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冻伤

冻伤 冻伤(Cold Injury)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该病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和廓等部位。病情较轻时,可能仅起轻微皮肤损伤,若冻伤严重,可能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神经心血管系统等受损,甚至危及生命。医生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冻伤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适的法进治疗。一般轻微的冻伤可自痊愈或适当使用药物促进皮损愈。而较严重的冻伤,可能会危及生命,需立刻进急救和......
目录

临床分类

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冻伤和冻结性冻伤两大类。

1、非冻结性冻伤

是人体接触10℃以下、点以上的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水浸手、水浸足”等。

2、冻结性冻伤

是由点以下低温(一般在-5℃以下)所造成,包括局部冻伤(又称冻伤)和全身性冻伤。全身性冻伤又称“冻僵”、意外低体温,是冷环境体温过低所导致以神经系统和管损伤为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好发于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且保温措施较差的人群。

好发季

多发于冷季

致病病因

总述

正常人体体温的保持依靠神经分泌的调,通过体代谢产热和机体热以维持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当受某些因素影响,使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代偿丧失的热量,甚至超过机体可调的限度时,则会发生冻伤

基本病因

1、候因素

冷的候、潮湿的空以及冷均可加速身体热,从而容易冻伤的发生。一般身体暴冷中的时间越长,发生冻伤的机会越多。

2、局部因素

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在冷环境中或浸在冷水中均可使局部环发生障碍,使热量来源减少,进而促使冻伤的发生。

3、全身因素

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4、其他

个人的耐能力也与冻伤的发生有一定系。通常耐能力较强者与普通人相比更不易发生冻伤

主要症状

总述

轻微冻伤,可能仅有轻度皮肤损害,若冻伤严重可能会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坏死,甚至造成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1、非冻结性冻伤

多见于手、足、部位,常先有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苍白,可起水疱;去除水疱皮后见创面发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成糜烂或溃疡。易复发,部分足部冻伤患者遇低温时,可有疼痛、发麻、苍白等反应,甚至可诱发塞性管病。

2、冻结性冻伤

(1)局部冻伤:①一度冻伤(红斑性冻伤):损伤在表皮层,可有局部红肿、充,自觉热、痒、刺痛等感觉。症状数日后消退,表皮落,水肿消退,不留瘢痕。②二度冻伤(水疱性冻伤):损伤达真皮层,为皮肤全层冻伤。局部明显充水肿,12~24小时成水疱。水疱在2~3周结痂,以后痂愈。新生上皮薄、柔软,易于损伤,一般无瘢痕成。③三度冻伤(腐蚀性冻伤):损伤大皮肤皮下层。创面可由苍白变为黑紫色,感觉消失,创面周围红、肿、痛并有水疱成。若无感染,坏死组织成痂,4~6周后坏死组织落,成肉创面,愈甚慢且留有瘢痕,并可影响功能。并感染时,愈时间更长。④四度冻伤成与塞):损伤波及骼,甚至肢体坏死。创面呈死灰色、无水疱,坏死组织通常呈干性坏死,也可并发感染而发展成湿性坏。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

(2)全身性冻伤冻僵):①轻度冻僵(中体温35~32℃):患者表现疲乏、健忘多尿震颤跳和呼吸加快、压增高。②中度冻僵(中体温32~28℃):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语言障碍、为异常、运动失调昏睡。可有房扑动或颤动、室性早搏律异常。体温在30℃时,寒战停止、志丧失、瞳孔扩大和动过缓。③重度冻僵(中体温<28℃):患者出现少尿、瞳孔光反应消失、呼吸减慢和室纤颤;体温降至24℃时,出现僵死样面容;体温≤24℃时,皮肤苍白或青紫,搏和呼吸停止,瞳孔大固定,四肢肉和关节僵硬。

并发症

冻僵休克等。

临床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苍白、刺痛感、水疱、皮肤糜烂或坏死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体格检查,之后会据患者情况进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来明确患者情况。

体格检查

要检查冻伤部位的皮肤状况,了解有无皮损或皮肤组织坏死等情况,同时检查冻伤部位是否存在感觉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等情况,以初步估计冻伤的严重程度。

影像检查

必要时可进B超检查观察肢体流情况,以了组织损伤、病变程度。

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取部分冻伤部位组织病理科检查,以了解皮肤坏死程度,对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检查

必要时还可能进体温测定、电图、电图等检查,以助诊断病变情况。

疾病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据患者受冻史、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刺痛感、水疱、皮肤糜烂或坏死),结各项检查(如病理检查、中体温测定等)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医生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冻伤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适的法进治疗。一般轻微的冻伤可自痊愈或适当使用药物促进皮损愈。而较严重的冻伤,可能会危及生命,需立刻进急救和复温,以防不良后果发生。

对症治疗

1、非冻结性冻伤

冷季注意手、足、等部位的保暖,发生冻疮后,可局部涂冻疮膏,有创伤和糜烂者还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体的软膏。此外,还可使用温、活化瘀的中药改善肢体环。

2、局部冻结性冻伤

(1)Ⅰ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数日后可治愈。

(2)Ⅱ度冻伤过复温、消毒后,创面干者可加软干纱布包扎。有较大的水疱者,可将疱液体吸收后,用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创面已感染者局部使用抗生素,采用包扎或半暴疗法。

(3)Ⅲ度冻伤多用暴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干,待坏死组织边界清楚时予以切除。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流;坏死组织落或切除后的创面应及早植皮,对并发湿性坏者常需肢。

(4)Ⅲ度和广泛Ⅱ度冻伤还常需全身治疗:①注射伤风抗毒素。②冻伤常继发肢体管的改变,可选用改善环的药物。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托拉苏林、罂粟碱等,也可选用活化瘀中药,或施交感神经阻滞术。③抗生素防治感染。④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

3、全身冻结性冻伤冻僵

首先进复温,之后需防止休克和维护呼吸功能。防止休克要是补液、选用管活性药物、除颤等。为防治水肿功能不全,可使用利尿。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通畅、给氧和呼吸兴奋、防治部感染等。此外,还需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失衡、维持养等。若并局部冻伤,还应加强创面处理。

急性期治疗

对于冻伤严重患者必须采用综措施进紧急治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有生活能力的组织或肢体。急救时,首先使患者迅速离低温环境,并进保暖,然后接触冷潮湿或紧缩性的衣物,如靴、手套、袜子等;若伤处冻结状态不易解,应待迅速复温后处理。复温同时,要加强对症处理措施,例如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脏器功能损伤等;对呼吸、搏骤停者要施胸外心脏压和人工呼吸、吸氧等急救措施;复温过程中肢体可出现筋膜征,严重时可能需筋膜术。迅速复温是急救的键。常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复温技术与速度,但注意勿用烤复温。常用技术有:

1、被动复温

通过机体产热自动复温。适用于轻度冻僵患者。将患者置入温暖环境中(15~30℃),应用较厚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逐渐自复温,复温速度为0.3~2℃/h。

2、动复温

是将外源性热传递给患者。适用于中体温<32℃;心血管功能不稳定;高龄;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分泌功能低下;疑有继发性低体温时。

(1)动体外复温:直接通过体表升温的法,用于既往体健的急性低体温者。应用电热毯、热水袋或40~42℃温水升温等,复温速度为1~2℃/h,应将复温热源置于胸部,避免四肢单独加温,否则大量冷回流,致中温度下降,损害脏器功能。其中40~42℃恒温水更积极、有效,浸泡患者伤肢或全身,可使受冻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30分钟复温。复温以肢体红润、环恢复良好,皮温达到36℃左右为宜。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浸泡时可以进轻柔的按摩但不能擦破皮肤,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若无温水,可将伤肢置于救护者怀中复温。但注意避免用雪擦拭冻伤部位,以防延误复温,加重组织损伤。

(2)动体复温:通过静输注加热(40~42℃)液体、吸入加热(40~45℃)湿化氧,或者应用40~45℃灌洗液进直肠腹膜腔或胸腔灌洗升温,复温速度为0.5~1℃/h。还可采用液或腹膜透析,从体外用温暖(37℃)的透析液加温脏和大管,也可体外环快速复温,复温速度为10℃/h。

药物治疗

要使用药物来治疗不同症状表现,如出现冻疮可用冻疮膏,使用抗生素来防治感染以及用药以改善环等。

药品

伤风抗毒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托拉苏林、罂粟

手术治疗

严重者可能会考虑进肢手术。

治疗周期

冻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预后情况通常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影响。若病变较轻,且接受及时的治疗,通常预后较好,但若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预后可能较差。

危害性

严重冻伤起局部组织损伤、坏死,多系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威胁机体健康。

自愈性

部分轻微冻伤患者可能会自痊愈。

治愈性

及时接受正规、理的治疗,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愈率

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因此尚无确切治愈率数据。

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可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护理

总述

医生进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缓解冻伤情况,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理护理

冻伤较重患者常有恐惧、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易起较重的理负担。因此家属要多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及时给予患者鼓励,使其恢复信,避免不良理。患者也可通过与医护人员进交流,了解冻伤的知识和治疗措施,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以便创面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皮损能尽早恢复。但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尽早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及时进药物调整,避免耽误治疗。

生活管理

1、保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

2、抬高冻伤患肢,并使用柔软温暖的垫衬,有利于患肢的环。

3、注意创面保护,保持创面干净、清洁,并照医嘱正确涂抹药物。

4、在医生指导下进自我按摩,适当活动,以减轻局部水肿

5、疼痛严重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法分注意力,缓解不适。

6、长期卧床者注意定时更换姿势,避免褥疮发生。

7、日常注意规律作息,保睡眠,利于机体恢复,促进疾病康复。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体温、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患肢是否逐渐恢复,皮损是否逐渐消退,一旦发现感染等不良情况,要立刻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治疗。

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复诊时携带既往病例和近期相检查结果,以便于医生了解患者前恢复情况,并制定理的康复计划。

饮食调理

理的饮食可保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保机体摄入足够的能量,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

2、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富含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3、可适当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

1、避免油腻、冷食物,以防对机体造成不良刺激。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皮肤损害。

3、戒烟,不咖啡、浓等饮品,避免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

1、注意自我保护,避免长时间暴冷环境中。

2、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皮肤冻伤

3、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单纯性雀斑样痣

下一篇 龙须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