的情况下注意防止交叉感染。串门时可应用鞋套代替换鞋,在商店试穿新鞋后注意彻底洗脚。自身注意穿透气鞋,避免用公共美甲、修甲器具。不要涂抹劣质指甲油。
预防药物
饮食注意
疾病护理
并发症
专家观点
患甲真菌病后应及早就诊,正确治疗,以防引起并发症。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