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柴平汤

目录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

银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去芦)半夏(汤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3.6克 苍术(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功能治:和解少阳,祛温和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多热少,濡。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红枣2枚,至320毫升,来发先服。

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2.4克,麦)2.1克,山楂3克,实(麸)3克。

摘录:《增补拾遗论》卷三《宦邸便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平汤

:川柴胡3克 姜半夏4.5克 川朴6克 清草1.5克 黄芩3克 赤苓9克 制苍术3克 广橘皮4.5克 鲜生姜3克

功能治:和解燥湿湿疟。热往采,四肢倦怠,肉烦疼者。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

:柴平饮、柴平

银柴胡2钱,黄芩1钱5分,人参(去芦)1钱,半夏(汤7次)1钱,甘草5分,陈皮1钱2分,苍术(泔浸)1钱半,厚朴(姜制)1钱。

功能治:痎疟,湿疟,食疟;春嗽。

发时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多热少,濡。小儿饮食无,复受热交作,胸腹胀满,闷不通,面黄恶食,症轻者。

用法用量:柴平饮(《治宝鉴》卷二)、柴平(《中医大辞典·分册》)。

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8分,白茯苓(去皮)7分;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浸)9分,川芎7分;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两虚,上4味俱加;食积,加神曲)8分,麦)7分,山楂1钱,实(麸)1钱。

各家论述:①《增补拾遗》《宦邸便》:柴胡汤以风寒以消饮食,故曰柴平。②《医考》:用柴胡汤以和解表里,健脾湿,二而为一,故曰柴平。

摘录:《增补拾遗》卷三《宦邸便

《便览》卷二:柴平汤

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苍术陈皮、厚朴、川芎草果等分

功能治:疟疾热多少,及疟热交作,胸痞满,饮食不进,头昏眩。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便览》卷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柴平散

下一篇 柴归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