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光感型药疹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用药后需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的皮损,谓之光感型药疹。大多数药物都具有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起的最多,常见者为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
目录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起的最多,常见者为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症状

服药后需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分光毒及过敏性反应两类。

1.诱发药物: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临床表现: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或大疱,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发病,皮损可为红斑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水疱或湿疹样等多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并发症

并症可伴发气管肺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以及伴发损害。

检查

本病通常具有明确的用药史,在接受光照后,可使药物中某种成分分解过敏反应,故临床要做下述检查项

1.常规:由于本病与过敏因素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比例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数相对减少。

2.过敏原检测:由于本病与过敏因素有,通常身体属于过敏性体质,故过敏原检查可明确是否还有其他过敏物质。

3.生化全项:严重病例可造成功能损伤以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功能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复查生化项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表现及检查进诊断。

诊断

需要和药疹的各种不同类型相鉴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解热止痛或巴比妥类等药起,皮疹为类水肿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清制品(如伤风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水杨酸盐类等起,症状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物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麻疹猩红热轻微,无麻疹猩红热的其它症状,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及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四)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发此型药疹,其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少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奎宁起者较多。

(五)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起,临床表现与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蚕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中紫红色,或有水疱,境界清楚,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有痛痒感,重者可在口腔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称为重症红斑型药疹。

(六)紫癜型药疹此型药疹可由巴比妥盐,甲丙氨酯(眠尔通),利尿药,新霉素奎宁起,通过II型变态反应发生减少性紫癜或III型变态反应毛细管炎症而产生紫癜,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略微隆起,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粘膜出贫血等,有时可伴发团或中发生小水疱。

(七)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常起始于腋和沟,迅速波及全身,触痛显著,旋即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坏死表皮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留下疼痛的剥面,像浅表的二度烫伤口腔,颊粘膜,眼结膜,呼吸道,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始时似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即泛发全身,须即刻停药及抢救,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脏出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八)皮炎型药疹为严重型药疹,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起,多数病例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屑呈鳞片状或落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以后头发,指()甲可落(病愈可再生),口腔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气管肺炎中毒炎,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肤剥可持续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继发感染而死亡。

(九)痤疮样药疹(acniform eruption)多由于长期服用碘,溴,皮质类固醇制避孕药及异烟肼起,潜伏期较长,表现为痤疮样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胸部,发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长期用溴者可发展成为肿损害。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起的药疹,要给与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注射1:1000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征、TEN、重症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据损害的特点进治疗。

护理

1.做好消毒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将患者安置在单人间,患者所住的房间,用自臭氧消毒机进消毒,床上用物均需铺以消毒且质地要柔软,保持床铺的干、平整。被子可用消毒架支起,防止与糜烂的皮肤创面发生粘连,同时协助患者常翻身,防止局部受压过久成粘连。病菌室温度保持在20℃左右。室定时通,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减少医院感染机率,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诊疗用具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擦拭消毒2次。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均需戴罩、穿隔离衣、鞋套,防止继发感染

2.皮肤护理:对于皮损面积小伴少量渗出者,可给予0.1%雷夫奴尔溶液湿(用无菌纱布6~8层浸透0.1%雷夫奴尔溶液,每次90分钟,每日3~4次),尤其是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分泌物多处用2%庆大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或涂2%新霉素软膏或烫伤软膏包扎,渗出较多的部位每日用烤灯照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进穿刺治疗时,避免将止带直接扎在皮肤上,防止加重皮肤剥。每日换药1次,口腔、眼、外阴、腔门等粘膜注意清洗及涂四环素可的松软膏(有1例儿童双眼粘连后切眼裂)。每日多次1:1万制霉菌素溶液与2%碳酸氢钠溶液漱上可涂以百多邦或红霉素眼膏,可滋润,防止感染。

3.饮食护理:饮食上可有流质 软食 普食逐渐过度,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进食不宜太烫以减少粘膜损伤出口腔糜烂时先食用牛奶,米汤,蛋汤,嫩豆腐等流质素食,嘱患者尽量多进食。以补充所需养。全身情况较差者,也可静补充,病情减轻时再改流质饮食。

4.健康教育与理护理:药疹病变累及眼和口腔,容貌难看且影响生活,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水疱或大疱产生,破溃处渗液,或有大量鳞屑产生,常被其他非医护人员误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不但造成病人生活不便,并且在理上产生很大打击,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理指导,解释药疹是可以治愈没有传染性,消除顾虑,积极配治疗,做到解释在前,操作在后,让患者感到得到与重视,保持乐观情绪。劝其不可抓挠,以免抓破皮肤,起继发的并发症,勤滴眼药水,加强卫生,勿用热水、肥皂水擦洗,并避免用力摩擦皮肤。

5.病情观察:患者住院后,立即停用该可疑过敏的药物,将药物称记录在病历和患者床头卡的醒位置,并且专本登记,杜绝再次发生药物过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损的色、大小、态以及有无新发皮损,密切观察和预防激素治疗后患者有无精神神经状态的改变,注意有无部疼痛或消化道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监测压与糖的变化。

6.出院指导:患者痊愈出院后,护士要指导他们正确用药。将药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嘱患者要牢记该致敏药物,每次看病时,告诉医生勿用该药和同类药品,尽量使用无致敏性的药物,有病应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盲用药。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瘙痒,红斑及团,应想到药物过敏的可能,及时就医以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出院后要加强养,保持情舒畅,注意皮肤清洁,促进身体康复。

预防

光感性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饮食保健

光感型药疹食疗

薏米汤   

原料:薏米、排。   

配料:姜、盐。   

做法:  

1、薏米提前两三个小时。   

2、做一锅水,把排焯一下,去掉沫。   

3、重新接一锅冷水,放入排和姜,中,放入薏米,再次锅后,转小慢慢就可以了。   

4、吃的时候加一些盐。   

光感型药疹饮食宜忌

宜  

1、多水及输液可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1、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   

2、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